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那年盛夏

第103章 老陸家的第一輛車

第103章老陸家的第一輛車_夢回那年盛夏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

第103章老陸家的第一輛車

第103章老陸家的第一輛車←→:

這幾天,父母頻頻往川東縣跑。

每天坐大巴車來回,絲毫不覺辛苦。

可見為了賺錢給兒子在魔都買房,他們是有多么上心。

不過,倒是方便了陸澤。

這些天沒人再管他,爽的不行。

就連吃飯,都是在三舅那里蹭的。

有時間,陸澤就開始琢磨手賬生意的事情。

別看小小的一個手賬生意,做好了,不比包子店差。

更關鍵的是,陸澤想用這個生意,把自己的隊伍培養起來。

和包子店這種自產自銷的生意不同,手賬生意,更像是一種貿易。

雖然也要負責產品生產,但生產卻是找代工廠解決。

而除了生產環節外,手賬產品就和其它實體產品沒什么區別,都屬于內貿生意。

做內貿生意,就免不了要鋪銷售渠道,鋪銷售網點。

任何實體產品,都避不開這個過程。

這也是為何,在電商時代來臨之前,實體企業往往需要積累多年,才能發展壯大的原因。

難就難在,銷售渠道和網點的鋪設。

這個過程費時費力,還極容易出現產品積壓問題。

一個不好,就把企業干廢了。

而電商時代,網站平臺已經把渠道給你鋪設好了,廠家可以入駐平臺直接售賣就行。

這就是為何傳統生意,想做個幾千萬上億的營業額,得積累很多年。

而在電商時代,往往小半年、甚至幾個月就能達成。

不過在陸澤看來,傳統生意自建的渠道,那都是自己的資源。

而電商時代,命運則全掌握在網站平臺手里。

只要平臺不給你流量,企業就有可能分分鐘倒閉。

很多做了電商都企業,最后都被電商平臺掐住了脖子。

電商平臺就像是一個吸血鬼,不僅會吸干企業的利潤,還會破壞企業原有的渠道體系。

所謂的擁抱互聯網,還真要三思而后行,必須有靠譜的規劃才可以。

否則,也不過是為電商平臺打工而已。

現在才98年,離互聯網大時代還早的很。

想要賺錢,還得靠搭建好實體渠道和網點才行。

而搭建渠道銷售體系,就必須要有靠譜的銷售團隊。

也就是十幾年后,互聯網創業圈,張口閉口所說的地推鐵軍。

地推鐵軍這個喊法,最早還是阿里系喊出來的。

所謂地推鐵軍,本質上和銷售團隊沒什么區別。

無非是換個名號,顯得高大上而已。

任何生意,都離不開銷售團隊。

哪怕是后世的互聯網巨頭,很大一部分營收,一樣要靠銷售團隊去一個個洽談業務來創造。

陸澤把銷售團隊的主意,打到了趙勇強和他的一群小弟身上。

別看他們有些江湖氣,但是做銷售反倒是需要這種勁頭。

能把銷售做好的人,往往都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能吃得開的人。

越能放下身段,就越容易混江湖。

趙勇強他們的江湖習氣,干銷售正適合。

全國各地跑,還不怕被人欺負。

陸澤不指望趙勇強他們,以后都能跟著自己干。

但只要他們作為第一批銷售種子,漸漸地把自己的地推鐵軍帶起來就行。

反正以后盤子大了,有錢賺,不愁招不到好銷售。

下午放學回家,陸澤驚奇地發現,老爸老媽居然提前回來了。

好幾天沒給陸澤做飯吃,徐芳萍擔心兒子營養不行,又做了一桌子菜。

于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圍坐在桌前,大塊朵頤。

陸澤一邊吃,一邊問道:“老爸,你們今天怎么這么早就回來了?”

“川東縣那邊,已經租下了4家店鋪。

就是面積稍大一些,想做總店的門面,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反正一時也找不到,我們就提前回來了。”陸建軍一邊扒拉著米飯,一邊解釋道。

陸澤思考了一下,忙回道:“老爸,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總店,那就不找了。

另外找個不沿街的干凈地方,當做中央廚房就行。

川東縣那邊,全部開成小店模式也不是不可以。”

“這樣行嗎?不需要一家總店來撐門面?”陸建軍疑惑道。

陸澤笑笑解釋道:“老爸,沒必要。

能同時開幾家店,已經能說明咱家的品牌實力雄厚了。

全部采用小店模式,另選非門面場地做中央廚房,還能更節省點成本呢。”

雖然陸澤是這樣說,但以這年頭的店租成本,節省也節省不了多少錢。

不過,隨著未來幾年經濟越來越好,以后倒是真能節省不少。

而且全小店模式,倒是更適合推廣到其它縣區去復制。

畢竟合適的大店,也不是那么好找。

萬一以后生意好了,房東要漲租金、要趕你走,店鋪越大就越是麻煩。

而小店的搬遷成本,就會低很多。

陸建軍點了點頭,就應了下來。

按照兒子所說,操作起來倒是簡單多了。

這會兒徐芳萍插話道:“兒子,你二舅介紹了個朋友,他那有輛二手面包車,正想轉賣。

我和你爸提前回來,就是看車去了。”

