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yingsx第243章論殺人效率最高的,還得看咱鼓上蚤第243章論殺人效率最高的,還得看咱鼓上蚤←→:
宋朝勝于梁山的,可不僅僅只有火炮這一項。
之前那次戰爭,是突如其來,讓宋朝沒有防備,而這次宋軍是有備而來。
那大宋的皇城司,可不是吃干飯的!
在宋江的大軍進入單州準備開戰的同時,梁山境內就發生了各種暴亂。
這也是為何在單州那邊,只有林沖、史進、魯智深等少數幾員大將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本風平浪靜的各個州府縣,忽然之間就變故橫生。
那些原本被掃平了的士紳家族,忽然便莫名其妙冒出來了一些子嗣,而且手中有大把的銀錢,到處招攬那些梁山都看不上的街頭混混,然后在城內到處燒殺搶掠。
不過因為這些州已經被梁山實質上掌控住了,這些變故旋起旋滅,很快就被趕來的梁山士卒給鎮壓了下去。
但是破壞容易,善后難。
混亂已經發生,后續的事情都必須有人去安置。
而且那些隱藏在暗中的老鼠也需要人去追蹤、抓捕,為了防止各州府縣再有類似暴亂發生,每個樞紐地方也最好有人去專門鎮守,所以梁山在單州那邊的迎戰力量就弱了許多。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面對千門大炮的轟擊,便是梁山眾將都去了那單州,只怕也不過是同生共死而已。
除非李鬼親自去那邊坐鎮。
可李鬼也沒想到,那宋江如今居然能有那么多門大炮。
根據之前獲得的情報,他在追殺田虎、王慶等人的時候,也不過才百十門大炮。
林沖那邊也有百余門大炮,再加上守城優勢,怎么也不會連抵抗的力量都沒有。
若真事有不協,只需要放一只信鴿回來,他自然可以騎著馬靈過去營救。
可誰想到世事無常,林沖幾人居然就這么無聲無息的死了。
那宋江經歷過之前幾次慘敗,損失了不知道多少兄弟,如今痛定思痛,把幾乎所有的牌面都一次性壓了上來,生怕再小瞧了李鬼,讓他逃出生天,甚或反敗為勝。
反觀李鬼這邊,自成就超凡之后,心中便再無半點敬畏,更加不曾把宋江這廢物看在眼里,連殺都懶得去殺,輕視之極。
而梁山上的其他好漢,也都向來瞧不起宋軍,將宋軍視若土雞瓦狗,認為不堪一擊,便是那朝廷里面的大頭巾,也個個都是酒囊飯袋之輩,只會貪腐害人,半點不做人事。
而且隨著對梁山麾下各州的掌控力加深,這些州縣生民的日子也愈發的好轉了起來。
不收糧稅、不派勞役、商業發達、沒有地主老爺喝血……街上百姓的精氣神自然也就越來越好,笑容越來越多,身上的衣著越來越整潔。
而這一系列的好處,也慢慢的便讓普通百姓的心從宋朝轉移到了梁山的身上。
所顯現出來的,便是梁山的名號越來越好,梁山的承諾越來越多人信,政令下達越來越容易推進,便是那些隱藏起來的酸秀才都有愿意出來做事的了。
梁山的好漢們都是些糙漢子,他們搞不明白太復雜的東西,但是這些肉眼看得到的東西究竟是好是壞,他們還是能夠看明白的。
哪怕到現在,梁山上的好漢們依舊搞不明白李鬼哥哥究竟做的是什么事情,為什么要這么做,只不過是本著相信自家哥哥的想法,才跟著一塊干的。
但這一樁樁一件件切實的好處,讓梁山眾人越發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而那被李鬼哥哥下令殺掉的宋朝的官兒和大頭巾們全都不是好東西。
這種輕視是一種從上到下的俯視,是一種評判標準不同的比試方法,就如同文人看武人一樣的俯視。
文人看武人,你連字都不認識,你連詩都不會做,你都沒有在東華門外唱過名,伱根本就不會治國牧民,所以我就比你更文明,我就瞧不起你!
而如今梁山看宋官,你們總搶百姓的糧食,我們不收糧稅;你們總抓百姓去干活,我們不派勞役;我做官的時候治下百姓過的比你們當官時候好,那我就比你強,我就瞧不起你!
而這種輕視延伸到了宋江的頭上。
我知道你也有大炮,我知道你上次靠著人多打敗了林沖哥哥,我知道你剿滅了田虎、王慶兩個與梁山齊名的大寇,但我就是瞧不起你!
尤其是之前宋江曾經多次被梁山打的落花流水,最后拋下一眾信服他的兄弟,靠著戴宗神行法才能逃脫性命,這就更加讓梁山眾人瞧不起宋江了。
有道是滿招損,謙受益。
雙方對此戰的態度大相徑庭,一方全力以赴欲求畢其功于一役,另一方只不過當成是普通戰爭,最終的結果自然也就出現了如今這種情況。
林沖、魯智深等人用生命做代價,向梁山之上發出了警報。
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但實際上卻并沒有太大的作用。
因為即使梁山上知道了宋江如今軍力強橫,有千門火炮,也沒有其他辦法,因為梁山的產能有限,這么短的時間內搞出個三四百門火炮已經很了不起了,不可能再憑空變出更多的火炮出來。
面對如此危局,梁山的應對方法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關門,放李鬼!
不過就在這個關頭,梁山忽然收到山下傳來的消息,那宋江在單州的營地似乎出了問題,那火藥不知道怎地,突然炸了。
據說當時的爆炸驚天動地,把小半個軍營都給炸飛了,那巨大的爆炸聲在夜間聲傳四野,數里外都聽得清清楚楚。
大火足足焚燒了數個時辰,一直到天亮,才漸漸熄滅。
死在這場大爆炸之中的官軍,比這一年間四處征戰犧牲的還要多,而那宋江麾下的武將,更是在這次大爆炸里面直接死了一半。
因為這事,宋江被迫又帶著官軍撤離了單州,重新退回了應天府,支取之前在那里存儲的各類物資,同時向朝廷申請更多支援。
梁山這邊開始還以為這是意外,一邊改變火藥存儲方式,將火藥分開多處儲存,另一邊增強守衛的防火意識,防止梁山之上也出現如此悲劇。
一直到這一日,梁山下酒店有消息送上來,稱一位叫做時遷的好漢前來投奔,自稱是那宋軍營地爆炸案的元兇。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