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梟雄

第六十四章失敗的嘗試

“開礦的事情找我沒用,不過材料技術我很感興趣倒是真的。”陳兆鏗笑著打太極,開什么玩笑,中國的鎢礦資源雖然豐富,但也不是陳兆鏗能惦記的。

“比埃爾,可以的話拿技術做交換,老板應該會答應給你一個鎢礦開采。”維克多眼珠子一轉,又生一計。說實話,確實打動了比埃爾。一戰期間,坦克的出現和使用,德國最為重視。看似刻板的德意志民族,對待新生事物方面一點都不保守。這也就是歷史上號稱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兩個月就讓德國打敗的原因所在。

“老大可能對我有那么一點點的看法,這事情不好辦。”目送陳兆鏗閃開,比埃爾低聲對維克多說。話音剛落,兩人身后傳來聲音:“難道我的比埃爾兄弟,覺得我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么?真的這樣我就太上心了。”

比埃爾嚇了一跳,回頭一看是一身便裝的方劍雄,不知道怎么悄悄摸了進來。這里頭德國人居多,還真沒幾個人認出方劍雄。

“老板,你怎么這樣就出來了?”維克多頗為不解,方劍雄低聲笑道:“維克多,讓我跟比埃爾單獨談談如何?”

“好吧,有什么吩咐老板叫我。”維爾德意識到了一些什么,臨行前遞給比埃爾一個眼神。那意思讓他把握住機會。

方劍雄走到陽臺上,看著小心翼翼跟上來的比埃爾,心里多少有點苦澀。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弱肉強食,當初德國強大的時候,比埃爾就敢吞了制藥廠的紅利。實際上方劍雄很清楚,磺胺的市場一直很堅挺。遠遠不是比埃爾說的那樣,在利益面前,有些東西會變的蒼白。

“老大,對不起。”比埃爾低著頭說話。不敢直面。方劍雄頭一次以居高臨下的眼神審視這個曾經的兄弟,想到被他吞掉的巨大利益,心里實在是很難寬恕。

“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不提這些了。今天單獨找你說話,其實不想提過去的事情。只是想提醒你,對于德國來說,中國是唯一可以指望的外援。也許將來中德之間還會成為對手。但是現在我們是合作伙伴。既然是合作伙伴,我希望你能明白,合作的基礎在于互利互惠。”方劍雄說話的時候,遠端有人走來,被一個警衛攔下。

比埃爾舉起雙手道:“好的老大,我知道該怎么做了。不過既然是生意。我能得到什么?”

一道銳利的直視之下,比埃爾一陣心悸之余,方劍雄道:“其實我可以采取卑鄙的手段來獲取我想要的東西,我想怎樣并不太難。只要等上半年,德國有的是人需要一個職業來養家糊口。但是比埃爾,那樣我做不出來,我對德國是有感情的。在德國。還有我第二個母親。所以,我采取的手段你應該能看的明白,我是在幫德國,一直在。”

“老大,能回答我為什么,中國要加入協約國對德國作戰么?”比埃爾突然大聲問,方劍雄默默的看他一會,緩緩道:“你回答我。德國為什么要強行租界膠州灣,為什么要加入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比埃爾無言以對,方劍雄這才道:“回答不上么?本來我還想嘲諷你幼稚,現在看來沒機會了。好了,言歸正傳,中國有足夠的市場,還有德國所需要的很多東西。就看你們有沒有本事來拿了。我知道,你代表著很多德國人的意思來的。就這樣吧,我還要趕回北京,不能多留了。”

比埃爾露出輕松的表情。方劍雄這個老大的心思,比埃爾琢磨的還是很到位的,既然是生意,那就會按照生意的規則來對待這些德國人。

“老大,謝謝!”比埃爾很誠懇,方劍雄笑了笑,轉身消失在轉角處。

“比埃爾,談的怎么樣?”維克多出現的很及時,比埃爾笑道:“看來這一次來中國來對了。等一下,我還有話沒說。”比埃爾突然小跑去追方劍雄,在走廊上喊:“老大,等一等。”

方劍雄已經快上后面的專用樓道了,轉身笑道:“怎么了?”

