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內掌柜

第217章 虛驚一場

一住筆趣閣,精彩。

“那太好了,解決了挑水問題了。”華珺瑤笑著說道,隨口問道,“村民都沒意見。”

“能向城里人用上自來水,大家當然一致同意了。”年菊瑛樂呵呵地說道,“你們忙著考試,我們忙著動員這件事。”

就像她娘說的,能用上自來水大家都樂意,自然干勁兒就高。

當梨樹溝大搞建設的時候,高考結束之后,開始了閱卷工作。

因剛剛撥亂反正,受時間、教材、考生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考試不便全國統一進行,而由各省、市單獨組織安排命題、考試和閱卷等一系列工作。

省城范圍內的考生的試卷全部集中在省城一座農業學校的校園統一封閉式閱卷。閱卷老師不得與外界聯系,吃喝拉撒皆在農校。

參加高考的人幾乎都是在國家決定恢復高考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倉促上陣的。這十年,絕大多數城鎮戶口的初中或高中畢業生只能“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而農村戶口的則回鄉務農。國家一決定恢復高考,有資格報考的人蜂擁而至,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攜手同進一個考場,一塊來擠“獨木橋”,來跨越這道“穿草鞋””與“穿皮鞋”的“分水嶺”。于是乎,考生的年齡和文化以及反映在答卷上的水平都參差不齊。

交白卷的大有人在,有的考生也很有娛樂精神,倒也頗有自知之明,自己已在卷子上畫好了一個大鴨蛋,而且畫得陰陽面分明,立體感很強。更有趣的是鴨蛋旁還題了兩行字:

閱卷老師辛苦了,送個鴨蛋來慰勞!

所有人在焦急等待中,等著高考分數的公布。可是卻等來了的小道消息。

閱卷的地方有人作弊!這下子可是炸了窩了,更著實讓人擔心不已,擔心自己的成績會不會作廢啊!

吃完晚餐,大家都坐在東里間的炕上,“這下子白考了。”何秀娥長吁短嘆道。

“別自己嚇自己。”華衛東出聲道,“就是再考我們也不怕。”

“你們不怕,我可是有些擔心。”何秀娥情緒低落道,接著又憤恨道,“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也打聽不出消息,真是急死人了。”華公社火急火燎地說道。

“家里有人嗎?”李根生站在門外道。

“有,有。”華珺瑤立馬下炕,趿拉著鞋跑了出去,“師父?有消息了嗎?”

“我們進去說。”李根生指著里面說道。

“請,師父請。”華珺瑤緊接著又道,“我去給您泡茶。”

“嗯!”李根生點頭道。

屋里的孩子呼啦啦都跑了出來,“李老師。”

“放心吧!你們的成績沒事。”李根生笑道。

眾人聞言長出一口氣,何秀娥夸張地說道,“哎呀!俺勒個親娘耶!總算過去了。”

一行人簇擁著李根生進到了東里間,“老哥,快上炕,上炕。”華老實熱情地招呼道。

年菊瑛專門從炕柜里拿出一個棉墊子,“她師父坐!”

“謝了,大妹子。”李根生脫了鞋上炕,經過大半年的調養,他的身體已經恢復如常了。

“師父,喝茶。”華珺瑤端來茶,放在了炕桌上。

李根生端起茶輕抿了一口,在座的人盡管心里著急,只是眼巴巴的看著,沒人出聲催促。

李根生優雅地放下茶杯,抬眼看著眾人道,“是閱卷的地方出了問題……”

他把來龍去脈說了一下,閱卷開始幾天后的一天,閱卷場所突然引起一陣騷動。只見有些老師從閱卷教室出出進進,空手出去的老師回來時都背著個草綠色軍用布包,里面裝得飽鼓鼓的。其他老師好奇地一看,原來里面有酒和茶葉。聽背包的老師說,這是他們區縣有關領導專門看望閱卷老師而帶來的禮物。他們縣的老師人手一份。

好家伙,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一來,其他市縣的老師吵吵嚷嚷起來,羨慕、贊嘆人家之余,都紛紛要求自家的帶隊人員向家里領導反映,也來慰勞慰勞自家的老師。后來果然來了好幾撥慰問使者。

原以為這是尊師重教的好事,誰知道那個縣的慰問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來搞鬼的。后來聽說,那年那個縣有某某領導的孩子參加高考,他是特意前來面授機宜,示意和安排閱卷老師作弊來的。

李根生嚴肅地說道,“涉及這次作弊的人員達17人之多。這些人膽大包天,簡直是駭人聽聞。

好在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后來聽說參與作弊的所有人員,根據其作弊情節輕重,分別受到黨紀國法的的應有處罰。有個中學校長,被罰當了學校打鈴的臨時工,真不值得哦。”

“真是活該!”大家同仇敵愾道。

一場風波很快就平息了下來。

全國各大高校擬定次年二月份開學,十二月初考的,月末成績就發放了出來,全市的成績都公布在市委大門口的布告欄上。

放榜那天,家在省城的幾個人一大早天沒亮就等在外面了。隨著天越來越亮,人就越來越多,熙熙攘攘擠了好些人,好在他們經驗豐富,都是排隊到糧店搶糧得來的經驗。

布告一貼出來,一人站在一張布告下,拿著紙和筆開始記錄。

“哇哦!瑤瑤姑姑第一名啊!”

布告欄上,寫在最前面的,是華珺瑤的大名。

華珺瑜生怕同名同姓,又把華珺瑤的準考證拿出來對準考號,一字不差,娘啊,瑤姑姑是他們的省城的狀元!

四百分的總成績,瑤姑姑考了,四百零五。

“這成績不對吧!”華珺瑜有些懵道。

“你忘了,數學還有二十分的附加題。”華向紅提醒她這個傻妹妹道。

“哦!這么說總分是四百二了。”華珺瑜說道。

“別嘀咕了,趕緊抄,把梨樹溝還有咱們認識的人都寫下來。”華向紅催促道。

為了怕出錯,他們還把準考證號抄寫下來。

抄下來,三十多個人名,才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寒冬臘月,愣是擠出一身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