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新開的小茶館

第兩百章 燈中之鬼(十五)

等幾天后,鬼二哥恢復到可以自由活動的時候,他們便決定第二天一起出去,到城南的東街一探究竟。

五天后,鬼二哥不再繼續等下去,直接從魂燈里出來。

樂浮生本以為他還要再等幾天才會出來,沒想到這么早,但見他面色已經沒有之前的倦怠,也沒多問。

可是,鬼二哥此時只是看上去沒事,實則他只恢復了三成。

時間流逝的太快,以至于原本還旺盛的火焰也已經變弱,顏色又淺淡了一分。

鬼二哥讓樂浮生帶著魂燈出門,他則待在魂燈里。

憑著那種越來越強烈的吸引感,鬼二哥將樂浮生指到一個熟悉的地方。

這地方便是城南西街與東街的路口。

鬼二哥來過三次,而樂浮生這幾天也背著鬼二哥來了好幾次。

原本鬼二哥一直告誡樂浮生不要來東街,那只鬼原本就在東街,他又恰巧在東街被其他的驅鬼師頂上,所以鬼二哥不愿讓樂浮生冒險。

然人的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樂浮生還是沒忍住,他就去了,不過并沒有遇到什么,同時也沒發生什么事情,至于其他的驅鬼師,樂浮生一個也沒遇到。

當然,樂浮生偷偷來這兒的事情,鬼二哥不清楚,但心知肚明的樂浮生見這次又來到這里,這次還跟來鬼二哥,他便有種干了壞事的感覺,一路上也沒多說話。

但現在,站在岔路口,樂浮生不知道該往東,還是往西,他便問道:“二哥,接下來要往哪邊走?”

鬼二哥終究說道:“你真的要和我去?”

“二哥,我當然要和你一起去了,咱們不是早就說好了嗎?你就別擔心了,會找到的!”

“在東邊。”

樂浮生將手放在背簍的帶子上,緊緊抓住,然后往東街走去。

根據鬼二哥的指引,他們走過原先樂浮生來驅鬼的那家。

樂浮生特意停了下來,他直身站在街道上,側頭望向那座大院。

奇怪的事情出現了,此時,府門的上方的匾額上,原本刻著蔡府的字樣,如今卻變了。

樂浮生額上的眉皺了起來。

背簍里,魂燈靜靜安放在里面,鬼二哥就待在里面。

他感到樂浮生聽了下來,于是就問了一聲:“怎么了?”

樂浮生用一種嘲笑自己的口吻,回答道:“二哥,我之前來這里的時候,這上面明明寫著蔡府,可現在竟然變了,你說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鬼二哥沒想到樂浮生會說起這件事情,立馬問道:“你真的沒看錯?”

“沒有,真的沒有,這上面的字真的變了,我當時清楚的記得那匾額上刻的字就是蔡府兩字!”樂浮生堅持自己沒有看錯。

這奇怪的事情讓樂浮生和鬼二哥都陷進沉默當中,他們各自在思考這件事情。

鬼二哥想到的是那只提醒自己離開的鬼。

樂浮生想到的是當初見到的幾個人和那只行為怪異的鬼。

這時,一位老大爺從樂浮生的身邊經過,見他一直在發呆,竟然退回來,問道:“年輕人,你怎么一直站在這里?”

樂浮生問道:“老大爺,你是不是住在這附近?”

“是啊,不過我住在前面,怎么了?”

“老大爺,我想問你一件事情,這座大院里住著的人姓什么?”樂浮生問道。

老大爺了然,接著對回道道:“哦,你問這個啊!我說怎么你一直在看這里,現在這里住著什么人我不清楚,不過我知道以前這里住的人家姓蔡。”

老大爺慢吞吞的話卻給正在聽的樂浮生重重一擊,這里以前住的才是蔡府的人,怪不得幾天前,那胖胖的中年人對他說他不姓蔡。

可既然如此,那中年人又為何任由那塊匾額放在門口,而不改過來了?

“老大爺,既然現在這里面住著的人家不姓蔡,他們為什么不將匾額換過來了?”樂浮生問道。

“嗨,這事情也真是糟心,你聽我給你說。”老大爺眼神放遠,神情變得低沉,接著,他緩緩講道:“以前那家姓蔡的人家都是大好人,經常樂善好施,周圍的人也很敬重他們。可惜啊,老天就是這樣,這么好的人都要給他磨難。”

“也就是三年前,有人覬覦寄予蔡家的宅子,要知道,蔡老爺往上幾輩人都是大好人,他們宅子就是一個福地,但蔡家也不是小戶人家,所以,即使有人覬覦也不會真的動手。”

老大爺說道這里,看了一眼這座宅子,然后將樂浮生拽到離這里稍遠的地方,說道:“我們最好還是離那里遠點。”說著,老大爺才松開拽著樂浮生的手。

樂浮生沒想到,現在的老人家竟然這么厲害。

老大爺偷偷瞄了一眼,繼續道:“但是,這城南來了一伙人,他們自稱他們看出這蔡家其實藏著一只鬼,還是厲鬼,晚上就會禍害老百姓。老百姓一聽,這還得了,他們便集結在一起,一起去看那伙自稱是驅鬼師的家伙去蔡府驅鬼。”

樂浮生聽到了這明明白白的字眼,“驅鬼師”,難道那些事情和這些人有關?

“讓人沒想到的是,那幾個驅鬼師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還真就找到了一直鬼,發現的時候,那只鬼還企圖要傷害老百姓,于是那些驅鬼師就直接將那只鬼抓住,當著眾人的面將它解決了。”

樂浮生疑惑地問道:“老大爺您親眼看到了?”

老大爺搖頭否認道:“不,當時我并沒有親眼見到。”

“那后來了?”樂浮生也聽入迷了,追問道。

老大爺摸著花白的胡須,惋惜哀嘆道:“后來,本來眾人向往的蔡家一下子就冷了,老百姓啊都在說蔡府鬧鬼的事情,有的人甚至還猜測是不是蔡府的人做了壞事什么的,之后那些不好聽的話就到處傳,甚至城北的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情,他們都遠離蔡家。”

“年輕人,你說這些人是怎么了?蔡家寄予恩惠的時候,都趕著湊過來,后來出了事,都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