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敗家子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此天幸也

當一箱箱的金銀搬上了岸,尤其是白銀,格外的多,幾乎每一艘船,都是裝的滿滿的,稅吏們對于這些海外的船隊,早已習慣了。

熱鬧的人群之中,人們驚奇的看著下了船的人。

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個個面目猙獰,除了他們身上的佩刀,渾身上下,沒有一處是亮眼的。

可就是這些衣衫襤褸的人,卻在人們眼里,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

下西洋之后,風氣漸開,人們從對海洋上的恐懼,漸漸變得開始對汪洋大海變得向往起來。

每一個能從大海之中回航的人,都能收獲到無數的敬畏。

尤其是在這天津衛,這里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一個個發家致富的傳說,他們激動的向前推擠,想要看看,這些勇士到底什么樣子。

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下了船來的時候,人們更加激動了。

前頭,有人打著壽寧侯和建昌伯的牌子開路,人們蜂擁道:“這便是跨海穿梭了整個天下的壽寧侯,真了不起啊……”

“是啊,真是了不起……”

人們既是激動,又是感慨。

早知當初,自己隨著他們出海,只怕今次回來,發跡的就是自己吧,有人高呼道:“兩位國舅公侯萬代……”

人們對于勇士,總是報以熱情。

張鶴齡當先,雄赳赳氣昂昂,張延齡則忍不住揉了揉眼睛,不禁道:“我要哭了,哥,你呢。”

張鶴齡面上依舊是自信的面容,聽到耳邊無數的贊美聲,他繃著臉,嘴巴卻是輕輕的動了:“不要這么沒出息,哭個什么,丟人不丟人,咱們兄弟縱橫四海,自是被這些該死的家伙們頂禮膜拜,這是理所應當的。”

“噢。”張延齡收了眼淚,他決定不哭了。

張鶴齡的眼角,卻有點兒濕潤。

我張鶴齡,竟也有今日……

一想到如此,他心里便激動的厲害,從天津衛,至泉州,至交趾,穿過西洋、天竺海,繞過昆侖洲,遠渡黃金洲,再一路橫穿大洋,至倭國,再回到天津衛,這是一個奇妙的旅程,他一次次的生出絕望之心,可總能絕路逢生,老天爺,看來都站在咱們張家一邊,誰敢不服?

眼淚不爭氣的自他的眼角滑落下來,他接下來,雖是板著面孔,可口卻輕輕的動了,對身邊的兄弟道:“你看我們現在比之那方繼藩如何?”

“方繼藩算什么。”張延齡舔舔嘴:“不配給我們提鞋,沒有我們的西山,他能發家?沒有咱們的姐姐,生下了秀榮,他能做駙馬?我們的本事,是他的十倍一百倍。”

張鶴齡頓時心潮澎湃,又想要哭了。聽到身邊的歡呼,他的心里,突然有一種長長出了一口惡氣的感覺。

他激動的胸口起伏著,卻聽身邊歡呼的人群道:“方都尉、徐大使自開海禁,下西洋,才有我們的今日啊……”

說話的,竟是身后,吃牛肉是犯罪號的一個千戶。

這千戶如孩子一般的嚎哭起來,六七年的海中漂泊,而今……終于回來了,還活著,看到無數的父老,他哭了。

凡是在海上漂泊的人,能忍受這大風大浪,還有數之不盡的土人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敵船,能活下來的人,都抱著求生的信念,同時也懷揣著某種盲從。

譬如,人們在海上,信奉人間渣滓王不仕號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譬如,總有人認為,方都尉和徐大使,開下西洋之先河,是祖師爺。

這千戶開了口,其他人都有感觸,哭了,突然回到了陸地,心里百感交集,紛紛哽咽:“方都尉大恩大德,保佑我們平安而返,咱們發了財,要給他老人家立生祠!”

張鶴齡的臉……拉了下來。

張延齡左瞅瞅,右看看,而后,眼巴巴的看著張鶴齡:“哥……他們忘恩負義啊。”

張鶴齡繃著臉,嘴角輕動:“你小些聲,不曉得的,還以為咱們兄弟,不能容忍。今時不同往日了,咱們不能這么小心眼。”

“噢。”張延齡點頭,覺得有理,他決定努力使自己大度一些,也眉開眼笑,大聲道:“方都尉好樣的啊……”

張鶴齡心里頓時投下了一大片的陰影,恨不得抽死這個不成器的兄弟,氣急敗壞的低聲道:“住口,閉上你的臭嘴。”

張延齡:“……”

