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光人有情

第52章 陶氏有孕

上了學的明許等人并沒有從此變成四體不勤的讀書人,每天上學之前、下學之后,他們都會盡己所能幫著家里做家務和農活。

除此之外,喻嘉言還會利用晚飯之后的時間,把自己在學堂學到的東西一五一十的教給明月,讓她這個沒機會念書的女娃兒也能跟著長長見識。

明月學的很認真。

女子不能科舉入仕是國家規定的,可國家卻并沒有限制女子讀書識字、增長見識。

上輩子姑且也算是個文化人的明月可不想自己重活一世之后,就入鄉隨俗的變成了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純粹村姑。

當然,學習之余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掙錢大計。

明許他們去學堂念書的第二天,明老太就被她慫恿著抓了四頭小豬崽子、五十只小雞崽子、二十只小鵝崽子回來。

為了有個地方給那些計劃之外的小鵝崽子安身,明地、明城和明塘又緊急在新買的那塊地上扎了個帳子、搭了個棚子充當鵝圈。

明月因為嫌棄去年留的種兔太少,之后幾天又陸續從山上抓了十多只活蹦亂跳的種兔回來養。再加上她家去年留下的一公三母四只種兔,她家這養兔的規模頓時就龐大起來。

有了雞蛋、鵝蛋、兔子以及明月挖草藥陸陸續續帶來的收入,明家總算不至于因為開春時節花了一大筆錢而捉襟見肘。

當然,這也跟陶氏身體好轉,老大夫在五月初便讓她停了湯藥專心備孕有很大關系。

沒了這個嘩啦嘩啦往外淌錢的大口子,明家原本已經快要見底的存銀頓時日漸豐厚。

在明家人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時間很快流逝到了數月之后的秋收時節,和去年一樣,秋收開始之后的第四天,明菊和明荷就一起回了娘家幫忙。

她們乘坐的驢車進村時,恰逢陶氏在地里暈倒,明城著急忙慌的把人背回了明家,明許則一路飛奔帶回了李大夫。

李大夫喘著粗氣被扯到明家,臉色凝重的換著手摸了好幾次脈,直到明家人全都變得和他一樣臉色沉凝,老爺子這才摸著自己的花白胡子,施舍似的丟了兩個字給明城,“喜脈。”

明城傻住了,明家一眾小輩則很快歡呼起來。

明老太抹了把眼淚,“可算有了,老天有眼啊!”

前后腳進門的明菊和明荷面面相覷,直到看見明月跳著腳喊“我有弟弟了”,兩人這才一臉喜色的加快腳步。

“娘,是不是二弟妹懷上了?”明菊眉飛色舞,步子邁的賊大,沒幾步就把明荷甩在了自己身后。

明老太聞言忙對自家閨女招了招手,“快,快進來坐。”

和明菊一起來給明家幫忙的鄭大昌父子不好摻和這事兒,父子倆于是卸車的卸車,去正房和老丈人打招呼的去正房打招呼。

一陣忙亂之后,明家人千恩萬謝的送走了李大夫,明老太這才顧上招待自家女婿和外甥。

她讓謝氏和周氏去做飯,“烙一摞白面餅,然后再燉只老母雞、炒些野雞蛋、燒二斤五花肉。”

謝氏和周氏領命而去,陶氏也掙扎著要去幫忙,明老太卻抬手把她按回了炕上躺好,“你就算了,你和老二這些年眼巴眼望的就想著再生一個,現在好不容易盼來了,你可別不當心,自己瞎折騰。”

明月點頭如搗蒜,“就是,娘,您還是聽我奶和李大夫的吧,眼下啥都比不得我弟弟重要。”

陶氏又是高興又是忐忑,“你這一口一個弟弟的,這要是個閨女...”

“是閨女也沒關系啊,閨女也是您和我爹的骨血。”明月見陶氏臉色不好,知她思子心切,遂又開解了她一句,“只要您能生,我早晚都會有弟弟,您呀,就把心放寬了好好養著吧。”

陶氏想想確實是這么個理兒,遂也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之后的一個多月,明老太直接把陶氏拘在了家里養胎,再也沒讓她下地。

雖然周氏心里有些不以為然,畢竟誰還沒有懷過孩子呢,她們以前可都是照樣下地干活兒的,可想想二房好不容易盼來這么一個孩子,周氏到底沒有把自己的不以為然表露出來。

謝氏不像周氏,她心里沒那么多思量,周氏不說話,她自然就更不會挑剔陶氏什么了,于是明家還是一如既往的溫馨和睦。

當然,這也跟陶氏很自覺地在家煮飯洗碗、打掃衛生、照料菜地、喂雞喂豬,而明月以及喻嘉言則全都跟著家里大人下地收秋有很大關系。

等到地里的糧食全都進了倉房,明家又和去年一樣,起早貪黑打起了山貨的主意。

因為少了整整六個半大孩子作為勞動力,今年明月等人多花了好些天才總算把西山外圍的野果、堅果、山藥弄回家里。

大郎幾個也沒閑著,上學之前,二郎和喻嘉言會陪著明月跑趟西山查看陷阱,放學之后,幾個孩子則會自覺去南山割草、挖野菜、撿蘑菇,去河里網魚,或者干脆在家幫著明老太等人處理堅果、晾曬草藥、制作菜干。

如是一直忙碌到入冬,明家人又開始像去年那樣在屋里種植反季青菜。

值得一提的是,明老爺子在入冬之前居然又買了十畝中田回來。

中田沒有上田貴,這十畝中田,明老爺子連換紅契、答謝牙人在內,也才一共花了一百一十二兩。

這一百一十二兩是明家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里,養雞鵝、養兔子、挖草藥、網河魚得來的幾乎所有收入。

至于明家幾個男孩明年的束脩和趕考費用,明老爺子已經打算好了要用后續家里賣整豬、兔子、山雞、山藥、反季青菜以及刺老芽的銀子頂上——明家幾個孩子在學堂非常用功,學堂先生已經跟明城提了讓大郎、二郎、三郎以及喻嘉言明年秋天去考縣試。

“娘,上晌我碰到李嬸子,她給二郎說了一門親事...”臘月里,女人們聚在一起包餑餑,謝氏一邊干活兒一邊把有人給二郎說親的事情告訴了明老太。

明老太聽完略一沉吟,“你咋說的?”

“我說要回來問問您和我爹。”謝氏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家里的大事小情,她每件都要問過明老爺子和明老太再做決定。

倒不是她沒有自己的主見,而是她相信明老爺子和明老太這老兩口兒比她有見識、看得遠,更能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