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花離開暗室后,看到了店鋪內,原本擺在柜臺里的東西,都沒了影兒,屋里的板凳茶桌都被掀翻在地,包括一些襯托寶貝的裝飾物,散的各處都是。
店內如此,街面上的情形更糟糕,宋雨花出來沒多久,就看到了夾雜在狼藉中的尸體,鮮紅的血染紅了地面,看的宋雨花一顆心直往下沉。
她一邊聽著動靜,慢慢靠近那些準備收工的搶劫犯們。
劫匪們裹挾著東西,離開常德路后,直接往租界外跑,抵達租界關卡時,他們竟然抬槍就打,站在關卡處的幾個洋人,當場中彈倒地。
沖出了公共租界,劫匪們快速分散,從不同的路線往貧民區集結,他們從貧民區穿過時,將搶來的財物都藏了起來,完后又三三兩兩的快速分散開,宋雨花記下了那個藏財物的破屋子,之后果斷跟上了那個一路上發號施令的大胡子。
此人十分謹慎,離開前脫掉了身上的外衣,撕掉了假胡子,又從后腰掏出個鴨舌帽,往頭上一戴,堂而皇之的又折回了公共租界。
見那人熟絡快速的變裝,宋雨花心里暗暗吃驚。
公共租界里的常德路,剛剛慘遭哄搶的事,已經盡人皆知,姍姍來遲的巡警們吹著口哨四處警戒,還將剛剛折回來換了裝的劫匪頭子攔住問話。
結果自然是什么也沒問出來。
過了巡警這一關,男子又在城里轉了小半個時辰,這才招來個黃包車,報了個地址。
兜兜轉轉,等宋雨花尾隨男子,最終抵達目的地時,竟發現到了一片幽靜的竹林旁,竹林旁有座庭院,庭院前站著兩個人。
兩人穿著白色裹邊的長袍,腰間用布帶緊緊裹著,外頭還搭著一件淺灰色的無袖長褂。
最醒目的是綁在兩人頭上的白色布帶,三四指寬的白布帶上,鬼畫符般歪七扭八的描畫著紅色的怪東西。
而他們的衣袍下,半遮半掩的腳上,竟還踩著木屐。
看到兩人如此打扮,宋雨花的臉色徹底黑了。
當初那個鈴木仁和的著裝就引起過宋雨花的注意,在興榮路學習畫畫的時候,班里有個日本女孩,叫菊亭千奈子,菊亭千奈子與宋雨花年齡相當,是個只知道畫畫的簡單女孩。
宋雨花從菊亭千奈子那里了解到挺多日本人的喜好,日本人的穿衣風格正是從菊亭千奈子的畫冊里看到的。
那本畫冊中就有眼前兩人的穿著,聽菊亭千奈子說過,這種穿著在他們那里屬于家常行武服。
兩個穿著家常行武服的日本男子,在竹林旁的庭院前、站崗?那庭院里的人,八成就是日本人了。
搶劫常德街的劫匪頭子,竟然在脫身之后,來見日本人?
或者說,搶劫常德路的劫匪就是日本人假扮的!
看來古玩珍寶店的店老板說的并非空穴來風。
宋雨花很想進去聽聽墻角,她想知道,日本人假扮華夏人,公然搶劫常德街,到底有什么陰謀?!
可惜庭院外站著兩個人,那兩人呼吸沉穩、腳法輕盈,一看就是練家子,且身手不差,宋雨花不確定能不能躲過此二人的警覺溜進去。
倘若被發現,打草驚了蛇,想要再獲知日本人的陰謀,就難了。
宋雨花不做沒把握的事,想了想,她躲在竹林里,靜等機會。
這一等,直到傍晚,都沒看到再有人出入庭院,宋雨花看看時間,有些焦急,再不回去娘和弟弟該擔心了。
不過傍晚時杜柏倫會去家里,有杜柏倫在的地方,少不了青龍幫的勢力,娘和弟弟的安全倒是不用擔心。
沒有后顧之憂,宋雨花又特想知道日本人的陰謀,想了想,她一咬牙穩下心神,打算再等等看。
如此又過了個把時辰,天色完全黑了下去,那庭院的門才被拉開,門口的兩人立馬退后一步,做出恭讓的舉動。
宋雨花看到那個白天里換裝的劫匪頭子,這會兒穿著日本人的衣服走了出來。
名川太郎對門口兩人嘰里咕嚕吩咐了幾句,宋雨花從菊亭千奈子哪里學了幾句常用的日語口語,所以他們的對話,宋雨花聽懂了幾個詞。
什么、車、送過來……
到底說的什么,宋雨花聽的一知半解,名川太郎說完話后,闊步離開,片刻后鉆進了停在路旁的轎車里。
轎車啟動緩緩離開。
宋雨花是跟著名川太郎來的,很想跟過去看看,可想到名川太郎離開前對門口武士的吩咐,宋雨花心中隱隱的有些猜測。
于是,她沒有動,繼續等著。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工夫,那輛載著名川太郎的轎車又折了回來,轎車后跟著一輛軍用卡車,名川太郎從轎車里探出頭說了句鳥語,門口的站崗武士立刻打開了庭院門。
轎車啟動開進院子,轎車后的大卡車也骨碌碌的跟進了庭院。
宋雨花看到高大的卡車在轉彎時,完全擋住了門口站崗的人,突然眼眸一亮,快速躥到卡車后,鉆到了卡車下,手腳找到攀附物、身形隨之一收,整個人便妥妥的掛在了卡車底盤下。
卡車進門前,那兩個站崗武士掀開了卡車后的篷布簾,進行例行檢查。
篷布簾后的車廂里,或坐或站著、幾個端著槍的日本兵,卡車車廂內光線太暗,看不清里頭情況,不確定里面藏了多少人。
卡車經過檢查,被順利放行,進了庭院的車子,繞過正院的建筑物,停在了后院,一座庫房門前。
庫房門被打開,車上的日本兵統統跳了下來,然后掀開了車簾,開始搬車上的東西。
車里的東西,堆放的極為雜亂,大都是用布兜著,有些布上還沾著血,宋雨花躲在卡車下,以倒掛的形勢看著外面的情形,在看到某個布兜子在搬運過程中耷拉下一只輕飄飄的袖子時,她心中一震,知道這些是什么。
是衣服,衣服里裹著搶來的東西,衣服上的血,說明這些衣服的主人怕是已經慘遭了不測。“杰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