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記事

第二百七十二章 照實

正文第二百七十二章照實

這樣的袁大嫂,讓袁氏覺得很陌生。

那銳利如刀鋒一般的目光,叫她眼睛刺痛,慌忙垂下頭去。

袁氏的爹娘過世的早,她是哥哥嫂嫂張羅著出的門子。說是姑嫂,兩人之間卻從來情同母女

忽的覺得好像有甚的東西正在悄悄溜走,忙攥緊了拳頭。

她本不是一個遇事慌亂的人。

尤其嫁進秦家這么多年,甚的都挺過來了,還有甚的熬不住的。

可不知怎的,這心里卻越來越慌越來越亂,也越來越荒涼。

嘴里喃喃出聲,道:“可,可我們家石榴也是族叔族嬸他們看著長大的呀!”

袁大嫂瞪大了眼睛望著袁氏,拽住她的手卻慢慢垂了下來。

袁氏是她的小姑子。

勸她、罵她、教她,領著她去秦家賠不是,這都是她這個做嫂子的該當的。

卻萬萬沒有想到,她原來甚的都知道,卻仍是一意孤行

袁大嫂望著眼前這個她當親妹妹一樣掏心掏肺關照到如今的小姑子,腦袋里嗡嗡作響,一時間已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袁氏看著袁大嫂的眼睛,心里倏地空了一個洞。

下意識地就要去拽袁大嫂的衣袖,卻拽了個空。

良久的沉默。

堂屋里的袁大哥知道袁大嫂這是要避開隔壁屋里的孩子們同袁氏說些體己話,可這姑嫂二人遲遲沒有出來,他已是等的心焦起來了。

不禁隔著厚厚的門簾子喚了聲袁大嫂,袁大嫂喑啞著喉嚨應了一聲,又長出了一口氣,卻看都沒看袁氏一眼,只低著頭,語氣平平地道:“隔壁擔心你有甚的苦衷不好說,前兒袁家老大一大清早就特地尋了你哥哥說話,想讓我們問問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還說如果有甚的難言之隱,只管提出來,能想辦法幫你解決的一定幫你辦到。你哥哥當時是打了保票過來勸你的,可你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我也沒甚好說的,只卻得同你哥哥去隔壁回個信的。”

說著就挑開簾子快步走了出來,拽了袁大哥的胳膊就一徑往外走。

袁大哥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卻一句話都沒問。

直到一徑走到院門口,袁大嫂才止步,把袁氏的話告訴給袁大哥聽,聲音里帶著難掩的疲憊:“她甚的都知道甚的都想的明白,可還是決定要把石榴嫁進秦家去,好拉扯紅棗幾個。”

又道:“你還是趕緊想想吧,到底怎么同秦家交代!”

袁大哥又氣又急:“她怎能這樣!”又想到愛娘,咬牙切齒的道:“都是那個女人挑唆的!”

袁大嫂沒有做聲。

如果袁氏她自個兒沒有這樣的心,哪怕那愛娘真有一副三寸不爛之舌,也萬萬說不動她。

就好比他們,這都幾回了,她想定的事兒,他們何曾有本事轉圜過。

袁大哥已是握緊了拳頭,一錘大腿:“走,我們去秦家。”

袁大嫂卻沒動,一臉的苦澀:“去了又怎的說?”

她都覺得自己臉上臊得慌,人家這樣掏心掏肺,到頭來換來的卻是一場算計。

“照實了說!”袁大哥丟下這么一句話,就一鼓作氣打開大門,快步走了出去。

袁大嫂愣了愣,趕忙追了上去。

年關將至,家無虛丁,巷無浪輩,家家戶戶大大小小都在為著過年忙活著。

尤其這還是請假搬入新家后的頭一年,也是立族后的第一個新年,自然更與以往不同的。

旁的不說,只說秦連豹臘八之前,就從崇塘買了整整兩大筐大紅表紙回來,預備著過完小年,就開始指點著大堂哥二堂哥同三堂哥揮春寫對聯。

舊年家里頭是從二十七開始寫對聯的,可十里八村的,或是想沾沾秦家喜氣的緣故,認識的不認識的,俱是拿了紅紙袖了瓜子花生酥糖糕餅過來秦家討對聯,忙的秦連豹大堂哥一連幾天下來,手跟雞爪子似的,花椒香葉踮著腳尖下死勁兒地給他們揉了又揉,把筋都揉松開了,還是好些天才緩過勁兒來。

而今年更是一個老早,就有人過來遞話,說是過年時還要過來討對聯,秦連豹這才盤算著,索性再提前兩天,免得到時候忙的天昏地暗,差點把自家的對聯都給落下了。

大堂哥還則罷了,前年過年,就開始正正經經地幫著秦連豹打下手了,自家的對聯,好些就是他寫的。舊年的對子,幾乎全是他寫的,倒是不曾太過興頭。況且開年就要下場了,不比秦連豹這樣淡定,他這心里早已是七上八下的了,一心撲在書本上,實則也提不起太大的興致來。

只二堂哥三堂哥兩個自是激動的不得了,他們寫的字也能貼到大門上去了。

也不記掛著玩兒了,一個老早就把家里的門窗都點了一遍,又在心里默默盤算著到底該寫些甚樣的對子,前兩年更將大紅表紙一張張的裁了出來,收在了正院的廳堂里。

今兒一大清早,就搬了書案在正院廳堂里寫對聯。

家里兩串兒的小小子小丫頭都湊了過來。

或是孩子與孩子比較容易相處,再加上秦家的這一串兒小字輩因著大家庭生活的緣故,自小的教導和成長,讓他們本就很善于自如有分寸的同人打交道。能去傾聽旁人的想法,也能陳述自己的意見,想辦法達成共識。饒是香葉性子靦腆嬌憨,可手里頭卻素來大方散漫,有甚的好吃的,都會與人分享,所以不管周家灣也好漏斗灣也好,好些個小不點兒都喜歡香葉。

而剛來的這一撥小孩兒,雖然難免還是有些膽怯和靦腆,可因著打小經歷的緣故,實則每個人的心里都比表象來的成熟,自然愿意同秦家的小字輩們打交道。

雖然至今相處的時間還不長,也不是人人個個都說過話兒,可既是大伙兒都有這份心,相處起來自然分外輕松。

尤其是小和尚,除了小不點兒還沒他高的花椒外,對著秦家的小字輩俱是一口一個“哥”,一口一個“姐”的,小嘴巴巴的不知道有多甜。

這會子跟在七堂哥身邊站在桌旁,看著秦連豹親筆寫的秦家萬年不變的院門對聯“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又瞪圓了眼睛道:“三伯寫的字可真好!”

七堂哥就得意地道:“那是當然了?”又一歪腦袋:“你認得字?”

小和尚就點頭:“我六歲被人販子拐走的,那時候我已經開蒙,所以認得幾個字。”

這話一出,小小子小丫頭們就都看了他一眼,擱下毛筆的秦連豹也看了他一眼。

小和尚就咧著豁牙齒朝著秦連豹笑,秦連豹心思一動,正要說些甚的,就見袁大哥已是從敞開著的堡門外大步走了進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