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第490章 大雨

三更時分,哨馬趕回了唐軍大營,李光弼聽到馬嘶當即醒來詢問了消息,得知有兩千余人馬趁著夜色渡過了潏河。

“很好。”

他拿出地圖標注著,心知這是叛軍潰散的開始。遂連忙發了軍令遞給咸陽、金城、云陽、涇陽、渭南等諸縣守軍,命他們嚴守城池,不給叛軍劫擄打糧的機會。同時,加派哨馬,去打探是哪一支叛軍出逃了。

動靜驚醒了薛白,披著衣服趕到了大帳。

“如你我所料。”李光弼遞過情報,道:“我探得出逃的是阿史那從禮,此人是突厥人,必不是回范陽,而是北上塞外。”

薛白也判斷這是敵軍軍心散亂的開始。之后,他看著地圖,不自覺地皺起了眉。

“怎么?北平王認為這是崔乾佑的計謀?”李光弼沉吟道:“若是設伏,太過明顯了。”

“我讓高力士攜貴妃南下侍奉圣人,如今正走到金城縣一帶,恐阿史那從禮遇到他們。”

這不是影響戰局的事,李光弼不以為意,只安排人去通傳消息。之后,召集諸將,商定派何人去追擊阿史那從禮。

“出奔的這兩千余騎多是突厥的同羅部人,早年曾內附大唐。若能殺阿史那從禮而招降他們,于局勢大有裨益,誰愿往?”

話是這么說,可李光弼要與崔乾佑對峙,根本派不出多少人馬。諸將更想跟著指揮官滅叛軍主力,立大功,不愿意去做這種小打小鬧的差事。

“既然都不出列,我來點將。”李光弼淡淡道:“張伯儀……”

張伯儀正暗忖倒霉,薛白開了口,道:“我去吧。”

李光弼不想讓薛白帶走太多人,還在猶豫,薛白知他心意,主動表態,只帶老涼的一支騎兵去追,這事便定了下來。

金城縣。

高力士年老,行到此處時病了一遭。杜五郎只好讓隊伍停下來,他也順便準備一些事務。

這日天明,楊暄早早就到了杜五郎的住處,小聲道:“你要我找的尸體我找到了,在城外撿的。”

杜五郎迷迷糊糊中醒來,再次確認道:“你真的是撿的吧?”

“好吧,我與你說實話。”楊暄沒想到他這么敏銳,當即不敢隱瞞。

一聽,杜五郎大受驚嚇,當即清醒了過來,道:“你不會是……殺了誰吧?”

“那沒有,我哪會殺人啊,你也莫叫我殺人。”楊暄道:“我是跟人買了這尸體,你知道花了多少錢嗎?”

杜五郎不解,問道:“什么叫買的尸體?”

“一場戰亂下來,關中到處都沒有吃的,連一只老鼠那么點的肉都要賣好幾百錢,何況這么大一個人。”

楊暄說著戰亂之后集市上物價的變化,杜五郎只覺一陣涼意。

收拾停當,他們便繼續起行,一整日只行了二十里,夜里宿在了金城縣以西的馬嵬驛。

之所以選在這里,因為馬嵬驛是這條路上頗大的一處驛站,中宗皇帝送金城公主去吐蕃時也是在這里餞別。

一路上,楊暄與杜五郎并轡而行,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數有多少女子傾慕于他,說他家原是宰相門第,他相貌英俊又多金,三曲中好多花魁都饞他。

“你不懂,其實小娘子們比男子還要好色。有時并不是我太過風流,而是總被她們盯上,沒辦法。搞得我現在都好女色了。”

“我是不懂。”杜五郎道,“我就沒見過有女子饞男子的。”

楊暄道:“伱得像我……”

張云容路過,終于忍受不了楊暄的聒噪,白眼一翻,道:“像楊郎君英俊多金恐還不夠,需再添三分才華、三分意趣,三分英雄氣魄。”

“啊,你!”

