《明》

關于倭寇-答部分讀者提問

倭寇――答部分讀者提問

谷雨居士:歷史軍事類小說多以愛國為主題,本書似乎也一樣,可是有幾處覺得費解,可否幫忙解答:第一,按本書所述,當年的倭寇中其實多是扮成倭寇的中國海盜,是不是說戚繼光消滅的倭寇中其實大多也是中國人?第二,平定遼東后給女直人提供很多優厚的條件,而且大力壓制作為傳統盟國的高麗,使女直人有可能更快建立更為強大的清朝,這有點得不償失吧?第三,朱元璋當年殺大臣是因為他們有造反的能力,難道武安國說那些人沒有造反朱元璋就會罷手?而且朱元璋讓自己控制不了的軍隊來護衛宮廷安全,太離譜了吧?請指正。

酒徒:感謝關注,關于倭寇問題,其實早就討論過,明朝早期的海盜主要是張士誠,方國珍的舊部,不愿接受朱元璋的招安而形成。期間,日本國因為內亂,在寺院和貴族的支持下,到中國沿海掠奪。有時扮作來朝貢的使團,有時直接對岸上發動攻擊。日本的《太平記中,對上述情況有集中而生動的描述:

四十余年間,本朝大亂,外國亦不安寧。乘此動亂,盜賊四起。山賊當路,旅客不敢穿行樹林;海盜出沒,商船忌遭其手而避之。貪婪無厭之浪漢,結群聚伙,占據沿海島嶼。驛站無驛站之長,關卡哨所形同虛設。最后,盜賊備置數舟,擁向元朝、高麗之港口,劫掠明州、福州之財寶,焚毀官衙、寺院。元朝、三韓之吏民,為防此寇而內遷,各國瀕海之郡縣,已荒蕪人煙。

無需再做任何說明,這段文字記載,已經把倭寇滋生的基本原因、劫掠范圍及其殘暴性質完全將清楚了。(文字引自《中日關系史)。后來,真假倭寇都被湯和剿滅,但湯和的剿滅政策采用的是遷徙百姓和固守堡壘,不怎么高明。歷史上方明謙的確提出過:倭寇自海上來,則制敵于海上。但是由于其為方國珍之子,所以沒有受到重用。后來隨著明朝海軍的發展,倭寇在一段時間內幾乎幾乎絕跡。酒徒設想,有鄭和那種龐大的艦隊做威懾,日本多少也顧忌些。

明朝中期的倭寇成分更為復雜,在嘉靖中起明日進貢貿易中斷以后,情況為之一變。參與日本內戰的大武士、大名守護極其需要銅錢,而日本國內長期使用流通貨幣是中國造銅錢,日本國內,并無造幣的能力。(日本國內一度也曾有過自造銅錢,但質量極差,后來不得不以重量為基準進行流通)但被視為“日本造幣局”的明朝,卻關上了大門拒絕貿易,這等于是切斷為他們輸送銅錢的渠道。他們為了戰爭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僅不再約束倭寇的劫掠活動,而且還自行組織亦寇亦商的商船隊,加入日本商人的走私貿易船隊中。這些“載其方物,出沒海道,得間,則張其戎器而肆侵夷;不得間,則陳其方物而稱朝貢。”明沿海防倭哨船,很難區分哪是倭寇船,哪是私商船,因而遇船既行追捕。浙、直追捕教緊,他們則奔福建,福建捕急則奔廣東。這種商船交易方式簡陋,搭棚于地,鋪板其上,陳貨而售,違禁品如刀劍之類則藏于船內。著重亦商亦盜的上川和倭寇劫掠雖然結合起來,但其劫掠動火還只在沿岸還沒有深入內地。當明朝沿海海盜和私商與倭寇勾結起來后,遂使倭寇的劫掠發生巨大的變化。明沿海海盜和私商利用明將吏懼怕倭寇的心理,投靠倭寇以遂其劫掠和走私之奸;而倭寇也利用海盜、私商熟悉地理和內情得以放手劫掠。這樣,倭寇的劫掠活動不僅達于急電,而且范圍也從沿海深入內地。他們互相利用,狼狽為奸,劫掠焚燒,殺戮,生靈涂炭,村舍蕩然。受害范圍波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等六省,而以江、浙、福、廣沿海最為嚴重。倭寇和明海盜結合成巨大的武裝集團,其頭目往往以勢力較大的明海盜充當。(摘自中日關系史)有名的是;

1、出身為海盜者:許棟集團、徐海集團、葉明集團、林國顯集團

2、出身為走私商者:王直集團、洪迪珍集團

3、出生于或成長于日本者:毛烈集團、陳東集團、徐海辛五郎集團。

明朝當時政治無能,居然想出了祭祀海神以期待其消滅海盜的做法。和清朝用污穢之物潑西方戰艦異曲同工。至于后來戚家軍,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酒徒的小說寫到海盜這節,除了描寫日本海盜外,還在探討一個亡國的本族政權最終歸宿和走向,酒徒不主張一個民族內部的自相殘殺。文中的余佐,原型就是國民黨大佬余右任,字也是直接用了右任先生的字。希望余老先生不要怪酒徒不敬。“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這些文字至今讓人落淚。

平定遼東后本來就應該和各部族和解,酒徒不認為屠殺、滅族是人類的正常作為。酒徒認為各民族本來就是兄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才造成了中華民族近兩千年的領跑地位。秦本身就不是中原民族,唐太宗的母親獨孤后和妻子長孫氏都不是漢人。如果明清兩朝能敞開胸懷接納進西方文明,東方文明至今還要領先于西方。

