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四果種田記

第51章 偏心眼

第51章偏心眼第51章偏心眼←→日子一天天過去,劉家三姐妹的日子過得忙碌又自在,上午的話,一般大姐到地里干活,二姐在家喂豬養雞帶蓮子,劉桂圓就去河邊撈田螺,回來的時候帶些豬草,隔三差五地去鎮上看看。

下午的話,三姐妹跟長在劉金娣家一樣,六七個人聚在一起干活,說說笑笑的,一下午就過去了,等晚上做飯的時候,二嬸娘要是回來得早,必然要來她家看看、說說話,用她的話說,不能因為忙兩家人就生分了。

對于二嬸娘這個人,劉桂圓最初見到她時還挺煩她的,自己生了三個兒子就看不起生了丫頭的大嫂,沒事還喜歡在劉姚氏面前上眼藥,還有就是記恨劉桂圓當初問她家要小米、白面的事,兩家人一度關系很緊張。

可是到后來,二嬸娘為了做買賣,對她們三姐妹好得不得了,沒有事就給她家干活,心思還挺細的。等學會做竹筒糕后,并沒有因此翻臉不認人,有事沒事還是照樣來她家坐坐,劉桂圓就感覺她之前看錯人了。

這天下午五點的樣子,劉桂圓看冰粉做得差不多了,抱著蓮子提前回了自己家,給她放到她們洗澡的大木盆里,然后提著水桶給家里種的南瓜、葫蘆澆水,缸里的水剩了好幾回了,都給它用掉以后換新的。

這時,二嬸娘李氏從后頭過來了,雖然手里拿著三個尖茄子,可是臉上沒什么喜悅的表情,以前一來都蠻高興的。李氏遠遠見到劉桂圓,張口就說:“桂圓丫頭,你給俺評評理,你奶奶偏心偏到胳肢窩了,竟然背地里教老三家的做竹筒糕,今天送到鎮上賣叫我撞個正著。”

劉桂圓驚訝得水瓢都掉地上了,連忙撿起來問她:“不會吧,咋回事啊?二嬸娘你跟我好好說說。”

二嬸娘李氏連連點頭,噼里啪啦的開始講,直講到大姐二姐從那邊回了家,她們準備刷鍋挑水煮晚飯,她才算堪堪講完。

本來二叔和二嬸娘,一個到外頭賣竹筒糕,一個在家攪米漿蒸竹筒糕,夫妻搭配忙活著,雖然有點累,但每天晚上數著黃澄澄的銅錢,兩人還是挺樂呵的。

可是打從好幾天前,在家很少伸手干活的劉姚氏,頻頻走到廚房看二叔蒸糕,嘴上說著看他太忙幫把手,還埋怨李氏就知道在鎮上偷懶,家里活一點不干,二叔沒作多想,一如既往地磨米、撞漿、蒸糕。

劉姚氏幫著燒了兩天的火,二叔忙不過來再去喊她,她就借口說廚房太熱頭暈,二叔心想老人家不禁熱,叫她好好休息,劉姚氏就說,他們夫妻倆天天在家蒸竹筒糕,老三一家一塊沒吃上,叫他給裝上幾塊,她送到老三家順便到那坐坐。

二叔還是沒作多想,依言裝了好幾樣糕遞給劉姚氏,叫她帶去給侄子、侄女嘗鮮,劉姚氏是當天上午去的老三家,晚上天黑才回到家,沒過幾天,老三家就開始賣竹筒糕,一直賣到第三天下午,二嬸娘李氏才偶然撞見。

說是偶然撞見,這話也不對,二嬸娘李氏賣了一段時間的竹筒糕,加上她這人能說會道,不知不覺積累了好幾個熟客,那天有個和她年齡一樣大的婦人就說:哎,還是你家的糕好吃,俺昨天在前面的大柳枝巷看到一個人和你賣一樣的糕,一點也不好吃,死硬死硬的,都得費勁才能咬動。

二嬸娘李氏就問她今天那人來了沒,那個婦人就說在的,剛才走過來時就看到她站在三棵柳樹中間吆喝,還別說,她家蒸的糕不好吃,可是賣糕的婦人長得蠻白凈的,說話柔柔弱弱的,引好幾個路人問價。

李氏當時一聽到這個描述,不知怎的就想到了老三媳婦林秀貞,等好不容易賣完客人要的糕,李氏將盛糕的大木盆和擺攤的長條小桌一收,推著獨輪小推車就往大柳枝巷跑,走近了抬頭一看,可不就是老三家的,擺的攤子都和她家一模一樣。

“后來呢,二嬸娘,你沒和她打起來?”劉花生聽得入了迷,燒鍋差點燒到了手。

“咋沒打,當時我那個氣啊,一把走到她跟前掀了她的攤,林秀貞氣得要過來打我,不過她細胳膊、細腿的,哪是我的對手。后來我回家把這事和你二叔一說,你二叔就說可能是你奶奶教她家蒸的糕,你們講,哪有這樣當娘的,幫著老三家偷老二家蒸糕的秘方?”

李氏只要一說到這里,就氣得想回去再找劉姚氏吵一架,她既然那么護著老三家,那還在她家過什么,到老三家過啊!