“好吧。”杜五郎小聲嘟囔道:“看來我是一分都沒有。”

他不在意這些無聊事,只是看著張云容去扶下楊貴妃,忽想到聽張云容這般形容,倒像是在說某個人。

回過神來,他抬眼望了一眼北面山上的黃山宮,心里回顧了一下自己的計劃。

他曾經在這里當過縣尉,也有些熟悉的部下。昨夜他在金城縣里時便做了安排,讓他們今夜扮成叛軍殺到驛館,然后,混亂之中,楊貴妃為了避免受辱,當著高力士面劃花自己的臉,自盡而亡。其實無非是抹些血,趁著夜色黑燈瞎火的看不清假死脫身,往后隱姓埋名。

就當是以前貴妃對杜家有恩的報答了,他杜謄也是“恩必報、債必償”的。

月光照進了驛館后的院落,把一株老槐樹的影子照得曲曲拐拐,猶如龍蛇。

夜深人靜中,忽然傳來了由遠而近的馬蹄聲。

“叛軍來了!”

拍門聲響起,有人打開驛館門,見到的是一個風塵仆仆的軍使,臉上滿是汗水,大喊道:“一支叛軍已至金城縣城下,其哨馬很快便至,速作準備。”

高力士很快被驚動了,喚過杜五郎,道:“杜司直認為如何是好?”

“現在逃也來不及,我們避入黃山宮怎么樣?”杜五郎沉穩應道。

高力士見這個年輕人遇事如此鎮定,贊許地點了點頭,道:“那便依五郎所言。”

兩句話之間,從稱呼的變化便可看出,他已愿意與杜五郎結下私交。

杜五郎確實是鎮定,心想著那所謂的“叛軍”都是自己安排的,有何可怕?他遂不慌不忙地作了安排,連夜把隊伍喚起來,往北面的黃山宮。

楊玉環特意換了一身馬球服,將頭發束起,當著高力士的面,拿泥土抹了臉,道:“我怕遇到賊兵,高將軍覺得這般如何?”

“貴妃想得周到。”

一行人開始趕往黃山宮,這段路不遠,但全是山路。

杜五郎牽著馬,步行登山,小聲向楊暄問道:“尸體已經安排上去了嗎?”

楊暄道:“放心吧,穿得和貴妃這件一模一樣。”

正此時,他們聽到遠處有動靜,轉過頭看去,見到月光下數十人在奔跑,快到馬嵬驛了。

奇怪的是,在更遠處,還有十數騎正在狂奔而來。

“哇。”楊暄道:“你安排的人好快,小小一個金城縣,有這么多騎術厲害的人。”

雖然隔得遠還看不清楚,他卻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受,覺得那些襲卷過來的身影又快又兇狠。

杜五郎看得呆住了,心中察覺到有些不對,撓了撓頭,找人問道:“方才來報信的信使在哪里?”

“那。”

杜五郎連忙過去,一看,自己并不認得對方,遂問道:“誰派你來傳信的?”

“天下兵馬副元帥,兼河東節度使李節帥。”

“真是李節帥派來的?”杜五郎湊近了,交頭接耳地問道:“還是說,有人讓你這么說的?”

他還以眼神示意了一下對方,讓對方看看他就是那個主使。

“杜司直是懷疑我嗎?”

那信使臉色一肅,當即拿起一枚令符。杜五郎只看了一眼,臉色就白了。

此時,那數十人到了馬嵬驛,開始往黃山宮趕來。不多時,那十數騎兵也奔到了,明火執仗地搜索起來,很快發現了上山的隊伍,當即追上。

“啊!”

夜色中傳來了慘叫。

杜五郎知道發生了什么,那是他安排的人手被真正的叛軍射殺了。

“快!”

