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隨著彰德府、太原府的易手,隨著北方大面積降雪的開始,武成十四年的北伐終于宣告結束了。是役,夏軍一舉克服北方七省,徹底終結了清廷在關內的統治,并把前鋒推進至草原和東北關外,為后續的北方作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戰之后,一地雞毛,計司和內廷為查抄八旗資產忙了幾個月還沒有停下來,吏部為新收復各省的官員配置也忙得暈頭轉向,禮部上下更是為戰后的封賞焦頭爛額。
不過什么都可以緩,對于將士們的恩賞卻是刻不容緩的。
根據華夏的封爵制度,功民爵到了開國縣侯可以封世爵縣男、開國侯可以封縣子、開國郡公可以封縣伯、開國公可以封郡伯,郡伯以上非大功不可進爵,王公兩等更是宗室子弟的專享,這就意味著鄭克臧在北伐期間所謂不吝王公之賞的詔書其實只是一個噱頭。
而且為了控制擁有免稅邑田的世爵數量,鄭克臧還明確在《爵律》中作出規定,凡是得到相應的世爵之后,原本的功民爵就要清零,重新開始統計。這樣一來,無形中就大大的增加了得到世爵的難度以及功勞計算時的繁瑣。
再有就是華夏除了世爵、功民爵以外還有所謂勛位、勛章、嘉章、獎章以及功臣名號的賞功體系,之前獲得的勛位和功臣名號以及歷次獲得的勛章、嘉章、獎章都是可以在計算功民爵和世爵的過程中加分。
計算完有資格得到功民爵、世爵的人員的分數之后,并不是直接就授予爵位了,還要進行總量控制,想盡一切辦法用授予勛位、勛章、嘉章、獎章和功臣名號來抵消分數,但又不能做得很過分,明明獲得世爵有余的,非要硬生生的拉下來。
就這樣,加加減減好一通忙碌,禮部直到武成十四年十二月末才向鄭克臧提交了最后的賞賜名單。鄭克臧看后,沒有問題的先發了下來。所謂沒有問題當然是指普惠獎,勛章、嘉章、獎章一大堆發下去,基本上人人有份。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的功民爵和世爵。功民爵按下不說,凡是本來就夠不到世爵標準的,一律一律毫無問題的頒布于眾,該升一級的升一級,該升兩級的升兩級,其中以擊斃禛的某哨把總和抓獲崇安的某班長最風光,前者直接從開國男升到了開國伯并獲得檢校太子中允的勛位,只差一點就能得到世爵,后者更是連跳三級直接從普通功民直升開國伯。
最后公布的晉升世爵的名單中包括了十二位郡伯、八位縣伯、十一位縣子、二十九位縣男。這里面并不是職務越高,得到的爵位也就越高。譬如身為樞密院使的封慧,原本是奉節縣子,這次只不過升到了開國公、奉節縣伯,外加勛二位檢校少保,原本三等開國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的功臣名號升為二等;而指揮部下抓住祉、協助古晉擊破禔部、又有困死康熙及幽州維持之功的何叔治雖然只是樞密同僉,卻直接從縣男升到了開國子、曲陽縣伯、勛三位檢校太子太保,原來四等開國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的功臣名號升為了三等;留守武昌的席大平就只能以維持之功,由縣男升為縣子,功民爵還被徹底清零了,還是最后鄭克臧看到他有苦勞沒功勞吃虧不小,才額外給了他勛三位的嘉賞,功臣名號繼續維持不變。
這張晉升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陶月、谷杰和曹易沖,陶月不用說了,宣武軍第六師可謂是撬動戰局的關鍵,這次直接升為開國男、光化縣子、勛四位檢校太子少傅并得到三等輔國克敵推誠宣力武臣的功臣名號是毫無爭議的;對于谷杰,作為陶月的副手,升任開國子、羅平縣男、勛六位太子洗馬得到四等輔國克敵推誠宣力武臣也沒有人有多大的意見;但對于第一個進入北京而獲得開國男、沐川縣男、勛六位、四等輔國克敵推誠宣力武臣的曹易沖,不少人卻因為他是統率神策軍這樣一支異族部隊而有些異議,就連與曹易沖一起統領神策軍的其他幾位團千總,也覺得功勞被曹易沖奪走了,對其產生了不滿。
只是名單是鄭克臧審定的,恩出于上,沒有人敢有異議,于是事情就此塵埃落定。
賞功已畢,鄭克臧便舉起了屠刀向越發膨脹的夏軍砍去。