“哦,好事情啊,什么車?多少錢?”陸澤高興地問道。

徐芳萍回答道:“兩萬出頭點,叫啥牌子來著?建軍還是你說吧。”

陸建軍接話道:“是輛昌河面包車,開了也就一兩年,車況還不錯。

發動機都是進口鈴木的,不是國產發動機。

要不是他家里有事急用錢,也不會這么便宜出手。”

“那很好啊,這價格很有性價比。”陸澤聞言立即支持道。

昌河面包車,他很清楚,在90年代可是面包車行業的老大。

這是江右省本地的汽車企業——昌河鈴木,生產的面包車。

昌河鈴木是由昌河汽車、昌河航空工業、鈴木株式會社及岡谷鋼機株式會社共同投資組建的合資企業。

昌河鈴木生產的昌鈴王面包車,在90年代絕對是爛大街的車型。

就連京城的很多面的(出租車),幾乎都是昌河面包車。

在南方,昌河面包車就更為普及。

尤其是昌河汽車和鈴木汽車合作后,上了鈴木發動機版本的面包車,更是暢銷一時。

在90年代,很多體制內單位的公用車,都是用的昌河面包車。

陸澤記得昌河面包車,國產發動機版本,新車也就兩萬多塊錢。

而進口鈴木發動機版本,新車則要四五萬。

兩萬出頭點,買輛二手鈴木發動機版昌河面包車,只要車況好,還算能接受。

反正這輛二手面包車,也就是過渡一下。

要不了兩年,老爸老媽賺錢了,自己都會想著換車。

徐芳萍猶豫道:“一下要兩萬多塊錢,真有點舍不得。”

“老媽,你和老爸來回跑一樣要花錢坐大巴。

自己買車,就當提前透支坐大巴的錢。

而且,來回奔波這么辛苦,有個車不僅節約時間,還會輕松很多。

以后包子店越開越多,這都是小錢。”陸澤忙寬慰道。

面包車可是生產工具,有利于老爸老媽的工作效率,這點錢該花還得花。

不然,一個個縣的市場拓展下去,總不能都坐大巴去。

距離遠的縣,時間上也不允許。

有輛車,其實是幫他們省錢省時間了。

陸建軍附和道:“對,這點錢不能省。

節約出時間,你還能多回來照顧照顧兒子。”

老爸這話,讓陸澤很無語,他是需要照顧的人嗎?

您二老多多出去賺錢,才是正事。

陸澤忙轉移話題:“老媽,川東縣那邊安排過去的老員工,都確定了嗎?”

“早都定了,彩玲和淑芬她們兩人帶隊過去。

本來我最想讓麗娟過去坐鎮的,但是她家兩個孩子,實在走不開。”徐芳萍回答道。

陸澤又說道:“老媽,彩玲阿姨和淑芬阿姨,她們跟去川東縣,定了漲工資。

留守的店長,也要相應漲一點。

不一定要漲那么多,但多少也要表示一下,鼓舞士氣。

不然,大家心里會不平衡的。”

“兒子說的在理,彩玲和淑芬她們,都給漲了一百多塊錢工資。

麗娟和美鳳她們,多少也要漲一點。

還有新提拔的店長,也要表示表示。”陸建軍也大為同意。

徐芳萍回道:“行,我知道了,回頭就和她們單獨說。”

“老媽,千萬記住別搞大鍋飯就行。

能者多勞,按勞分配。”陸澤叮囑道。

徐芳萍不屑道:“知道,我就是吃大鍋飯吃到下崗的,我還能不懂這個?”

陸澤笑了笑,忙給老媽夾了個排骨,又捧了兩句。

僅過了兩天,陸建軍相當有決斷,直接就把小面包車開回來了。

雖然不是什么小轎車,但在食品公司大院,還是引起了一陣騷動。

畢竟幾個月前,陸家還是和大家一樣,面臨下崗的職工。

沒想到,人家現在面包車都買上了。

一陣羨慕嫉妒恨,自然是少不了的。

徐芳萍圍著面包車,一連轉了好幾圈,又跑到前后座分別都坐著感受了一下。

雖然買之前心疼錢,可是等車開到家門口,多少還是會有些得意。

徐芳萍心想,到時候開著這面包車回老陸家過年,再看他們誰還敢瞧不起自己。

這車再破,也是老陸家所有人里,憑自己本事買的第一輛小汽車。

他們那些官老爺,蹭公家車算什么本事。

陸澤看到這車,是不可能有什么感覺的。

前世他什么車沒見識過,一輛破昌河而已,怎么可能讓他激動。

只不過作為家里的第一輛車,也算是給老爸老媽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享受過私家車的便利后,以后怎么可能還受得了去擠大巴車。

陸澤可以預見,老陸家以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輛小轎車,也不遠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