他連忙催促隊伍進入黃山宮。先是高力士、楊玉環被迎進去,之后是一些皇親、官員、宮人。

杜五郎落在最后,聽得慘叫聲越來越近,回頭看去,只見一名沖在最前方的胡兵身披輕甲,手持長刀,正在像砍瓜切菜一樣把金城縣的漢子們斬倒在地。

“你們……”

杜五郎心想,是自己害死了那些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眼看著那胡兵向他沖來,他想跑,腳卻像釘住了一樣。

“走啊!”

“嘭!”

那胡兵沖到杜五郎面前時,卻是楊暄一把將杜五郎拉進了黃山宮,關上宮門。

十余叛軍只是哨探,見狀也不強攻,直趕回去匯報。

眾人驚魂未定,楊玉環找了個機會,小聲向杜五郎問道:“是你安排的嗎?”

“不是,我……我也沒想到。”杜五郎道:“貴妃先不要演,現在可是不能離開,等我安排好了,你再演。”

楊玉環握了握手中的匕首,心想,也許是命中注定,就是要讓自己早亡。

另一方面,她也在想,薛白會不會再救自己一次?可世上怎么會有一個人能在她回回遇到危險時都出現?

這夜的危險并沒有過去,很快,馬嵬坡已燃起了熊熊篝火。

越來越多的叛軍開始向這邊聚集過來。

杜五郎手上拿著一支千里鏡,登上高閣,往馬嵬坡上看去,須臾,回頭瞪大了那雙驚訝的眼。

“怎么了?他們在做什么?”楊暄問道。

杜五郎不答,目露驚恐之色。

之后,有叛軍往黃山宮攻了過來,并且喊道:“里面的人,肉嫩!”

這句話,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恐懼。

次日下午。

楊玉環手握著匕首,轉頭瞥了高力士一眼,只見高力士正以非常緊張的眼神盯著外面。

聽動靜,那些叛軍已經快要殺進來了。

而此時天光正亮,顯然是不適合假死躲身的。楊玉環心里在想,自己也許得真的一刀下去,了卻此生了。

她其實并不怕死,可還有一樁心愿未了。

陽光透過窗紙照進來鋪在地上,一點點被拉長,鋪到了她的腳下。院外的動靜突然間更為喧囂,又很快安靜下來,只剩下密集的腳步聲。

高力士站起身來。

楊玉環也把匕首抵在了自己脖子上,她看向堂上,心道:“不可能的,他不會再來。”

然后,她看到薛白的身影大步走了過來。

“好巧,你又救了我。”

薛白看到楊玉環,先是上前行禮,然后小心地伸出手接過她手里的匕首,兩人靠近時,她這般說了一句。

“不是巧。”他應道。

楊玉環聽了,眼簾微抬,漾起些波瀾,小聲道:“我有件事要告訴你。”

“讓貴妃受驚了。”

薛白略略提高音量,打斷了楊玉環的話,退了一步,以眼神示意她此時并不方便多言。

高力士已經輕手輕腳地走了過來,道:“貴妃無事就好。”

“高將軍放心,叛軍很快便要平定了。”薛白道:“不如就在馬嵬驛稍等幾日,也許很快天下太平,便可迎圣駕歸京了。”

“那老奴也該去迎圣駕才是。”

“好啊,待李節帥破敵,便由高將軍把這喜訊報于圣人。”

說著,薛白與高力士往外走去。

“老奴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許多事不想管,卻想提醒北平王一句。”

“高將軍請講。”

“都喚我作‘阿翁’,不知有沒有資格也聽北平王這般喚老奴?”

“阿翁。”

“好啊。”高力士微微一嘆,小聲道:“北平王不必瞞老奴,杜五郎的安排,老奴已經看穿了。”

“不知是什么安排?”

“別再故作不知了,那堂后還擺著一具尸體,想必是用來魚目混珠的?”

薛白正要解釋。

“北平王是做大事的人,眼下,正是關鍵時候,不可因小失大啊。”高力士擺了擺手,低聲道:“只要得到圣人承認,以你如今的功勞,有什么經天緯地的大業是辦不成的?”