比埃爾跑的氣喘吁吁道:“我可以提供至少五千名熟練地技工,能換到多少貸款?我的意思,我想在中國大干一場,甚至希望能得到中國軍隊的訂單。”

方劍雄站住道:“這樣么?我想中國軍隊需要一款優秀的俯沖轟炸機,我不希望這款轟炸機在俯沖的時候,被防空火炮打的千瘡百孔。”方劍雄突然想到這一次西伯利亞戰役,中國的鷹三型主要是被俄國人的防空火炮打下來的,還是在俯沖的時候。

說到俯沖轟炸機,方劍雄自然不會錯過德國斯圖卡,不管怎么說,抱著嘗試一下的機會也好,也許就在中國誕生了呢?呃,現在是20年,十幾年的時間可以等待。

不管怎么說,一顆種子埋下了。

長崎,內田康哉不斷的回頭致意,送行的人群中主要是日本海軍的大佬們。內田康哉的目的是北京,輪船起航的時候,內田的心情異常沉重。自己沒有趕上好時候啊,這個外相不好當,尤其是跟中國人打交道,這可是一個強大起來的中國。明治以來,日本勵精圖治,原本以為已經超越了中國很多,沒想到短短幾年,日本又被中國反超了。

“拜托了,內田君,一定要拿下庫頁島的控制權啊,這是帝國海軍命脈之所在。”臨行前在耳邊縈繞的話語,再次充斥了內田的腦海。

幾乎是內田登上客輪的同時,一趟專列經過沈陽,坐在窗前往外看的加米涅夫,表情看上去很平靜,完全無法看出其內心的波動。

這個夏天注定是一個喧囂的季節,初夏第一波熱浪來自上海,八月二十一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期后,中德雙方共計八百多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中德工商合作洽談會開幕,兩國企業代表共商合作大計,會議歷時七天勝利閉幕。《民國時報》《工商報》《申報》《字林西報》《大公報》等著名媒體一百余家。共同報道了這一盛會。

大會由中華工商總會發起,工商總會主席顧恒、副主席虞洽卿、副主席周學熙聯袂出席。德國在華總商會主要代表維克多,共同發表了中德工商合作宣言。

宣言稱: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進一步加深中德商貿往來,進一步促進中德傳統友誼。好吧,場面話就不說了,這一次省會促成了中德合作項目一六十一項。其中可對外公開一百二十一項,不能對外公開的四十項。不能對外公開的主要為軍工領域,都是凡爾賽條約規定不許德國設計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外宣稱是中國企業獨資。

中德工商合作洽談會開的順利,中日、中蘇之間的談判可謂一波三折。日本外相內田康哉于七月三十一日抵達北京。與內閣副外長王寵惠為首席談判代表的談判小組,與日本代表團就庫頁島以及遠東勢力范圍的分割一案,進行反復拉鋸。

以此同時,顧維鈞為首席代表與加米涅夫為首席代表的談判,倒是非常順利。迫于國內外反對勢力的強大,蘇聯政府迫不及待的要解決與中國的停戰問題。談判第一天,加米涅夫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向外輸出所謂的志愿軍。要求中國政府不得支持任何反蘇勢力,(尤其是盤踞西伯利亞的高爾察克武裝),要求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正式建交,要求中國政府就邊界等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友好談判解決。

顧維鈞代表中國政府表示,志愿軍是志愿者自發組織的武裝,中國政府不好過于干涉。但是中國政府一貫熱愛和平,愿意為世界和平作出分內的貢獻。關于高爾察克武裝,由于其代表了前沙俄政府。而前沙俄政府又是協約國的一員,中國政府不能對高爾察克的白俄政府采取過激的行動。中蘇建交一事則有待將來,中國政府希望蘇聯政府盡快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認可,并且愿意在第一時間與蘇聯達成諒解。為表達誠意,中國政府會要求志愿軍停火(實際已經暫時停火),并于伊爾庫茲克切斷西伯利亞鐵路。中國政府很高興看見蘇聯政府就過去沙俄時代與清朝達成的不平等條約進行一次性清算。

