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然到郭家的時候曹蘊正幫著李冬梅磨豆子,并不是多輕松的活兒,以前辛然插隊的時候也干過。
她問曹蘊和冬梅以后有什么打算,曹蘊實話道:“我們也不知道,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辛然嘆氣:“誰能想到好好的布廠會著火呢,我那朋友可賠不少錢。誒,對了,蘊蘊你是去過布廠那邊的,那塊兒可不止布廠一家廠子,你們想想那邊廠子里什么東西能倒騰過來賣,你們沒門路我可以找人問一問,總會有辦法。”
辛然那朋友作為布廠的負責人出事后被抓了,不過人家態度好主動提出賠償,花了不少錢才把事情平息下來,現在人已經平安出來。
布廠是不能再開,可人家經營布廠的時候跟附近工廠的負責人關系都很不錯,通過這條門路完全可以給曹蘊和冬梅帶來新的機遇。
這辦法好是好,可就是太麻煩人家。
人家剛出了事,她們幫不上忙也就罷了,還反過來讓人家幫忙,這怎么都說不過去吧。
冬梅說出顧慮,辛然卻不在意的道:“那你們可就想太多了,我朋友可是個能折騰的熱心腸,根本不會在意這些。而且這事兒也不用你們出面,我來說就行。”
曹蘊和冬梅不知道辛然跟她那個朋友的交情有多深,不過辛然敢這么篤定的說這不算大事,她們心里到底是松一口氣。
光有人搭橋還不行,到時候恐怕還要曹蘊或者冬梅過去一趟親自看一看,畢竟是拿血汗錢進貨,總得親眼看一看貨什么樣才行。
辛然對此表示贊成,還道:“那正好,咱們還一起過去,我去看朋友,有話當面談能好一些。”
事情定下來,辛然也特別高興。
幫知恩現在的親人做一些事也就算是幫到知恩了,多多少少能夠彌補她這些年對知恩的虧欠。
辛然過來的第二天才在閑聊中得知春陽在跟知恩處對象,高興的不行,中午吃完飯偷偷把春陽拉到一邊,非要往春陽手里塞錢。
春陽當然不肯要,可辛然給錢的態度也非常堅決。
“這是長輩給的,你拿著”,辛然說道:“家里長輩第一次見小輩的對象不都得表示表示嗎,你也別多想,該拿就拿著!”
這邊確實有這么個不成文的習俗,不過別人家的表示都是意思意思,給東西的多給錢的少,辛然這可倒好,給錢不說還給這么多,她哪敢要啊。
幾百塊錢你推過來我推過去的糾纏半天,驚動曹佩瑜,她出來讓春陽收下,還說自家人不用這么客套,太客套就見外了。
回頭春陽數了數,整六百塊錢!
六百塊啊,相當于她好幾年的工資,真的太多了。
周末知恩回來,春陽跟他說錢的事情,知恩悶半天才道:“給你你就拿著吧,冬梅姐她們要是缺錢你還能借一點,實在不行你就存起來,反正錢多也不燙手。”
怎么不燙手,白拿人的錢可燙手著呢。
思來想去,春陽還是把錢全都存了起來,以后逢年過節或者辛然過生日啥的可以拿這錢買禮物,也算是把這錢還回去了。
辛然可沒想到自己高興之下給出去的幾百塊錢會讓春陽這么苦惱。
在郭家待三天辛然就有些待不住,要去找幾個濱江的朋友敘舊,見完這邊的朋友就出發去南邊,到時候再給知恩打電話,讓知恩通知曹蘊,還跟上次一樣車站集合一同出發。
六天后,知恩接到辛然的電話,要兩天后出發南下。
這個時間很尷尬!
正是收秋的關鍵時候,家里人忙的腳打后腦勺,知恩都不住單位了一下班就騎車回家下地干活,知勤知善兩個小家伙扎巴扎巴的跟著撿豆荄,誰都想在天氣好的時候把莊稼都收到家里來,這要是走一個勞力對家里的影響多大啊。
可不去這一趟以后就沒有生意做!所以,還是得去。
原先定的是不趕農忙的時候就冬梅和曹蘊都去,這趕上農忙了,就只去一個,還是曹蘊去。
老百姓種地是真的不容易,從春天翻地開始就要看老天爺的臉色。
大河鄉這邊還算好的,肥沃的黑土地,幾十年趕上一回大旱大澇的大災難,平常年份收成都不錯,偶爾還能有個豐收年!
在這個地方,只要肯干,就絕沒有餓死的。跟國內的其他農村比起來,不敢說發展的有多好,但也絕對不那么差。
可要是本地的農村比一比的話,東山村在大河鄉可就要墊底了。
東山村的地理位置不理想,大河離的遠,物產豐富的大山靠不上影響耕地的小山卻不少,水田沒有別村多旱田地還不少在斜坡上,靠老老實實的刨地種莊稼發展的話,恐怕只會被周圍的村子越落越遠。
頭幾年差距還沒那么明顯,今年卻有些明顯。
別村的手扶拖拉機比東山村的多,就算是牲口拉車,別村的那牲口拉的都是大板車,東山村老百姓用的還是窄窄巴巴的小板車。
村長把這些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急的不行。
莊稼收的差不多,村長就一趟一趟的往鄉里往縣里跑,想讓管農業這塊兒的人幫東山村想想辦法。
得到的回復并不理想,人家說地就是這樣的地,叫老天爺來也沒有辦法。種地上比不過別村那就多搞一搞副業,這一家一家的別老想著躲計劃生育偷偷生孩子。
村長叫人給懟了心里不痛快就來東山村小學找劉校長嘮這事兒,正好春陽班上在大掃除,春陽比較清閑,就跟著聽了一耳朵。
嘮叨完,村長卷上煙抽幾口感慨道:“其實也不怪人家說,咱村這計劃生育就是搞的不好。本來就窮還非得生,生完要挨罰,罰完更窮,那孩子養的球球巴巴看著都可憐,都這樣了,一個一個還惦記著生兒子呢,生一個不夠還要多生兒子,這兒子咋就那么金貴!”
說到把孩子養的球球巴巴春陽可有話說,她先長長的嘆口氣,跟村長和劉校長抱怨道:“今天我們班又兩個學生沒來上課,一個趙老二家姑娘一個孫才家姑娘。孩子都是好孩子,爹媽就差點兒勁,不讓上學讓在家看弟弟妹妹干雜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看著不叫半大的孩子上學給他們看,他們這爹媽當的咋這么便宜呢!”№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