華夏現有三十個省,其中江淮、中州、冀西、海西、江西、浙西、浙東、福建、贛南、益東、荊湖、湖南、貴州、敘永、廣西、陜西等十六個省置副總兵,每省駐軍一個師;其余如山東、山西、朔方、隴西、云南、江南、代北、川西、北寮、金蘭、廣南、冀北、遼寧、廣東等十四省置總兵,各省駐軍兩個師,以上合計需要四十四個師。
此外鄭克臧之前設置了陜西隴西朔方都部屬及云南敘永副都部屬、廣西貴州副都部屬、廣南北寮副部屬,其中西北三省都部屬額外管轄四個師的駐軍,其余三省副都部屬額外管轄一個師的駐軍,這部分相加又要七個師。
鄭克臧準備用于漠南及喀爾喀征討的部隊為四至六個師,用于關東方向的為六個師,拱衛武昌的部隊六個師,用于控制天津附近工地的部隊四個師,山東、徐海剿匪部隊兩個師。
以上相加,不算禁衛軍,一共是七十五個師。而目前夏軍有八十五個師,也就是說,鄭克臧準備這一次裁掉十個師,在未來平定山東、徐海匪患后再撤掉兩個師,并在征討蒙古各部及消滅清廷殘余力量之后將代北和東北方向的十二個師削減為八個,最終使得夏軍陸師總兵力保持在六十九個師八十萬人以下。
說起來鄭克臧還可以用削減師內旅的數目或者削減旅內團的數目甚至直接削減團內哨的數目,這樣既可以達到裁兵的目的又可以保留動員的能力,但是經過反復的考慮,鄭克臧還是決定直接裁掉師,藉此壓縮單位軍費中花費最大的師屬特種兵的數量,藉此削減陸師軍費開銷,將其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所謂更重要的地方當然是指騎軍、水師、樞密院直屬炮兵、中壘部隊及各地兵站建設等等,鄭克臧知道這必然引起軍內的爭議,但是裁軍的陣痛是必然的,要知道如今這個時代,除了西面的準格爾帝國以外并沒有其他能直接威脅到華夏安全的陸地大國存在,即便今后要北上驅趕俄羅斯人,也用不著師一級的大軍,更不要說后勤要素嚴重制約向北、向西兩個方向用兵的規模,使得欲將投入的部隊貴精不貴多。
武成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鄭克臧在幽州府大紅門行宮發布上諭,準許服役滿八年未滿十年的夏軍官兵提早退伍華夏執行的是募兵政策,以功民地位和免稅的優惠招募最強健的合格士兵,獲得功民身份的士兵入伍后需要服役十年之久,除了戰死或傷殘外不準退出現役;入役士兵一旦晉升領隊官之后需要服役更長的時間,此時他們博取的就不單單是功民地位而是更高的功民爵甚至世爵了退伍官兵可以選擇無償獲得平地泉、歸化、包克圖、五原等四個直隸州的田土,亦可以返鄉或在北七省落戶,只是后來者只有免稅權而無免費土地發放。根據華夏兵部的統計,此舉可以削減四萬左右的官兵,再加上北伐一役之中負傷不能歸隊的傷兵,大約可以減少五個師的兵力。
十二月二十二日,鄭克臧又下令將在山西擴編的部隊一律裁撤,其中山西本地投軍的百姓一律給予功民待遇,至于投誠和起義的清軍則遷往金蘭、婆羅洲等地授土安置。此舉裁軍五萬有余,不過這部分本來就不在夏軍編制表之內,因此并不算完成裁軍。
此后,于武成十五年三月和當年九月,鄭克臧分兩次下令準予服役滿七年未滿八年、滿六年未滿七年的夏軍官兵除役。就這樣,夏軍第一階段的裁軍任務完了,藉此,鄭克臧每年可以至少節約四百萬余貫的軍費。
兵和下級武官可以這么簡單的削減,但中級以上武官卻不能如此行事,作為夏軍中的骨干,鄭克臧必須將其保留下來,因此鄭克臧決定在中都武昌府、上京天津府、西京河南府、東都承天府、南都瓊州府分設幼武學,藉此提高民間尚武精神和容納部分武官精英。
此外,鄭克臧還進一步作出規定,但凡校尉晉升都尉必須要有在武學或幼武學任教的師范經歷,副尉晉升校尉則必須有武學發放的肄業文憑。
為了進一步增強武人的自豪感,鄭克臧又在武成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頒布上諭,將原本從將仕郎到特進、光祿大夫的文散官,改為文武大臣及弼德院大臣共同的散官官名,其中初授的從九品將仕郎至正一品特進、榮祿大夫的散官官名為武官所領,升授的從九品登仕郎至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的散官官名為文官所領,加授的從四品朝請大夫至正二品資德大夫的散官官名為弼德院大臣所領。
讀的,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