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半個小時之后就出發,父女倆人這里說說,那里拾掇的,等各自換了一身外出衣服出門時已是一個小時以后的事情。
爺倆一人拎著個背筐,一人斜挎著一個黃綠色的書包,落后一步的徐長青想想又倒退了兩步轉身拿了把鎖掛在外地屋的門上。
如此一來,是個人皆知她家無人在家,全是上工了,昨天也確確實實鬧賊了。至于院門,那道門就沒法鎖了。
不說她家院子里就有一口深十多米的水井,附近遠離西面百子河的幾家鄰居有遇上繁忙時一早沒去河邊挑水就會就近來她家里打水。
就是屯子里家家戶戶誰家也沒有大白天會鎖上院門的,除去靠山腳一排如她家似的有院墻以外的人家,其他人家絕大多數還是用樹條子夾杖子,或是秸稈夾杖子,如此也沒有必要鎖外面這一道院門。
你此舉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徐啟光見鎖好門又細心去周圍堆砌了一米多高土臺的水井那里打了水預備晾曬的女兒,他還是沒阻攔。
此刻他縱使說再多,也不會讓這孩子心里踏實下來。家有二女,無論從哪點來說卻是兩個極端,一個油瓶子倒了也不扶,一個是過于上心。
徐長青忙完這邊,剛放下手中提水的柳條罐,習慣性的,她又下意識地想出門之前跑去瞅一眼自家豬圈里面的兩頭豬。
閨女這腿一拔,徐啟光頓時扶額。此刻他是再也沉默不了,趕緊開口催促快走。否則,等他爺倆從縣城回來真要半夜才能到家。
可徐長青是誰?嘴上嚷嚷著馬上,人卻是猶如一陣風似的跑近豬圈又如一陣旋風飄了回來,還能連口氣不喘地提出她來背背筐。
徐啟光不知在面對這個女兒時他到底有過多少次無語,不過由此可見這孩子瘦歸瘦,小身板確實沒有出什么大問題。
徐長青見她老子拒絕,她笑了笑也沒再要求。反正不是很重,她爹還是能拎得動的,大不了半道上她再找機會搶過來。
去縣城抄近路的話,白子溝距離縣城其實并不是很遠。連二十里都不到的路,以徐啟光的步行速度也就半個小時。
往常回家時他就常搭上煤礦拉貨的貨車直接從大路上進村,等返回單位上班時再抄近路走毛毛道上縣城再轉車去單位。
這么些年下來,他就是這么一直過來,從未見他提過要買輛自行車,甚至是白秀蘭提到買了可以寄存在縣城都不行。
倒不是他信不過自己小舅子,更不是信不過自己老師人品,而是師母那人一貫有些小家子氣,見著有便宜就想沾。
沾了也沒什么,無非是損失幾個錢財而已。關鍵是對方倚老賣老得了便宜還賣乖,還總喜歡在外四處道他是非。
尤其是自從他再無上大學的機會之后,后來又與對方的小女婿有了直接的利益沖突,這壞毛病是有日益上升的趨勢。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也是為了不給老師添堵,除非必要,他是寧愿等在外面找機會見老師一面也不樂意上門。
出于地理位置緣故,不管是走大道,還是走毛毛道抄近路,居住在東北角的徐家人要是去往縣城的話就繞不過屯子口。
此時正值麥收時節,又逢上午七八點,就連毛孩子都在田間,家家戶戶基本上毫無一人,倒是越近屯子口又是另一番盛景。
概因這邊靠近場院大隊部和打麥場。昨兒一個個的忙成恨不得席地而睡,就這樣子了,只要被屯子里的人一人得知,那事情可就傳遍了。
徐長青就能感覺到她這一亮相,在場的人,包括挑麥離開的爺們也轉頭看她。要不是大家各有分工,估摸是要全扎推在此對她品頭論足一番。
徐老太見兒子帶孫女過來,不等他們爺倆上前,她先一步相迎,邊高聲喊著,“不是說了得帶孩子上城里檢查?”
意思你只管去忙乎你的,又轉進來干啥?與長者打著招呼的徐啟光很是配合回道,“我這就帶孩子去,走之前和您說一聲。”
屯子里不是沒有大夫,白家族里就有一房的小年輕會正骨還會治凍傷治個發燒頭疼拉肚子,只不過是連赤腳大夫都算不上。
對方的醫術別說外人,就連白家人都信不過。他老子倒是挺厲害,可惜前些年走了。這位說是家傳醫術,其實也就學了個半桶水瞎晃蕩。
在場熟悉這種情況的人倒是沒覺得徐家這對娘倆有些小題大作。畢竟就徐家三房血脈少的,連男丁都沒影兒,姑娘自當重視。
啥,老三家的不是已經快要生了?那不算,沒聽說肚子里有倆?甭說肚子里有倆,就是懷了個單棒,有些話不好說呀。
白家那丫頭早前又不是只生養了倆閨女,這中間不是生了一胎后來沒養成?誰敢保證這肚子里揣了倆就能順溜出來。
邊上,比徐大根小了那么幾歲,卻時常耳聾的徐二根聽到老大嫂和侄子這番話,他的耳力是突然恢復了,并且還能接上一句。
“說啥說,就你這孩子規矩多。”喊了這么一句,徐二根就自言自語的生怕外人不知他耳聾似的大聲嘟囔,“書讀多還真讀呆了,昨兒回來也不先帶孩子找大夫,就城里娃精貴,咱農家孩子哪個不是打打鬧鬧玩大。”
聞言,有人會意而笑,有人顧全面子而笑,有最巧的附和兩句,更有人善意解圍,幫著徐老太催徐啟光快帶孩子去找大夫。
“哎瑪,青子你終于敢出來啦。”
正當徐長青跟在她爹后面離開去往屯子口時,偏就有個虎的愣小子還在繼續喊著:“哎,喊你呢,你倒先回來啊。
昨兒咋不喊上我,外面都傳你姐夫被你開瓢兒啦?他干了啥缺德事兒惹惱你,咱要不要喊上剛子一塊…”
“嚎啥,還不快挑到那兒!”
“來了,來了,立馬就來,二爺爺,你這回咋又聽見了?青子,回頭記得找哥啊,老地方,甭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