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雜貨

290.新格局

搜索留言:

→:八三看書83ks,南北雜貨!

去歲末,吐蕃犯我松州,圣人派遣數位將領率步騎兵五萬以擊之。

結果等到真正對敵的時候,唐軍這邊主力部隊都沒派上用場,牛進達帶著一個先鋒部隊沖過去,就把吐蕃那邊的人馬給打了個落花流水。

現如今這件事在長安城早已傳開了,大伙兒都把它當成笑話來說,傳聞吐蕃那邊的使者很快就要到長安城來與圣人謝罪。

國富兵強,社會安定,邊疆又打了勝仗,近來這長安城中的氣氛頗為喜慶。

九月十五這一日,大朝之上,圣人另宮中內侍捧出前些時日從常樂縣那邊運來的幾壇白酒,賜與朝中百官,以示慶賀。

官員之中有不少人先前已經吃過這白酒。其實宮中的白酒也到了有一些時候了,只不過是這回因為打了勝仗才拿出來慶賀,坊間亦有胡商販賣,價甚高,沒有一點家底那肯定是吃不起。

有些個先前沒吃過的,今日在這朝堂之上,便是頭一回見到白酒,只見清幽幽的一盅酒水,清澈見底,酒香頗濃,飲之……

“咳咳咳……”有人被這一杯白酒嗆得咳嗽不止,免不了就要被大伙兒笑話幾句。

“哈哈!怕是頭一回吃吧。”

“慢些慢些,此酒甚烈。”

“你們這些讀書人怕是吃不得這個酒,來來來,都拿來與我吃。”

“一人便只這一杯,你還要與別人搶,怎的不自己拿錢出去買,坊間酒肆亦有此酒。”

“我若是買得起,便也不在這里與你說道。”

“我倒是聽聞在常樂縣那邊,一合酒尾便只要兩文錢,飲之略淡,與這白酒也差不離。

“嘶……那唐儉老兒這回有口福了。”

“憑他與那羅助教的交情,怕是不用飲那酒尾。”

眾人飲酒說話,朝堂之上一片嗡嗡嗡嗡。

皇帝也不管他們,自顧自喝著自己手上那杯白酒,悠然自得地靠坐在壟榻之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待到眾人把這杯酒吃完,內侍們過來把酒杯都給收走了,皇帝這才令人把唐儉那封文書拿出來。

“此乃唐愛卿從常樂縣來的文書,田內侍,你來念與諸位愛卿聽聽。”圣人言道。

“喏。”那田內侍躬身將文書接過,小心打開,然后便站在殿中,逐字逐句念了起來,聲音沉穩,并不十分尖細。

唐代這時候的宮中內侍們,有識字的也有不識字的,皇宮之中并無專門教授寺人們識字的機構,但是禁得卻也并不十分緊,小寺人們若得機緣巧合,遇著有人肯教的,自身又肯用功的話,那便能識字。

還有一些寺人則是成年以后才凈身入的皇宮,這些人里頭也有能識字的。

要說禁得最嚴的,大抵還要數后世的明朝,明□□政令嚴明好用重典,這一點倒也不單單只是針對宦官。

同樣也是在明朝,等到了永樂大帝那會兒,皇宮之中便有了專門教授宦官內侍們識字的機構,東西二廠便是出現在那個時候,鄭和下西洋同樣也是在那個時候。

與明代那時候相比,唐初這時候的寺人們,大抵還是要活得閑散自由些許。

不僅是皇宮里的寺人們,唐初這時候與后世幾個王朝相比,整體的社會氛圍亦是如此,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禮教束縛。

要說自由散漫,這皇宮里的大臣小臣們,怕是沒幾個人比得過唐儉此人。

自打先前因為跟皇帝爭了一回棋,差點掉了腦袋,后來又因為收了人家幾頭羊羔,被摘了民部尚書一職,成了光祿大夫之后,這家伙就有點破罐子破摔了,似是有些無心仕途,政務亦不甚勤勉。

這回皇帝派他去常樂縣,他這寫回來的公文,那也是相當的自由奔放。

唐大人先是給皇帝陛下描繪了一下河西走廊的山河壯闊,再講一講邊疆將士的艱苦生活,自己這一路的所見所聞,然后又言語生動地描繪了那些胡人搶購茶葉的火熱場景,還說這茶葉不就是樹葉子,摘下來揉一揉壓成餅狀就能拿去換錢了,比養蠶織布省了老鼻子事兒,云云。當然,唐大人畢竟也是士族出身,家學淵博,公文這種東西要用書面語他還是知道的。

