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農村,林場一村和小富強屯明顯不一樣。
林場一村地理位置比較好,一條鐵路從村里穿行而過,村邊上還有一條國道,交通的便利帶動整個村子的發展。
林場一村每周日不僅有自己的小集市,主道兩邊兒還有不少商店,看著就是一個繁華的大村莊。
除了便利的交通,林場一村店鋪多還有一個原因,村里大多數是林業戶口,地少,想多賺錢就只能自己想出路,在地理位置好的地方開商鋪就是一種選擇。
張永麗家的地理位置并不好,離村里主路遠,也不挨靠國道鐵路,還有一邊兒挨著一片水田,夏天臭蚊子特別多。
不熱鬧有不熱鬧的好處,想干點兒啥不用擔心打擾到別人。
就比如這養豬,每天光豬糞就能攢一小堆,張永麗不可能每天都往外送豬糞,都得攢夠一車再拉出去。那豬糞堆院子里能沒有味兒嗎,要是擱村里熱鬧的地方左鄰右舍不都得不樂意啊。
趕巧了,鞠靜三人來到張永麗家的時候她正好在鏟豬糞,鞠靜二話沒說擼袖子就要進去幫忙,張永麗攔都攔不住。
鐵鍬不止一把,尹凱旋也想試一試。
鞠靜和尹凱旋兩個人熱火朝天的鏟豬糞的時候,鞠靈和張永麗就大馬金刀的坐在晾臺的邊沿上看著他們閑聊。
張永麗對尹凱旋其人很是好奇,鞠靈說完尹凱旋的情況,張永麗嘖嘖道:“多好的小伙兒,留咱村里頭就是個壯勞力,我瞅著好多咱村里長大的孩子都沒有他能干。”
“他就是覺得新鮮才樂意干活的,真要生在農村從小就要下地干活的話估計他也不樂意干”,鞠靈笑著接話道。
看著眼前這氣派的大豬圈,鞠靈臉上的笑容更大。
“小姨,豬圈里是不是還能多放幾頭豬啊,等大的這幾頭出欄你要不要多養幾頭?”鞠靈還操心起小姨的養豬大業來了。
張永麗肯定的點點頭:“那當然要多養,多養才能多賺錢。東屋老宋家兩口子都去H國投奔兒女了,房場要賣,我尋思這兩年攢攢錢把他家房場買下來,中間杖子一拆,這老大一片地方還能蓋個更大的豬圈。”
東屋老宋夫妻是一對四十多歲的少數民族夫妻,兒女全都在H國打工,今年終于尋摸到合適的機會把老宋兩口子也弄了過去,只要肯干肯定比在家賺的多。
其實林場一村像老宋家這樣的人家還有不少呢。他們跟H國本土的人是一個民族,語言上沒有太多隔閡,出去打工阻礙相對較少。
人都往外走,家可帶不走,這房子院子就都空了出來。地理位置好的房場還能賣出去,像老宋家這種位置比較偏的房場可不好賣,價錢還特別便宜。
張永麗想擴大養殖規模的計劃很不錯,可困難遠不止蓋豬圈這一個。
養豬要承擔的風險并不小,從小豬羔子長成可以出欄的大豬可能會得各種病,一個看護不好就可能一窩子豬都搭里面去。
不光病,喂養也有大學問。張永麗算是剛入門,都是用傳統的笨方法喂養,豬長膘慢,這無疑就增加了飼養的時間,多養一天那就要多喂一天的豬食飼料,這搭進去的可就是錢啊。
張永麗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興致勃勃的起身進屋拿了個養殖宣傳小冊子出來給鞠靈看。
“小不點兒你看看,這是你馮叔拿給我的,說是縣城農科所要整一個養殖培訓班,誰都能去聽,我尋思也去聽一聽人家專家咋說,咱跟著學一學”,張永麗笑著說道。
鞠靈剛翻開小冊子鞠靜和尹凱旋便鏟完豬糞過來休息了。
張永麗起身去給他們倒水,鞠靜和尹凱旋便一左一右坐到鞠靈身邊。
“這啥玩意,我看看”,鞠靜奪過小冊子隨手一翻。
不知道是什么運氣,隨手一翻就翻到介紹肉兔養殖的內容。
要說鞠靜這輩子最討厭什么動物,那指定是兔子。看著兔子就能想到鞠長福那張招人膈應的臉,還養兔子呢,不直接宰了吃肉就不錯了!
鞠靜嫌棄的輕嗤一聲,麻溜往后翻看。
下面連續好幾章介紹的都是各種家禽家畜的山林散養技術和未來發展,還挺有意思,鞠靜就多看了幾眼。
尹凱旋見她看的認真顛顛的湊到她身后跟著看起來,看完還道:“這種散養的確實挺有市場,我爸我媽出去吃飯都點名要吃這種,說養雞場出來的雞口感不行還不健康,散養的雞好吃綠色零添加無污染。是不是真像他們說的這么好我不知道,不過價錢高倒是真的。”
說實話,鞠靜對養殖場養出來的和散養出來的都沒什么概念,因為以她的經濟條件還沒到可以隨便挑的程度,能有肉吃就不錯了,還哪管這雞啊鴨啊的是怎么養出來的。
可這世界上并不只有她這樣的人,像尹凱旋爸媽那樣對吃的東西要求更高更精細的人也有很多,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所以,這種新穎又綠色的養殖方式真的大有前途。
一會兒張永麗端著溫水出來,鞠靜跟她聊林地散養,讓張永麗聽課的時候多聽聽這些,以后有條件的話可以試一試,說不定比現在這種養殖方法更有發展呢。
張永麗卻道:“哎呀,你們年輕人多學學這些花花樣還行,我都這個歲數了還整這些干啥,就整點簡單的得了。”
她哪個歲數?不過才三十出頭而已,放到哪兒也不算歲數大。
說到底她是沒心思嘗試新的東西,就想踏踏實實的搞傳統的肉豬養殖。
這也沒毛病,每個人看事情想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張永麗真要能把自己這一攤養殖搞好照樣可以發家致富,沒必要頂風冒險整新花樣。
鞠靜掏出手機把培訓班開班的時間和地址都記下來存好,又把小冊子塞鞠靈手里,讓她看。
鞠靈卻沒有心思看,只問鞠靜:“二姐,你記這個干嗎?你想去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