談判持續一周之后,中蘇達成秘密協定。初步協議為:第一,蘇聯政府放棄一切前沙俄時期攫取的中國領土,并從這些地區撤出一切武裝,由中國政府接管。第二。中國政府發起撤回志愿軍的號召,并不在給于高爾察克政府任何實質性支持。第三,中蘇達成暫時停火協議,期限一年。第四,中蘇達成一攬子貿易協定,蘇聯政府以黃金為支付手段,向中國采購價值一百五十噸黃金的軍火和軍需物資。第五,中國政府最遲不晚于1925年與蘇聯政府正式建交。第六,以阿拉木圖為邊貿口岸,設立自由貿易區。以上六條,這個時空被稱作《中蘇密約》。達成協議之后,加米涅夫于7月中秘密返回蘇聯,同時中國志愿軍開始有計劃的撤出鄂木斯克。

蘇聯政府獲悉《中蘇密約》正式簽署的消息后,立刻調整戰略,東線以防御為主,部署少數兵力,戰略重心徹底轉向歐洲。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任紅軍最高指揮部—蘇維埃軍事委員會—主席,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加米涅夫負責前敵總指揮。其兵力編為:西方面軍由第3、第4、第15、第16集團軍和蓋汗將軍指揮的第3騎兵軍組成,方面軍司令員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西南方面軍下轄第12、第14兩個集團軍和布瓊尼率領的騎兵第1集團軍,司令員亞歷山大伊里奇葉戈羅夫。蘇軍指揮部的戰役目的是徹底消滅入侵波軍,并攻占華沙。

蘇聯的反擊戰歷史三個月,以13萬兵力對波蘭軍隊15萬,兩路蘇軍勢如破竹,先收復基輔,圍殲波蘭軍隊五萬余,后大舉向西追殺波蘭軍隊,全取烏克蘭。這一仗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哥薩克騎兵軍長布瓊尼的元帥之名,其政委也是赫赫有名的弗羅希洛夫。

波蘭軍隊撤出蘇聯境內之后,布爾什維克領導高層進行了一次激烈的辯論。加米涅夫主張就勢與波蘭談判,達成和平協議,轉頭向東徹底消滅高爾察克匪幫。因為中蘇密約的緣故,蘇聯內部的斗爭也非常的激烈。

托洛斯基則主張,世界革命的高氵朝來了,應該趁勝追擊,一舉攻克華沙,建立波蘭蘇維埃政府。其依據是波蘭工人武裝會發動起義為內應,應該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輸出革命,先取波蘭,后入德國,將紅色的旗幟插編歐洲。將革命進行到底,取得絕對的勝利。

敗退的畢蘇斯基,在法國的幫助下快速的組建了新的集團軍(第五集團軍),之前損失巨大的第一、第三集團軍也得到了補充,波蘭軍隊在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迸發出巨大的戰斗力。期望中的工人起義沒有發生,倒是波蘭上下一心,全民皆兵。

推進到波蘭境內五百公里左右的蘇軍連續受挫,波軍全面反攻。戰爭進行到1921年1月20日結束,蘇軍損失三十萬人,其中十萬蘇軍被俘,波蘭軍隊損失十萬,無力繼續進攻。雙方打的都沒了力氣,不得不坐下來談判。蘇聯因為這場戰爭,失去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可謂很受傷。

俄共第九次代表會議上激烈討論戰爭失敗原因以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前景。圖哈切夫斯基就西南方面軍在戰爭中表現提出批評,而該方面軍政委斯大林在專門做了聲明,闡述他對戰爭失敗的看法以及解釋他的責任。而最高領導人列寧思想處于矛盾狀態,一方面覺得戰爭失敗可能是犯了戰略錯誤,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失敗主要還是主觀原因;與會的大多數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捷爾任斯基、布哈林、加米涅夫、斯大林等都持上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