薛白知道他這句話的含義,深有感觸。

高力士又道:“經此一亂,圣人難得想開了,不怪你平反了三庶人案,你又何必再觸怒他?往后,你輔佐殿下勵精圖治,我陪著圣人安度晚年,這是社稷之福。不可再因貴妃一人,而致天下大亂啊。”

這番話是有道理的,暫時于長安政權而言,得到李隆基的承認至關重要。

杜五郎到了馬嵬驛,只見薛白正在處置投降的叛軍。

他好奇薛白是怎么做到一來,就招降了這么多兇神惡煞的敵人,便找了一個機會問了一嘴。

“叛軍士卒們被圍困在長安這么久已經很餓、很疲憊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且能吃到人肉的。這種情況下冒險經高原回漠北,遠不如投降。故而,我一到,他們便擒了阿史那從禮歸順。”

“就這么簡單?”

“這是勢的累積,難處在于累積的過程。”薛白道:“滴水積成洪流很難,要沖垮河堤,不就是一瞬間的事。”

杜五郎道:“那是你,旗幟一展,他們便降了。我可是差點死了。”

“你若看明局勢,大可告訴那些同羅兵,你可帶他們‘共效朝廷,同享富貴’,能說服他們的。”

“哈。”

杜五郎心想,自己要是能做到,不就成了史書上記載的那種厲害人物了嗎?普通人,膽都嚇沒了,還去與叛軍說那些。

說話間,阿史那從禮被押來了,這人壯得厲害,身上盔甲都被摘了,顯出一身肥碩的肉。

“北平王,此前在洛陽我還不服你,這次服了,你若還敢用我,我勸服我阿爺,為你平定安慶緒,除掉李亨!”

阿史那從禮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粗豪,一番話既道了歉,又提出了自己的價值,給出了許諾,還用了激將法以免薛白“不敢”用他。

薛白卻是看都沒看他,而是看向投降的叛軍們。

“你們能迷途知返,這很好。但在我這里,有兩種人不能寬恕!一是降而復叛,無視朝廷威嚴者;二是意欲割據,分裂大唐國土者,阿史那從禮兩者皆占,斬!”

“北平王,你就沒想過……”

“噗。”

一聲響,一顆人頭已經被劊子手提了起來。

杜五郎看得砸舌,薛白拍了拍他的肩,與他走到僻靜處,說些私事。

“你的布置,已經被高力士看出來了。”

“那怎么辦?”

“我已經讓他手書一封,快馬遞往蜀郡,告知李隆基,隊伍稍遇耽擱,還在前進,他答應了。”

杜五郎道:“那貴妃呢?”

“你繼續護送,走陳倉道,路上慢些。”薛白道:“要不了多久,關中就能平定,到時我會派人接李隆基從子午道歸京,與你們錯開。”

“好吧,我就不該讓楊暄這個笨蛋幫我做事,教高力士看出來了。”

杜五郎遂去告訴高力士、楊玉環,他們稍等幾日將繼續出發南下,高力士十分欣慰,楊玉環卻是臉色一黯。

之后,張云容找了個機會,小聲與杜五郎道:“貴妃要見北平王。”

“我可沒辦法。”

“貴妃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訴他。”

“那你告訴我吧。”杜五郎道:“我可以轉達給他。”

張云容遂以一個嫌棄的眼神瞥了杜五郎一眼。

夏日的天氣說變就變,隨著幾聲悶雷,天降大雨。

馬嵬驛,薛白抬頭望向天外的雨簾,心知這是好事,大雨滂沱,崔乾佑更沒辦法與李光弼決戰了,叛軍只有土崩瓦解的份。

他遂不急著趕回去,而是派人聯絡了還在扶風郡的嚴武、高適,開始收整越來越多往北逃竄的叛軍,恢復關中秩序。

耽擱了數日,好不容易等到放睛,高力士便催杜五郎出發了。

杜五郎又拖延了半日,夜里到馬嵬驛詢問薛白。

“出發也好。”薛白道,“算時間,差不多了。”

“哦。對了,貴妃說有重要的事與你說。”

“什么?”