他越來越搞不懂自己的兄長了,為啥他說的話,總是轉眼就翻臉呢,用現在時興的話來說,這不科學呀,好話、歹話,你都說了。

張鶴齡氣憤難平:“我的意思是,假裝大度,不和姓方的小子計較。你這狗東西,你瞎嚷嚷什么,真不該帶你回來,就該將你留在荒島上,讓你自生自滅。”

“哥……”張延齡拖長了尾音,他委屈了。

張鶴齡深吸一口氣:“別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姓方的強取豪奪,占了我們的西山,搶了我們兄弟的風頭,不過……這不打緊,待會兒回去見駕,你可聽好了,陛下一定會詢問,襲擊倭國的事,這倭國,乃我大明藩國,歲貢不絕,到時,我們將這臟水,一股腦的都潑在他的身上,就說,這是受他的指使,咱們出海之前,就得了他的錦囊,是他教我們做的,這等喪盡天良的事,你我兄弟,一口咬定,到時……自是都怪在他的身上。”

張延齡倒吸一口涼氣,好狠。

可細細想來,他確實有些擔心,襲擊了倭國,也不知陛下知道,會不會將兄弟兩個狠狠興師問罪一通,卻也說不定。

他眉開眼笑:“這樣會不會不仗義,畢竟是親戚啊。”

張鶴齡頓時怒了:“還說什么親戚,是親戚,他這么多銀子,為啥不給個十萬八萬兩銀子,給咱們兄弟花,他家房子這么大,地這么多,怎么不送個幾萬畝給咱們用,這叫什么親戚。”

張延齡聽罷,一下子心里舒坦了,有道理,兄長真是睿智啊。

數不清的銀子,在點驗之后,重新封箱。

而后,張家兄弟立即奔赴京師。

京師已經沸騰了。

弘治皇帝接過了奏報,聽說兩個小舅子回來,忙是命人前去知會后宮,一面打起精神,召集群臣,詔命張家兄弟立即入宮來見。

百官入朝,便連朱厚照和方繼藩二人也已來了,許多人聽聞張家兄弟竟是回來,雖是面上喜氣洋洋,可心里,卻不免有些遺憾,老天爺瞎了眼啊,怎么沒有一個浪頭,將張家兄弟給拍死。

可見善惡有報,實是胡扯。

弘治皇帝對張家兄弟,還是極有高興的,心情格外的激動,手持著奏報:“諸卿,張氏兄弟,此次帶回來紋銀三千四百萬兩,區區數十艘船,滿載而歸,令朕大開眼界!”

按照規矩,其中半數,都要充入內帑,當然,方繼藩那兒,也有一筆分紅。

這一下子,內帑里就有五千七百六十二萬三千五百二十二兩四錢了。

弘治皇帝激動的又舉起一份求索期刊,拍在了案牘上:“這求索期刊之中,有一位叫程武的青年,他一文不名,卻寫下了《天圓地圓》的高論,而這……本是無稽之談,現如今,卻被壽寧侯和建昌伯二人,得以驗證。”

弘治皇帝繼續道:“這兩兄弟,已經證明,無論是自西向東,還是自東向西,俱都可以抵達黃金洲,且自西向東,比之此前的航路,可能更加快捷。”

群臣們心里生出奇妙的感覺。

這個世界,他們已經是愈發的看不懂了。

人的心思是很復雜的。

以往這些廟堂上的精英,金榜題名,以博學多聞而入朝為官,因為在世人眼里,讀四書五經的讀書郎,便是博學。

因而,才有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才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在人們眼里,這一切都是合理的,因為天下的道理,都可以在四書之中尋求到答案。

可現在……在座諸位,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大航海、天圓地圓、國富論、蒸汽火車,這一個個冒出來的東西,讓人目不暇接,看不懂啊。

弘治皇帝高興的道:“不只如此,朕剛剛得到奏報,張氏兄弟在倭國,狠狠教訓和打擊了倭寇,使倭寇喪膽,自洪武高皇帝而始,倭寇便盤踞海上,對我大明,屢次三番的襲擊,這百三十年來,我大明損失慘重,被倭寇殺戮者,不計其數,被倭寇所劫掠的財物,更是不計其數,而壽寧侯和建昌伯,卻率水師,一舉直搗倭寇巢穴,誅殺倭賊,彰我國威,吊民伐罪,一舉成功,此……天幸也!”

說到此處,弘治皇帝激動的熱淚盈眶。

多少大明天子,對于此等如爛瘡一般的倭寇問題,既是厭惡,卻又無計可施。

現在好了,弘治皇帝一口咬定了,張氏兄弟在倭島上剿除的倭人,俱為倭寇,這便是將此事,下了一個定性。

弘治皇帝咬牙道:“此大功,足以光耀萬世!”

第一章送到,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