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美食日常

第22章:熱情

鳳二大娘答應了陳萍,她們屯子里的有好幾家市里來買房子的,手續什么的大家都知道咋辦,也不麻煩,她愿意幫這個忙。

陳萍把買的東西給了鳳二大娘一些,算是對人家的感謝。

鳳二大娘客氣了幾句收下了,雖然她沒圖這些,可陳萍這樣做,她還是很高興的,說明陳萍這個人,人品是好的,懂得感恩。

等大霞走了,陳萍看看時間,已經十一點了,鳳二大娘要留她吃午飯,她拒絕了,騎著電瓶車去了山邊。

到了蘑菇屯,快十二點了,有不少人家都吃了午飯在歇晌,也有人坐在樹下嘮嗑。

見到陳萍認識的都笑呵呵的打招呼,不認識的大概也猜出了陳萍的身份,看著她手里拎的東西,眼睛都放光。

還有那超熱情的讓陳萍去他們家坐坐。

陳萍一一打了招呼,她不去別人家,身后竟然有好幾個跟著她,說也去劉家坐坐。

看著身后的人,陳萍心里明白,他們這是想看看自己帶來的鹽。

“呀,這不是大妹子嘛,你可來了,這一路過來可累了吧?看看你這一頭的汗,走,進家里喝碗茶。”

陳萍快到劉家的時候遇到了春嬸子,春嬸子熱情的招呼著她去家里。

其實春嬸子也不是正好出來看到陳萍,是她都等在外面等好久了,這一個上午她就等著陳萍來呢。

要知道陳萍可是許了她十斤的鹽啊,這樣算下來,她省了八只雞,這可是八只雞啊!能省這么多,她也能舍得殺一只兩只的給老爺們,給孩子補補身子了。

所以她從清早就出來等著,等著陳萍來。吃午飯她都是三口并做兩口吃的,吃完連碗都沒刷就出來了。正急呢,看到陳萍過來了,又看到陳萍手里拎著東西,她的這顆心才落了地。

“嬸子,我下次再家里去,咱們一塊去成子哥家吧,鹽我給你帶來了。”

陳萍笑了一聲,然后跟在她身后的人又多了春嬸子和另外幾個。

陳萍等于是領著十幾個人去的劉成家里。

劉成正在院子里,看到人來,他笑著招呼大家。

除了陳萍,都是熟人,大家也不用客氣,愿意坐的,就自己找板凳坐了,不愿意坐的,自己找地方站著。

陳萍看看大家,又看看春嬸子那滿含期待急切的眼神,恨不得搶了她手里的東西,她也不急大家了,把袋子里的鹽拿了出來。

“這是五斤鹽,成子哥,你家有稱吧?要是有稱給嬸子稱一下。”

陳萍問著劉成。

“有,有,我去拿。”

劉成應了,然后去拿稱。

“不用稱了,我能信得過大妹子。”

春嬸子急忙擺手,她現在可不想得罪陳萍,就算是陳萍少給她一點鹽也沒事,她不想給陳萍留下不好的印象。

“嬸子,該咋是咋,稱稱吧,稱稱咱們都放心。”

陳萍覺得這是頭一次和大家換東西,得讓大家放心,這樣以后才好做。

“是啊,她嬸子,稱稱吧。”

有人說著,這樣他們后面換鹽的人也放心。

劉成把稱拿了過來,把陳萍拿的鹽稱了。

“嬸子,這五斤都多了。”

劉成稱完告訴春嬸子。

陳萍的眼神閃了閃,她自己也出了一口氣,說起來她也是買鹽的時候看到克數換算成斤的時候她查了一下度娘。她聽人說過以前的一斤是等于十六兩的,和現代的進法是不一樣的,她查了以后,就按照十六兩等于一斤算的。這樣的話她說的十斤就比她在現代買的十斤要多,等于一只雞她換給人家十六斤的鹽。

但就算這樣,她也有很大的賺頭,所以她并不覺得虧。

相反因為她知道這個換算,把鹽帶夠了,不然一稱不夠,她可就鬧笑話了。

為了這個鹽夠,她給劉家買的東西都是拎著來的,因為桃園碑里面裝不下。

“夠稱,夠稱,大妹子可是敞亮人。”

春嬸子臉上笑開了花,不說下次陳萍還給她帶,就光說著五斤鹽,她就很滿意很滿意了。

“我和大家說一聲,這個是鹽袋子,要往鹽罐子里面倒,這樣一撕就開了,都倒鹽罐子里行,不倒也沒事。這個袋子一般不漏,鹽在里面能放很長時間。這一袋子鹽呢,這里有個克數,下次大家要是不愿意稱呢,以后查數也行。”

陳萍教著大家怎么撕鹽袋子,也告訴了大家斤數,這樣以后就不用總稱那么麻煩了。

“我說大妹子,你這一次只能帶五斤,這我排好多人后頭,我家里的鹽還能吃幾天,這也等不上啊。你看看一次能不能多帶點啊。”

有個男人對陳萍說著,先前他聽春嬸子這樣喊陳萍,他也不知道陳萍的名字,也就跟著喊了。

“這位大哥說的也是個事兒,可是我們那邊的人現在一次就給我五斤鹽,說以后能慢慢多點。我這也沒法啊,我說了也不算,我就是替大家伙跑腿的。”

陳萍又一次解釋著這個問題,雖然她現在一次能帶八斤的東西了,可除了鹽,她還要帶別的,所以鹽也就控制在五斤內。

“大家伙別為難萍子了,她幫咱們跑腿,啥好處沒有,咱們可不能讓她為難。”

劉成替陳萍說話。

“說的是,我就是急,大妹子,可別怪老哥。”

說話男人急忙和陳萍說著。

“咋能呢,大哥說的我也想了一下,要不這樣,這我一次只能帶五斤,一家呢,我先給五斤,這樣排下去快一點,等排完了,再繼續給。誰家要是沒了,可以和先頭的借一袋,等我給你了,你再拿去還,你們看咋樣?”

陳萍給了個解決辦法。

大家伙聽陳萍這么一說,都議論開了,議論的結果是大家都愿意。

為啥愿意?

要知道五斤鹽可不少了,能吃很久呢,有這五斤鹽撐著,等就等唄。

大家都是一個屯子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總不能你家的鹽吃不完,我家卻沒吃的,這樣說不過去。

所以大家都愿意,另外陳萍提出借鹽也是個辦法,反正只要陳萍能拿鹽過來,以后他們就不缺鹽,借就借唄,只要借了以后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