“不知道。”杜五郎撓了撓頭,“沒告訴我啊。”

“去吧。”薛白嘆道。

明日他也得準備回唐軍大營,其余事,大可等平定了叛亂再談。

夜里,薛白又做了個夢。

他夢到自己喝醉了,給楊玉環念上次沒念完的長詩,忽然,被她那溫軟的身體壓住,他想推開她。后來,夢中的場景便迷迷糊糊的。

依稀又聽到了她那句嘲諷。

“你反正不能生孩子。”

“能。”

“可我不能,你怕什么?”

夢境愈發的綺麗。

夢境也愈發模糊,他只記得一些具象的東西,優美的脖頸處以細繩系著鴛鴦兜子,輕紗披帛皺如云一般透出凝脂般的肌膚,玉趾上勾著的紅色舞鞋晃了晃,掉落在地上。

他似乎還在夢中念了詩。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一覺醒來,薛白揉了揉頭,看向身處的馬嵬驛,知道自己又做了個夢,也確實只是做了個夢而已。

出了住處,抬頭看去,他看到自己的旗幟,上面大書著他的爵號“北平郡王”。

他是皇孫,他是北平郡王,為謀劃這個身份,他付出了太多,絕不可能為任何人舍棄。天下之大,唯獨楊玉環,他不能碰。

薛白遂翻身上馬,走到他的大旗下。

“出發!”

他知道楊玉環也已出發去往蜀郡,他卻沒有回頭,準備往白馬寺,立一樁大功業。高力士說的不錯,天下大事,不能因為一女子而誤。

風吹大旗,馬蹄聲陣陣。

“駕!駕!”

行了大半日,西邊有快馬狂奔而來,因被薛白的隊伍阻了速度而大喊起來。

“五百里加急!”

“北平王在此,何事?!”

薛白勒住韁繩,回過頭去,只見一名信使被帶了過來。

他遂問道:“何處消息?”

“山頭先生消息。”

薛白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圣人已自稱太上皇,遣韋見素、崔圓持印符至靈武,承認忠王繼位,下旨廢慶王儲君,否認北平王之身份。今靈武已聚集安西、朔方、河西、隴右、回紇等兵馬二十萬,隨時東進,討伐……叛逆!”

“誰是叛逆?”

薛白這是明知故問了。

他當然明白,李隆基、李亨一定知道他已經快要平定安慶緒,故而才會突然翻臉。

縱觀這場叛亂,那對父子但凡能有一點失誤,也許就能讓大唐繼續繁盛一百年。

偏偏他們始終都在精心謀劃,以極敏銳的嗅覺捕捉著任何威脅,只要是能威脅到他們個人地位的風吹草動,永遠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情況永遠會直轉急下。

無數人拼死拼活,想阻止叛亂、想把叛亂壓在河北以內、壓在潼關以內、壓在關中以內……沒有用。

可笑的是,高力士還勸薛白不能因一個女子而誤了社稷,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一個女子根本就不可能害得了天下,李隆基甚至都不愿意等到楊玉環抵達蜀郡再下旨。

想來,李隆基覺得薛白還會再談條件,還打算一會扶持李琮、一會扶持李亨,借力打力,像是養著幾只互相爭斗的蠱。

薛白卻要跳出蠱盒了。

他已深切明白繼續顧全大局,大局也不會好。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他喃喃著,在心中下了決心。

反了!

“轟。”

天空中忽然一聲悶雷,又要下雨了。

薛白抬頭看向那低沉的烏云,心想下一步怎么做,是先去長安,讓李琮稱帝,還是先去白馬寺,親自招降叛軍?

想了想,他猛地調轉馬頭,驅馬狂奔起來。

豆大的雨點砸落,雨中奔馳著的薛白卻覺得自己的心境從來沒有這么開闊過。

(本章完)

最新網址:6lk

《滿唐華彩》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穿越小說,樂庫轉載收集滿唐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