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

下午時分,潘遼和杜佑聯袂而來,他們是來和郭宋商議科舉之事。

科舉的方案已經定下來,將錄取五十人,這已經是放寬后的錄取人數,最初只錄取二十五人。

可從現在報考人數來看,光是他們下轄各州推薦的士子就超過了兩萬人,還有中原、河北、江南、巴蜀等等地方的士子,加上前幾年沒考中的老士子,算下來至少要七萬人,甚至更高。

那么最初決定錄取的二十五人就明顯太少了,所以在制定正式方案時,又將二十五人翻了一倍,達到五十人,可就算是這樣,還是太少,差不多一千四百人爭奪一個錄取名額,簡直讓人無法接受。

郭宋便令參事堂商議補充修正案,看能不能再多放一些名額。

郭宋外書房所在地也叫麒麟殿,一般是假日處理公務以及接待大臣的地方。

郭宋請潘遼和杜佑坐下,潘遼遞上一份補充草案,“殿下先看看吧!”

郭宋接過草案,坐下仔細看了一遍,其實變化不大,變化主要有三點,一是把維持科舉秩序的士兵人數從兩千人增加到三千,這是很有必要的,考場太大,一百條巷道,還有平時紀律風氣等等,都需要士兵幫助維持。

第二個變化是科舉期間嚴禁吃喝嫖賭,把吃喝兩項去掉了,士子們相聚吃飯喝酒很正常,所以沒必要過于嚴格,只嚴禁后兩項,主要方式是用抽查,一旦被查到就會被記錄在案,但不會處罰,可如果考上了科舉,再一票否決。

如果士子明知自己考不上,就是來長安胡天胡地花錢,那也隨便。

第三個變化就是錄取人數增加到一百二十人,這才是郭宋關心的,錄取人數增加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拍拍腦袋就有了,必須有依據。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那么多官職空位,當然,科舉錄取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太學或者國子學錄取,錄取兩千人。

第二類是明經科錄取,錄取五百人,主要是充實各州縣文吏,朝廷的從吏,軍隊的軍吏,身份是吏,如果非常優秀,或許有機會轉為官。

第三類就是進士,進士要做官的,前三名進士及第放從八品官,后面進士出身則放從九品官。

所以要招收多少人,首先就要先確定有多少官職空位,去年是因為攻下關中后強力清洗,所以空出很多官位,可今年,郭宋怎么也不相信現在居然還有一百二十個官職缺口。

“解釋一下,怎么會有一百二十個官職空缺?”郭宋敲了敲修正方案。

“殿下,晉王府成立了農部司,那各州也要相應建立農司,設立司士一名,這一項就增加了五十幾個官員空缺。”

“可農司需要專門人才啊!太學不是有農學嗎?”郭宋不解問道。

旁邊杜佑解釋道:“殿下有所不知,一是時間來不及,第一批最快也要后年才能完成修學,而且之前說好的,他們視同明經,從吏開始做起,而地方司官是從九品,還輪不到他們。”

潘遼也補充道:“將來各州也要成立相應的新州學,對應太學的各種技術培訓,那么各州師資主要就來自太學,所以在短時間內,太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還做不了專業事官。”

“好吧!那還有其他空缺呢?你們可是增加了七十人。”

“然后就是各州進奏院,殿下上次提到要加強進奏院,要求各州進奏院主官至少是從七品官員,下面再配兩名從九品院丞,這實際上就是給各州增加三名進奏院官員名額,這些官員名額就可以利用起來了。”

目前各州進奏院比較混亂,基本上是各自刺史的心腹幕僚在主事,職能也比較簡單,就是替各州遞奏折,傳回執,然后安排進京官員食宿。

功能雖然簡單,卻養了一幫人,無形中增加地方的財政壓力,郭宋原本是想把進奏院裁掉,但杜佑勸他,進奏院只是沒有用好,用好了,它將會成為京城聯系各地的強力紐帶,有助于朝廷對地方官府的掌控。