“嘖,這唐大夫真是越來越不著調了。”即便是用了書面語,朝中不少官員聽了還是覺得有些不得勁。

畢竟這還是一個流行駢文的年代,連唐詩都還沒怎么展起來。

“誒,唐大夫不拘小節,諸位愛卿不必介懷。”皇帝陛下倒是不怎么在意,唐儉再拽,自己這邊一個命令下去,他不還得巴巴跑去常樂縣。

“圣人以為,這茶葉貿易可為?”這時候朝中絕大多數人的關注重點,還是在這個茶葉買賣上面。

“聽聞那些離石商賈,近來正在南方開辟茶場。”皇帝回答說。

“……”那人聽聞了,一時沉思不語。

“想必諸位愛卿亦有所感,那羅用委實是塊良才,只不過年輕氣盛,行事還略有些莽撞,他若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適的,你們便也包容著些,先前他行商被貶,該罰的也罰了,諸君既是同朝為官,自然應以朝中大事天下蒼生為重,莫要為了那些許小事傷了同朝的情誼……”

皇帝陛下坐在壟榻之上,吧啦吧啦勸這些大臣們要和/諧友愛,仿佛先前讓羅用在前頭吸引戰火、他自個兒在后邊躲清閑的事情都是沒有生過的一般。

“這回這個茶葉貿易關系重大,唐愛卿近來行事略顯散漫,若是全然托付于他,我亦不甚放心,不若便由諸位愛卿推選幾位青年才俊,讓他們去那常樂縣看看,既是為了這茶葉一事,亦能開拓眼界,增長見識。”

皇帝方才讓田內侍讀信的時候,那田內侍手中便只得一張信紙,原本還有第二張,那上面雖然只有輕描淡寫的幾行字,但李世民卻深知這其中的分量,他提前將這張信紙收了起來。

除了皇帝身邊的幾位近臣,誰也不知道這件事,之所以這么做,一來是不想扯皮,二來便是為了提防周邊各國安插在長安城中的那些探子。

這一日散朝之后,長安城中便又開始嗡嗡起來了,聽那唐儉的意思,這茶葉買賣幾乎都能與絲綢絹布相提并論,那還了得。

唐儉這兩年活得雖有些散漫,但他可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當年高祖皇帝李淵在太原謀事的時候,他便是參與了的。

這二三十年下來,風起云涌朝代更迭,唐儉這個人經歷過不少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對于他這個人的眼光和判斷,那是很少有人會去質疑的。

這茶葉貿易既然這么重要,那他們家族肯定也得參與啊,就算不能光明正大做買賣,弄幾個大茶場總是要的吧,至于這個投資究竟要搞多大,下多大的本錢,那還得先安排幾個人過去看看行情再說。

至于讓什么人過去,家族里頭那數一數二的良才,家族未來的希望,那肯定就不能往那地兒送,一個弄不好有去無回的,這個損失就太巨大了。

那些個不學無術的肯定也不行,去了也是白去,身體孱弱的不行,就怕折在路上,還有一些自己堅決不肯去的,那也算了,強扭的瓜不甜,有些個是自己愿去,耶娘翁婆死活不肯的,那也不太好弄。

最后這各家各戶挑挑揀揀的,就揀出來一些個耶不疼娘不愛的,身體還算強壯,自己也有心想要去西邊走走,圖謀展的的年輕人。

這一圈兜兜轉轉下來,最后的結果,倒是正合了羅用的心意。

常樂縣這邊,羅用這時候也正在為這件事做著準備,雖還不知長安城那邊是個什么態度,但他還是決定要趁著自己在常樂縣的這段時間,嘗試著將這個火種點起來。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若是不去尋求開拓,一心只想安逸度日,那么衰弱終將成為必然,就算沒有安史之亂,也會有其他亂,沒有大食吐蕃高句麗,也會有其他國家。

唐儉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先前在那長安城中生活,他也是有些被眼前的繁華富庶給遮了眼睛,總覺得這天底下太平了,沒誰再能掀得起什么風浪了,李二當了皇帝,自己又與他鬧得不甚愉快,以后那朝堂內外怕也沒他什么事了,于是便整日地呼朋喚友享受生命。

沒想到這回跑到常樂縣一看,羅用這小子竟然在這里開了這么大一盤棋,雖然現在棋盤上還空蕩蕩的沒幾個子兒,但是頂不住這格局夠大啊!

唐大人覺得他還年輕,他還能再干一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