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一千三十章 艱難

承恩侯夫人固然是想得很美,但現實卻一點都不美。

曹家自打被皇帝針對,訓斥了幾回,罷了幾個官,再把他們家的姻親故交清洗一波,就是傻子也知道皇帝要辦他們了。前頭林家的下場還歷歷在目,誰家不警醒三分?林家本來就是小門小戶的,暴發了二十年,又被打回原形,倒也不算虧,好歹也發達了二十年呢。但曹家本就是勛貴門第,手握重兵的,如今兵權沒了,皇后病重,太子地位不穩,敗勢明顯,將來的下場只怕會更慘。

因為林家出身的妃子進了冷宮,皇子被出繼宗室,也就沒有后續了,林家人再也成不了大氣候,曹家卻還有皇后與太子呢!廢后不容易,廢太子更難!再加這曹家風光了二十年,也就是近幾年才稍稍勢弱了些,誰也不清楚他家是否有后手,是否能調動某些軍中勢力為他們所用。皇帝若不想反受其害,肯定要盡可能將他家打壓下去,使他家再也無力翻身的。一旦有什么明確的證據,能證明曹家與某些大罪牽扯上關系,皇帝就再沒有留手的理由了!

在這樣的局勢下,跟曹家議親,無疑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只要是有選擇的余地,又非曹家死忠的,肯定都對他家避之惟恐不及。

再者,即使有對曹家存有同情心的人家,想到曹文鳶的個人情況,心里也會打起退堂鼓的。曹文鳶從來就沒有議過親,是因為曹家上下都認定她會成為東宮太子的正妃。哪怕后來太子妃之位有了人,她也頂多是稍稍降格,成為太子側妃罷了。倘若太子妃薛氏沒有福氣,命短早死了,興許曹文鳶還能撈個繼室做做。曹皇后一直這么想,曹家人一直這么想,連曹文鳶也一直這么認為。與曹家有來往的人家,多少都有些察覺。一個眼里只能看到東宮太子、目無下塵的姑娘,就算因為一時局勢所困,不得不另外擇婿下嫁,又怎會安心跟臣子過日子呢?那些人家再同情曹家,也沒有給自家兒孫找綠帽戴的道理。曹家又不是沒有別的姑娘,選誰不行?沒必要非得挑曹文鳶。

能拿得出手的體面人家幾乎都是這個想法,門第太低的人家,曹家又不樂意。畢竟那是曹家精心養育多年,要送進東宮去做正妃、做未來皇子皇孫之母的女兒,下嫁臣屬已經很委屈了,太過低嫁,那是糟蹋人呢!

反正直到葉老高一家離開京城為止,曹家都沒能為曹文鳶找到合適的人家。金尊玉貴的曹家三小姐,從小被當成太子妃培養的承恩侯嫡長女曹文鳶,依舊終身無著,前路一片茫然。

謝映芬想起從前這位承恩侯府大小姐不把旁人放在眼里的傲慢模樣,不由得感嘆萬分:“所以說,對太子過于執著了,都沒什么好下場。太子能是什么良配?光是看他對王氏女與太子妃的態度,就知道他不是好夫婿了。曹家卻還想要重復再走曹皇后的舊路,非要把女兒嫁進東宮不可,拖到如今,耽誤了曹文鳶的終身,還要害得她跟著家人一塊兒倒霉了,這又是何苦來呢?!”

謝映慧搖了搖頭,低聲道:“曹文鳶的性子,是不可能答應另嫁他人的。她從小到大都認定自己會嫁給太子,斷不會接受別的夫婿。曹家遲遲未能給她議定親事,只怕也有她自己不愿意的原因在。況且,以她的脾氣,若是家人安好,還能給她撐腰,她嫁出去了也仍舊能仗娘家的勢,興許日子還勉強能過。一旦她失了娘家,不得不下嫁他人,她根本沒辦法跟人好好過日子。與其嫁到夫家后鬧得雞犬不寧,害人害己,她還不如一輩子留在娘家算了!”

謝默默聽著,又問謝映芬:“曹家應該還有別的少爺姑娘吧?他們的親事又如何?”

謝映芬忙道:“葉老高的老婆對這些事比較清楚,我也問過了。在他們離京前,曹文泰的妻子已經借故搬回娘家小住了大半個月,下人之中有傳聞,說她娘家父母正想辦法為她與曹文泰辦和離呢。不過曹文泰不樂意,沒少跟他妻子生閑氣。再來就是二房……曹二爺的長女嫁進給了江家的江紹良,他倒是個好的,一直對妻子不離不棄。先前曹二爺入獄的時候,江家一度說要江紹良休妻,免得跟罪官扯上關系,連累了江侍郎的前程。江紹良都扛住了,攔著不讓江太太欺負曹文鸞。等到后來曹二爺出獄,江家那邊的態度才稍稍緩和了些。可等到承恩侯府出事,江太太便又叫囂著要休了兒媳!”

這里頭除了有江家怕被曹家連累的原因在,也有江家二少爺江玉良的婚事泡湯的關系。據說江玉良終于議定了婚事,但在完婚前夕,曹家出事,江家身為曹家姻親,可能也會受連累,女方家里借口女兒忽得重病,沒辦法嫁人了,不想耽誤了未婚夫,所以要求退婚。江太太心知這是什么緣故,好說歹說都未能說服親家改主意,只得不情不愿地退了婚,回頭就去找大兒媳晦氣了。江紹良再次護住了妻子,又有江玉良出面,認為江家從前就做過背信棄義之舉,如今不過是遭了報應罷了,沒什么好說的,怨不了任何人。

說到這里,謝映芬忍不住看了謝一眼,小心翼翼地看她的臉色。

謝覺得她的態度古怪,稍稍一愣,方才反應過來。

是了,謝映真從前就跟江玉良定過親,謝家出事時,江太太立刻就上門退婚了。江紹良與江玉良當時都不贊成,卻還是拗不過父母。

是了,謝映真從前就跟江玉良定過親,謝家出事時,江太太立刻就上門退婚了。江紹良與江玉良當時都不贊成,卻還是拗不過父母。

是了,謝映真從前就跟江玉良定過親,謝家出事時,江太太立刻就上門退婚了。江紹良與江玉良當時都不贊成,卻還是拗不過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