郭宋接受了這個思路,不但不削弱進奏院,反而加強它,在新城給每座進奏院修建新的官署,硬件方面配齊,下一步就是配齊人員,提高進奏院等級,進奏院主官為州錄事,七品官,下面再設兩名九品院丞。

進奏院也不是傳遞消息那么簡單了,要定期參與議事,現在還沒有朝會,將來有了朝會,要每天參加朝會。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職能,那就是編寫《邸報》,基本上就是十天一集,把本州十天內發生的重要事情編成《邸報》,交給朝廷。

所以這一系列的改革下來,會增加不少官位,就給今年科舉錄取增加了名額。

郭宋想了想笑道:“我們一共六十個州,算下來不止增加七十個名額啊!”

潘遼微微笑道:“因為還不能確定到底能增加多少名額,但殿下又催得急,所以先定為一百二十個名額,剩下有多余的名額放在明年吧!或者用來提拔優秀文吏。”

“那可以!”

郭宋欣然接受了二人的方案。

這時,潘遼和杜佑對望一眼,潘遼又小心翼翼道:“昨天參事堂在商議新增名額時,提到了一個優先錄取的建議,殿下是不是可以考慮優先錄取一些名門子弟。”

郭宋很清楚潘遼跟隨自己多年,不會不明白自己的原則,他既然提出這個想法,必然有他的道理。

郭宋并沒有立刻勃然大怒,而是平靜地問道:“具體談一談,看看是否合理?”

潘遼稍稍松了口氣,他就怕晉王殿下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就一口否決。

“殿下,我們主要是考慮到河北世家、中原世家、江南世家和巴蜀世家,這片區域的世家我們一共挑選了十八家士族,除了五姓七望外,大部分都是地方名望士族,像趙郡白氏,渤海高氏、江寧蕭氏、吳郡陸氏、沈氏,會稽虞氏等等。

這些家族實際上都是通過各種關系控制著地方官府,如果我們把他們的子弟納入我們隊伍中,這就對將來奪取河北中原等地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郭宋沉思良久,他基本上認可這個思路,但問題來了,如果只考慮非屬地的世家利益,那么河東、關中、河西、隴右的世家又怎么辦?他們能接受?

“那我們自己人呢?”

郭宋笑問道:“河東、關中的世家能接受?”

“也會照顧他們的,不過不是今年,而是明年,今年拿出十八個名額給十八個世家,當然前提是他們有子弟來參加科舉,而且考得還不錯,這樣,錄取的時候稍微倚重一點,問題也不大。”

“可如果本身就自己考上了呢?還給他們第二個名額嗎?”郭宋又問道。

“如果是自己本身考上,那就不用特殊照顧了,只是在考慮官職授予方面有所倚重,盡量放在長安各司署中。”

郭宋點點頭,“你們的方案和想法我原則上同意了,你們回去好好整理一下,再給我審閱,盡量考慮得周全一點。”

郭宋中午時處理公文,沒有和眾人一起用午餐,晚餐時,他來到了餐堂,除了自己家人外,劉采春果然也如約在坐了,郭宋的心情頓時好了起來。

這時,他還意外地看見李溫玉也在坐,她正和薛濤說著什么?

劉采春見到郭宋到來,眼中略有點慌亂,連忙低下頭和郭薇薇說話,假裝沒有看見郭宋到來。

“師姐,我師兄呢?”

郭宋笑問道:“他怎么沒有來?”

李溫玉沒好氣道:“他在家里面壁思過呢!我罰他十天不準出門。”

“這是為什么?”郭宋不解地問道。

“因為我發現東二路的一座店鋪在半個月前就意外地轉讓了,我壓根就不知道,而且對方一文錢都沒有付,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店鋪送給對方了。”

“師兄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大方了?”郭宋坐下笑問道,他心中也十分好奇。

“是啊!那個胖子一向小氣,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大方了?我也想知道原因,我今天下午就去拜訪了這家綢緞店的東主,竟然是個年輕女子,她姓唐,叫做唐珠珠。”

“啊!”劉采春驚呼一聲。

薛濤笑問道:“采春也認識這位唐東主?”

“我當然認識,唐珠珠就是唐小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