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4官司背后的事1
明朝生活面面觀正文34官司背后的事1
明朝生活面面觀正文34官司背后的事1。
()第三十三章當日為九月二十六,正巧是放告日,可以遞狀,按正常程序是三日后方可過堂。倒是馬大郎那一案子,今天雖是上了堂,但也只是審問案情,由于牽扯太多,僅是涉案中的相關人員,便把個公堂擠得個水泄不通,如此,顯然是不能立馬就結案,雖不說是曠日持久,但絕對不是三五天就能解決的一場大官司。
馬家父子擔心馬大郎萬一在牢里被打傷打殘了,可如何是好?只得往里搭錢來保平安。
裘訟師甫一到九江便接了這訟事,自是還不了解這德化衙門里的事,亦不曉得這些個大人是否秉公斷案。
倒是袁彬腿腳快,他才一遞了狀紙,便自去找了一個在此地為衛士的老鄉,據說那人頗有些官差之間的交際手腕,然后又找得幾位軍中同僚好友來關照。再一打聽,便也曉得德化縣令還算公正,且巧的便是前幾日巡撫大人恰巧巡察到九江府,如此德化縣令乃至九江知府,更是加緊辦案半點兒不敢耽誤或偏私。
裘訟師聽得,自是放心,也不免有幾分高興,沖袁彬道謝:“幸得有袁大哥,要不然我人生地不熟,貿然接了馬家訟事,也頭痛不已。”
袁彬擺手,讓他勿要客氣,又略彎下身子,湊到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文箐見他二人神神秘秘的樣了,本就有幾分好奇,且見裘訟師聽他說完,更是有幾分悅顏,于是越發好奇這二人所說何事。
從衙門出來,裘訟師才低聲與文箐道:“這位袁大哥,也真了得。他雖未曾明說,但我聽那意思居然同趙巡撫好似有往來。好象說得是甚么他此次去京城探親,那趙巡撫家眷亦在京城,便托他帶了些物事過來。他本正要去南昌府布政使司去找,如今在這里正要交給趙大人。如此一來,興許可以有些用處。”
文箐聽得,心道:難不成他真是錦衣衛?不過此時一聽這是好消息,倒是覺得借了他這身份好辦事,自是十分高興,也不多想了。
可見,人大多還是利己的——一聽對方于自己有利,便連心中的嫌棄感也漸減。
等等,巡撫?去年七月,那時聽過巡按當年到各地查清冤案,肅清貪吏,當日還曾到過歸州周家拜訪。文箐思及些,便問將出來。
且說,巡按自是御史一職擔任,也只是個六品官員,自去年,雖是巡按在年初下到全國各地。可到得七月,朝廷亦派出幾位二品侍郎,以巡撫一職巡治幾個地方,便是:趙新、趙倫、吳政、于謙、曹弘、周忱等六人分往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及山西、北直及山東、南直之蘇松等地巡撫。這巡撫主要目的便是督糧解稅,往來巡撫,撫安一方。
文箐聽著裘訟師說出六個人名,倒是有兩個很熟悉,一個就是于謙,太有名了,一首《石灰吟》吟遍九州幾百年。另一個便是周忱,正是《五貫鈔》里的配角嘛。自家老爸當時還說此戲曲嚴重歪曲了歷史名人,道是周忱其實是個很好的官。
文箐對江西巡撫趙新等其他四人陌生得很,基本算是第一次耳聞其名,但是二品官員,那真是厲害得緊啊,哪怕是個“從二品”。便問得一句:“那咱們這位趙巡撫又如何?”
彼時正好上車,袁彬過來同裘訟師告一聲別,正好聽到這句,便十分認真地回了一句話:“自是個好人好官”
文箐想,你們是故交,自是說他好。因著他這一接話,便又想到他身份可疑,于是不免又帶出一些內火,追問道:“如何個好法?”
袁文質看他一眼,以為只是好奇,仍是輕言細語同他解釋道:“趙巡撫方來一年,便召集軍民興修水利,聽說今春大雪便少了好些地方的塞堵。再有除惡除奸,懲治貪吏,賑災濟民,安撫江西一方軍民,自是人人稱誦。便是這判案,遇到疑難重案,更是慎而重之,秉公辦來,頗為清正廉明。”
彼時文箐還不曉得這個趙新為何人,直到后來,她才曉得那是祖父的同僚,曾一起參與編纂過《永樂大典》,而她在彼時可能錯過了一個結交的機會。如若當時多關注了解此人,興許,有好些事便在那時可能得以解決,至少日后不會那般費力。
文箐想著裘訟師說過的江右喜訟一事,不由小聲嘀咕道:“江西這多訟師,他巡撫才只得一個,便是他直接開堂公審,那又審得過來嗎?便如我們今日,這就是好幾起官司。再說,不是說一省的刑事,不都由那個甚么按察使司所管轄嗎?這巡撫既是主管糧賦,要是插手這個,不會?”
這話雖輕,卻入了袁文質耳,他啞然,這小小少年頭腦實在太靈活了,尋常人便是用跑的都跟不上他所講的事。
彼時,明朝除南北直隸外,劃位為十三省,而省級地方官分為三司,分別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揮使則管“一省軍務”。而巡撫雖負責巡察,卻也不是萬能的,要是遇到不配合的官員,品級上差不多,且不屬同一系統,便不是上下隸屬支配關系,自是難辦。
文箐說完,又覺得自己犯了傻。這個巡撫既然來巡視一省,自是其他三司需得配合了。不過也許她的烏鴉嘴,讓沒想到的事,她也只是隨口而說的,卻正是一言中的,將趙新在江西辦案的難處說得十成十。趙巡撫要是當時聽得她這話,只怕不得不稱之為“知己”了。后來袁彬亦了解到,當年趙大人在江西同按察使鬧矛盾,成為朝堂政務難事,經由不少人,才得以解決。對于那時的文箐,卻已深諳其中關竅,自是對她更另眼高看的。
雖說曾無賴這事開始瞞著趙氏,可是到了這時候,自是想瞞也瞞不住了,因為她還是從小文簡嘴里問得斷斷續續的事情經過,不免十分擔心。一待裘訟師回房,便收斂了一臉擔心,只是神情越發萎糜,且聽完有袁彬相助,方才略略去了一些心思,又望空拜謝菩薩。
這一章約略說一下明代的巡撫制度,均為史料。今日二更,讓大家放假之際有時間多看一點。此章無多大趣,故稍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