劉桂圓抓住關鍵點,連忙問李氏:“你剛才說三叔他們蒸的糕硬,不好吃,和你家的不能比?”

李氏想了想說是的,然后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這事還多虧你,上回你教我做糕用那個秈米,我在家都習慣說白米,俺婆婆老眼昏花的,她哪知道我們用的什么米,聽我們講白米白米的,她就以為是普通的米,對,肯定是這樣。”

李氏想到這里,拍拍胸口輕出一口氣,還好,還好,沒有叫老三和林秀貞學到蒸糕的秘訣,否則他家的竹筒糕生意肯定要受到影響。

“可是二嬸娘,吃過你家糕的人,自然知道什么糕好吃,沒吃過的人,還以為竹筒糕就該是三嬸娘賣的那樣,時間久了,她的生意沒準兒做的比你還好。”

劉桂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后世類似的例子還少嗎?仿冒品因為會營銷,盡管味道、口感、用的原材料都和正版沒法比,但就是能夠超越正版,最后壟斷了整個市場。

李氏剛松了一口氣,聽到這里又擔憂了起來,忙問她:“那你說咋辦,要不我再到老三家鬧一場?她如果非要賣竹筒糕,我就叫俺婆婆去她家過,反正她婆媳倆是一條心。”

劉桂圓搖搖頭,鬧一場有啥用,人家要蒸糕賣糕那是人家的自由,你不能禁止別人賣,更不能天天掀人家攤子,到底是一家人,抬頭不見低頭見。

“要不你先這樣,以后賣糕時就對客人講,你家的竹筒糕是祖傳配方,僅此一家,如有別家售賣,都是假貨。你再給竹筒糕糕起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秋芳竹筒糕,時間久了,客人就記住你家糕了,如果哪天有人買了別的糕,一吃味道不對,肯定會說:看,買假了吧,這就不是秋芳竹筒糕。”

起個名字等于有了品牌,賣糕的時候多宣傳,盡量提升知名度,這就是劉桂圓暫時能想到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應該可以抵制假冒的竹筒糕。

二嬸娘聽說竹筒糕還能署上她的名,瞬間樂笑了,對劉桂圓幾個說:“我的名字還能署在糕上,那咋好意思,以后別人買糕不都知道我名字了?”

劉桂圓就笑著說:“這沒什么,就是一個品牌,怎么說呢,就是招牌的意思,你看鎮上哪家店賣東西沒有招牌,咱買成衣喜歡到閨悅,買果脯蜜餞就到采珍,它們不都取的這樣名?”

“那行,那俺回去和你二叔商量商量,你們快點吃飯吧,俺不擱這煩你們了。”

李氏得了劉桂圓的點子,心情好多了,忙不迭地就要回家,大姐留她在家吃飯,她擺擺手說不用,走地腳步飛快,一會兒就看不到人影了。

姐幾個因為聽二嬸娘說了好長一通話,今天的晚飯就吃得比平時晚,劉紅棗盛出一鍋面條端到屋里,劉桂圓就到屋里擺碗筷,劉花生埋好柴火,洗過手,端了一盤新炒的茄子,坐倒身準備吃飯。

劉花生嫌面條熱,翻了兩筷子不急著吃,找她大姐還有桂圓聊閑呱:“我以前總覺得咱奶偏心二叔和三叔,今天才知道她最偏疼的是三叔,為了三叔情愿得罪二嬸娘,就是不知道她以后可得后悔?”

劉花生其實有點想不通,劉姚氏畢竟和二叔一家過,她這么向著三叔家,二叔心里能好過嗎?等她老了不能動了,在她跟前伺候的不還得是二嬸娘,三叔和三嬸娘還真不一定能管她老。

劉紅棗吹著面條,吃了兩筷子,然后說:“她才不會后悔,聽我娘說,以前咱們一大家子沒分家的時候,她就最疼愛三叔一家,其次才是二叔家。”

劉桂圓就不明白了,問她倆:“那咱奶為啥不和三叔一家過,她不是最喜歡三叔一家嗎?”

劉紅棗就嘆了一口氣,說:“這就是咱奶的高明之處,她住在三叔家,吃喝得要三叔養吧?她才舍不得呢,她就想著給三叔家省錢,少叫三叔家出力,所以當時故意挑的二叔家。”

劉紅棗知道這些,還是以前張氏講給她聽的,當時她還不信,今天二叔家出了這么一檔子事,她才徹底信了。

劉花生啪的一聲拍著桌子說:“哦,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怪不得咱奶在二叔家基本不干活,一到三叔家不是掃地抹桌子,就是帶好吃的過去。”

她以前給三叔家送豬草,經常能撞見劉姚氏在三叔家干活,有時拉著三嬸娘在一塊拉呱,不過看三嬸娘的樣子,明顯有點兒煩她,可惜她自己感覺不出來。

劉桂圓搖搖頭,對劉姚氏徹底服了,偏心眼能偏到這地步,早晚得受教訓,就是不知道應在哪一天。

“不管她,反正咱奶不住在俺們家,她看不上咱家,更看不上咱們幾個丫頭,隨便她吧……”

劉桂圓半嘲諷半慶幸,招呼兩個姐姐吃飯,吃過飯還得刷鍋喂豬燒洗澡水,趁天黑弄好關上門才行。←→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都市小說,比奇屋轉載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