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頓時訕笑著摸摸鼻子,雖疼愛閨女,可能陪她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他平日里要干活,得空還得打小工。
謀生計嘛。
蘇氏也有點愧疚,畢竟她的活兒也不少,需要天天織布。
家務活也多。
李福歡年紀很小就幫著帶妹妹,雖然這邊農家都是這般。
當父母的還是心疼。
李福歡也就嘴上過過癮,她并不嫌棄自家窮,出身沒辦法決定,況且,父母對她挺疼愛的,對家庭也負責。
她已經很滿足。
心里也無壓力,分家也沒啥想法,分了還能更自在。
大房二房兩家瞧見三房這輕松的氛圍也納悶,分家都不怕的?要知道,三房人里邊,就屬他們分家最吃虧。
懷揣著心緒。
大家齊聚堂屋,上位坐著李山根和申氏夫婦,還有李山根的兄弟,一位哥哥一位弟弟,分別叫李山上和李山下。
他們的妻子亦在,更是親姐妹,分別是曹氏和小曹氏。
曹氏為人更爽快些,瞧見侄兒們領著妻兒進來,個個人高馬大的,忍不住開口訓斥道:“瞧瞧你們,幾歲的人?都成家了,還當從前小時候呢?打架?還下死手?!”
這些小輩侄兒都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怎么不痛心?
“還有發財你!怎么教的孩子?旺盛和旺角這倆孩子是真不像話,偷雞摸狗沒少干!如今還敢對自家妹妹下死手!你們不想后悔的話,我勸你們趁早治治這兩小子!”
曹氏才開口訓話,處理過傷口有氣無力的李旺盛和李旺角就躁動起來,滿臉不服氣,桀驁不馴的模樣看著氣人。
李發財這回盯牢兒子,一個眼神就讓他們倆忍住沒頂嘴。
只是李旺角難免嘀咕磨牙說道:“我妹妹可不是這仨賤人...”
他親妹妹李鶯兒一臉嫌棄不耐煩,壓根不想理這倆哥哥,李小丫怯懦,倆哥哥,一姐姐,她誰也得罪不起。
茍氏見自家兒子受傷還得被點名罵,心里自然也是不舒服。
臉面掛不住。
曹氏多會做人,罵完李旺盛和李旺角兄弟倆,也得教訓李福歡這邊,給的罪名就是,“你瞧瞧你們倆姑娘家的,兇悍成這副模樣?傳出去也不怕日后嫁不出去的!”
真是兩邊都得罪。
李福歡心底也翻個白眼,知道這位大奶奶是怕自己訓完李旺角他們兄弟倆不高興,所以故意也提自己這邊呢。
她就是左耳進右耳出,誰真心聽她說教?那種關頭不反抗?
曹氏都說他們兄弟倆下死手的,她們不反抗如今躺著的就是她們,李福歡沒把他們兄弟倆打殘廢都是克制了呢。
身為長輩的過場走完,這會兒也正式宣布要分家了。
李山根身為李家大家長也發話道:“我和你們娘親還年輕,身子骨也硬朗,暫無需你們養老,過年過節全憑你們心意,我們倆不缺這點錢花,剩下的家產各自分去即可。”
他這話很硬氣,事實也是如此,他和申氏兩口子身體不錯,李山根自己都還能打獵呢,原本就不缺養老錢。
小曹氏性格溫和點,不像她姐姐說話嘰嘰喳喳一通說,她這會兒也幫著說話道:“瞧瞧,你們爹娘多好,咱們村里人當子女,分家后可是每月都要給贍養錢的。”
和藹可親的模樣,點醒他們要懂得感激,兒子兒媳們自然稀稀拉拉地開口說謝謝爹,孫兒輩就說謝謝爺。
李山根就點點頭,開口跟他們繼續說道:“正好今日你們大伯爺和小叔爺都在,也有個見證,如何分家我們已商量,就按老祖宗的規矩辦,該如何如何,你們也別多言。”
這話一出,蘇氏明顯身子晃了晃,臉色就蒼白了起來,李順注意到了,伸手扶著她肩膀摟著,無聲給她力量。
李福歡也發現了,抱牢小妹后,伸手在她娘后背搓了搓,默默安慰,讓她放輕松,生怕她娘接受不住暈了。
村里的惡言惡語對人傷害挺大的,蘇氏從前是天真爛漫的姑娘,后邊因為各種閑言碎語,生生熬到快自閉了。
李福歡不怕分的東西少,只是心里難免也有點寒心。
她自認為祖父母對自己還算疼愛的,二老也不是那么封建的人,只是真到利益面前,仍然是偏心男丁多的。
聽著老人家口中說出來的話,三房分到東西少的可憐,很明顯的還有克扣的意思,只是沒趕盡殺絕,做到最絕的那一步罷,但也足矣讓他們一家心里越來越心涼。
李山根瞧見李福歡的臉色越來越冷,平常笑瞇瞇的眼睛也充滿冷然,頓時心里也是嘆口氣,開口說道:“咱們那幾畝山地我前些日子用它換了隔壁趙家的一塊宅基地。”
這話一出,大房二房所有人都看向李山根,眼里都是驚喜。
李山根看著全程沉默平靜接受落差的三房一家,又看見垂眼的李福歡,明顯的失落和情緒不佳,便開口說道:“如今小輩的都大了,再過幾年也得說親,家里屋子不夠住,老二和老三又不對付,那老三一家就搬出去吧,那塊地就分給他們。”
這話一出,大房二房明顯一陣騷動,沒憋住開口說道:“這他們也沒個兒子,這么好的地,給他們又有何用?”
李山根的倆兄弟原本在寫分家書的,聞言也都抬頭看他,跟說好的有偏差啊,這三房無子照理分的就該少些。
倘若說分的多,那么大房二房心生怨氣,到時候記恨起來,三兄弟關系還怎么處?都說照老祖宗的規矩走的。
李山上和李山下都皺眉,不是很贊同,畢竟三房這么多年沒有兒子,往后李家的家業輪到外人手上怎么行?
曹氏和小曹氏也紛紛要開口勸說,申氏忽然開口道:“怎么不行?老三家分的最少,既然要出去住,給塊宅基地總得要,老二你們孩子再過兩年就得說親,往后孩子成親總得再分家,旺盛旺角成親后,在咱們家先住個幾年正好,生了娃后,回頭再讓倆孩子自己造新房,省點錢到時候一人建一間,你們倆還省了一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