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235章有未婚妻加更!
馮媛媛從不避諱她對孔逸修的愛慕,如今當眾表白,哭的稀里嘩啦,多少也有博同情的意思,畢竟孔逸修是一軍將領,如今戰爭結束,他若是不注重下言行,很可能影響他在軍中的前途。
馮媛媛是隨軍護士,人又長的漂亮,平日里很得眾將士的歡喜,尤其是那些曾經接受過馮媛媛護理的士兵,在那些單純的漢子心里,不會去想救治他們是隨軍醫護的職責,只會考慮人家嬌滴滴的女娃跟著他們上戰場,還替他們處理傷口,減少傷痛,那就是他們的恩人。
因為這些種種,馮媛媛在很多人心中,簡直就是女神。
如今女神向首長傾情告白,看到這一幕的很多人,都感動的跟著起哄,一個勁兒的嚷嚷著:首長娶了馮護士!
身陷其中的孔逸修只覺得胸口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樣,他冷著臉掰開了馮媛媛的手,沉聲道:“抱歉,我有未婚妻,她在等我回家。”
孔逸修心中默默的想,當初和宋雨花相處的時候,宋雨花雖然年齡小,但在很多事的看待上,卻是相當成熟的,那時候,其實宋雨花對他,是不同的。
他相信,時隔八年,他們的情感都會沉淀下來,再見面時,他們定能坦誠相待。
這一刻,孔逸修迫切的想要見道宋雨花。
孔逸修人離開了,他低沉渾厚的聲音所傳達的意思,卻震入圍觀眾人的耳中,將眾人臉上的艷羨與祝福、歡喜與感動,紛紛震去了九霄云外。
馮媛媛神色呆滯的看著孔逸修,看著他一步一步堅定的走出她的視線,眼淚像串了線的珠子一般不停的往下落。
日本投降了,戰爭結束了,孔逸修雖然很想立馬放下一切去找宋雨花,卻因身為一軍統帥,這里不僅有他的責任,還有多年來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不能說走就直接撂挑子。
他必須按照紀律來,當然,這也是為了保留如今的地位,畢竟當初毅然決然的奔赴前線,就是想讓自己變的強大,好積攢足夠的力量,在宋雨花困惑、為難的時候,為她排憂解難啊!
孔逸修一邊打聽宋雨花的下落,一邊等待上級下一步指示。
得知宋雨花在據此百十里外的地方出現過,當下連夜親自騎馬趕過去,可惜他到的時候,宋雨花早就走了。
一軍主帥擅自離隊,這是很嚴重的紀律問題,孔逸修沒找到人,也不知道宋雨花去了哪里,只能匆匆折回去。
不過,在三年前的一場會戰中,孔逸修見過張少天,聽張少天說過,宋雨花失蹤前,將她的母親和弟弟留在了延安,于是,孔逸修又趕忙讓通訊兵給延安方向打了電報,申請調往延安。
孔逸修想,戰爭結束了,宋雨花給自己加注的膽子終于放下,之后,她肯定會去見她的娘和弟弟。
孔逸修猜的不錯,宋雨花在日軍腹地、前線、后方奔波的時候,讓雄鷹在高空中當她的眼睛,這其中,就有專門被派到延安,時不時將林巧秀的情況傳給她的雄鷹。
電報打出去,得到的回復是:原地待命!
這一待命,就是幾個月的光陰,而那始終縈繞在心頭,讓孔逸修有些不安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抗侵略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國內兩黨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微妙,雖然年初兩黨首長談過停戰的相關事宜,可兩黨之間的和平,只維持了短短幾個月,兩黨之間的戰爭,終于還是爆發了。
面對這個結果,孔逸修心中憋悶透了。
相比較自己的心情,他更擔心宋雨花。
這些年宋雨花奔走各處,給華夏軍方輸送物資,她支援人民革命軍,也曾在國民軍陷入日軍圍困的時候,給與過幫助,正是因為此,她贏得了所有華夏人的稱頌。
可是,現在兩黨內斗,宋雨花又會怎么做?
孔逸修心中有些不安,總覺得,這一次錯過,他很可能會失去宋雨花。
正如孔逸修擔憂的那樣,宋雨花得知國內兩黨開戰,自己人打自己人時,眉頭也深深皺了起來,她幾乎沒怎么猶豫,就果斷做了決定。
去延安,帶娘和弟弟離開這個是非圈。
幾日后,趕到延安,宋雨花竟然在家中見到了李遂。
只是宋雨石卻沒在,那小子仗著自己有點功夫,兩年前剛十三歲就跟著部隊打鬼子去了,期間給林巧秀捎過一封信,至今已過去幾個月了。
不過聽說宋雨石所在的連隊戰況不錯,因他殺敵勇猛,還當上了班長。
宋雨花突然回來,李遂和林巧秀都有些坐立不安,宋雨花想起雄鷹傳給她的消息中,那描述的模糊不清的部分,瞬間明白過來。
她有些驚訝的看著經過八年,卻沒多少變化的自家娘,再看看紅著耳朵的李遂,忍不住露出笑來。
笑的李遂麻利兒找了個借口,匆匆離開了。
林巧秀又尷尬又慌張,都不知道該坐著還是站著。
宋雨花坐在林巧秀身邊,挽著自家娘的胳膊,甜甜的笑著說:“娘,我沒有意見!”
娘為了她離開爹的時候,她三歲,如今她已經十九歲了,這么多年,娘一直一個人,她早該為娘的幸福考慮的。
宋雨花的話,聽的林巧秀羞紅了臉,不過除了臉頰,她的眼睛也跟著紅了。
母女倆闊別八年后,相擁垂淚,又歡喜又惆悵。
良久后,宋雨花想起此來的打算,又有些發愁,她是打算帶娘和弟弟離開延安的。想過回宋家村的后山,繼續過娘仨的小日子,或者去海外,找個沒有戰爭的國家落腳。
可是,李遂怎么辦?
娘明顯對李遂也有感情,李遂是軍人,他要是不愿意跟他們娘仨一起走,娘該怎么辦?
猶豫了下,宋雨花終是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自家娘。
林巧秀聽說還要打仗,當時臉色就變了,女兒一走就是八年,兒子十三歲就上戰場,林巧秀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如今都抗戰勝利了,女兒回來了,就等兒子回轉,就能團聚,卻還要打仗,那豈不是說兒子還得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