至于先生的第三條,酒徒小說中所描述的故事,僅僅是個故事,破綻當然很多。不過比起不能控制的禁軍,好像自己兒子帶的軍隊更可靠一些。小說中朱元璋沒有進行殺戮不是因為武安國說大臣不反,而是因為在打破一個均衡后,又出現一個新的均衡。以武安國、徐達和李文忠代表的新舊軍官團結起來阻止了朱繼續殺戮。歷史上朱元璋殺大臣也多次利用的他們相互之間的矛盾。到這里,算是武安國給明朝帶來的新鮮東西吧,盡管武安國和他的理想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至于小說中朱的手段,仔細翻看歷史的話,這不是朱的原創。

戀戰:非常討厭朱明王朝,要是朱明直接是被滿清替代的話可能就好了。至少滿清對中國的疆土是有貢獻的,應該比共產黨還要多吧。所以滿清人把他們自己打下的土地賣給列強,我們也沒話可說的,當然是除了香港澳門的。而我們漢人的土地以前也就那么多。宋代的時候言論還是比較開放的,就是這個朱明把中國搞壞了,后邊的滿清吸取朱明的經驗,變本加厲,終于越來越爛

酒徒:對歷史不能以討厭與喜歡來理解。歷史無法改變,酒徒的小說不過是設想了一個無法證明其存在的“蟲洞”。從國土面積而言,清朝比明朝強多了。但是這兩個朝代都處于君主社會末期,即從秦、漢時設計的制度已經完全不能適合時代的發展,依然不思革新,必然難免滅亡。作為明朝,還有情可原,因為此時的中國依然走在世界的頭幾名,明朝接觸不到太多的外部文化。作為清朝,則無法回避。目前的辮子戲,只歌頌了所謂的明君,其實非常片面。當時整個西方都開始了資本革命,而大清依然沉醉在天朝美夢中。提著一筆臭字到處題詩的乾隆把西方送來的火器當作奇技淫巧就不說了,同樣作為消滅了攝政王而奪位的皇帝,俄羅斯的彼得選擇了學習西方科技,推廣西方工業。康熙選擇了閉關鎖國。歷史最好橫著看,否則人們總會沉醉在自己的夢中。其實即使縱著看,明朝比清朝落后也不多。據內蒙出土的文物,明朝徐達北伐大寧采用的火炮為開花彈,到了清朝,居然又退回了實心炮彈。代表明朝鑄造業頂峰的永樂大鐘重49噸,而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所鑄造的銅鐘最重不過6000公斤(都在北京大鐘寺陳列,大家可以去看看)。明朝立國后,對朱元璋對蒙古人的態度是,告誡群臣,蒙古作為一個朝代,畢竟曾是大家的父母之邦。每逢慶賀戰功,元朝的舊臣居然被特許可以不參加。而大清則剃了所有中國人的辮子,改了所有中國人的服飾,滿漢一直不準通婚。早期除了三藩,漢官很少正四品以上(一說為禁止),而明朝的高官,包括了鄭和這樣的伊斯蘭人;明朝《永樂大典沒毀壞竄改任何書籍,清朝的《四庫全書則銷書無數。剩下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咱就不說了,大多數人把這些都忘了,據說新編的歷史書中就沒有(上海版)。酒徒不認為過去少數民族兄弟所做之事,需要現在少數民族來負責。但酒徒的確認為,很多人推崇的版圖最大的元朝、和所謂的康乾盛世,中國的漢人其實是亡國奴。因為他們在政治上天生被規定不和統治民族平等。只有一個各民族平等的中國,才沒有一個民族是亡國者。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至少酒徒認為,中國共產黨在這點上比歷史任何一個朝代都好。

至于言論自由,宋朝的言論自由其實建立在其文官制度基礎上。但是不意味著宋朝就具有制度上的優勢。酒徒認為,到了唐代中期,建立在農業經濟基礎上的古代君主制度在東方已經到了極致,接下來無論哪個民族當政,都要向下走。可惜的是我們的先人沒走出一條合適的變革之路,一直在原地打轉。并且宋朝的言論自由,是典型的道德先生掌握了話語權,本身就有很大的弱點。宋代的文人互相攻擊,恨不得致對手于死地,只求把對翻在地,不顧事實,勝利時對手的觀點正確的也一并抹殺。從來沒有一個宋代大儒表達過:“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

Qatrej:有不少細節上的錯誤。作者還是要注意。比如徐達活著根本不可能封王!大明朝就這規矩,臣子生封公死封王。到南明才有個鄭成功破了例,而且那是王爵不值錢的時候了。

酒徒:謝謝,你說得正確,我本來還注意的,寫著寫著就忘了。不過公爵的女兒是不是也可以叫郡主。

一樣的:加入VIP了,嘆,咱這樣沒錢的人,只好慢慢等了。當然我還是大力支持你的,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酒徒:本書在起點開始就是vip啊,不是最近加入的。盜版商不肯付酒徒稿費,只好賺些小錢了。酒徒現在非常需要錢,沒辦法。

To暗黑啟示:一個勁寫戰爭就沒意思了,非主要戰爭就一帶而過。明朝收復云南的戰爭在第六章就開始了。喜歡看的話請多來捧場。

Toloki;沒有精確的航海儀器,也沒有發現可以預防壞血病的水果啊。

To夢幻雪精靈:那是馮子銘、姜燁、鄭和他們干的事情,別讓老武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