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田女

254、古代盒飯

家里有人做飯的,雖然還有點戀戀不舍,但是吃了之后還能繼續過來,三三兩兩的喊著鄰居也就回去了。

客棧是帶著酒樓的,有錢又有閑的人這時候就開始表現自己的豪爽了,一定要請同在一起的朋友吃飯,小姑娘們將他們帶到樓上的雅座,點了菜以后,在等著上菜的時間,先給他們送來了一碟瓜子,一壺清茶。

都是大老爺們兒,哪有過在外面磕瓜子的時候?一開始即使說明了這是送的不要錢,也沒人動。不過這瓜子跟平常見到的還不一樣,顏色特別深,還帶著一點點的褐色,特別大粒。

光憑這瓜子的品相,也足以看出店家的誠意了,坐著干等無趣,既然這瓜子如此特別,打著嘗嘗新鮮的旗號吃兩顆也是無妨的。

瓜子有味,不是平時家里炒的瓜子放一點點鹽的那種,而是很多種味道混合在一起,具體要分辨有些什么還真有些困難,但是入口生津,回味無窮,不知不覺的就讓人一直不停歇的吃下去,直到伸出去的手只看見一個空碟子為止。

這時候才覺出嘴里還是有些干想喝水,茶壺里的茶水倒出來顏色略深,湊到嘴邊,沒有茶的清香,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好像有點糊味但是聞著又有一點焦香的奇怪味道,喝一口就發現這并不是平時喝慣了的茶葉,但是味道卻意外的不錯。

閑著也是閑著,不少人都招了安靜佇立在一邊的小姑娘過來問話,這瓜子這茶都是些什么,在哪里可以買到。

小姑娘們伶牙俐齒,聲音脆脆的如同黃鶯:“這瓜子是我們店里自己炒制的,炒之前瓜子都是要先經過挑選的,不好的瓜子全都剔除了不要,然后再用我們店里的秘方煮過入味,最后烘干,別的地方是沒有賣的。只有在我們店里吃飯住店的客人才能購買,每斤十五文錢!這茶是蕎麥制的,我們店里有青茶、紅茶、花茶、水果茶、蕎麥茶等等,吃我們店里的特色火鍋會配菊花茶,平時就換著泡,這蕎麥茶養胃,幾位點的菜都偏辣,所以上的是這個!”

十五文錢一斤的瓜子!這都趕上肉價錢了啊!

但是好吃是真好吃,而且吃著就不想停,同張桌子的人沒有明說,但是每個人心里都是有些欠欠的,只是不好意思讓店家續添罷了,這時候聽說還有賣的,雖然這價格稍微貴了一些,但是這東西也值得這個價格了。

特別是其他地方買不到啊!

馬上就讓人有了一種高人一等的驕傲,平時怎么樣的一個人不論,至少這時候肯定把自己歸在了不差錢的這一撥。

有那反應極快的,馬上讓在這包間服務的小姑娘去給自己買上兩斤,當然這必須是買給家里人吃的!

不著痕跡的表現了自己做為一個好父親的好男人形象,也給周圍的人打開了一個購買的借口,誰比誰又差了多少呢?

特別是在前面買的人的瓜子拿回來之后,看見裝著瓜子的紙袋,即使是前面沒有行動的人,這時候也不由得起了心思。

這裝瓜子的紙袋是黃褐色的,紙張很厚,摸著還有一些滑滑的,上面印著兩顆特別巨大的瓜子,一顆直直的立著,微微的張開著口,另外一顆橫臥著,已經被剝開了,瓜子仁立在一邊,頭上還有四個小字:“來吃我呀!”

象這種入口的東西,平時見著的都是油紙一包了事,只有那種出了名的糕點店里會用精致的食盒,當然,那價格也是很好看的,除了是要買來送人的,不少人自家吃都只是拿油紙包裝的。

這東西買了拎在手上也挺吸引眼球的么!等到菜上上來的時候,每個人座位旁邊已經各有一個紙袋放著了。

那沒什么錢的,家里也沒人給做飯的,則是被糕點部旁邊的速食部給吸引了過去。

早在人流還未散開的時候,這里就端出來了不少大盆子,每個盆子里都是炒好了的菜,有葷有素,素的有十來種的樣子,葷菜也有六種,而旁邊立得有牌子,不會識字也沒關系,有人在旁邊念牌子上的字:“一素三文,兩素四文,一葷一素五文,兩葷兩素八文!”

旁邊打飯菜的也在一旁拿著個粗陶大碗解釋,打了飯菜的就連碗一起端走,要是還來這里買飯菜的話,拿著這碗筷來,少一文錢。這碗是深褐色的,一個碗比平常的大碗還要深一些,足以裝下夠一個青壯吃飽的飯菜,不論別的,光是這碗單獨去買,一文錢就買不到,這樣一算,等于每碗飯都要少一文錢。

京城里面以扛包為生的苦力不少,還有替人跑腿辦事的幫閑也很多,這些人平時在外面,中午都是隨便對付一下,時間寶貴,也不能浪費在回家吃飯這事上,現在突然看見這么一個地方,仔細算一算,不講究的,兩文錢就可以吃飽,實在是劃算的很,對于不好拿著碗走的人,就在這里吃了之后,也可以選擇把碗退了,拿回一文錢回來。

對自己好一點的,也可以選擇多打幾個菜,吃的舒舒服服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么便宜的飯菜,味道還很好,甚至比一些人家里做的飯菜更好,因為放的油多。

更有那心思靈活的,如果在這里打一份飯菜回去,家里的孩子可以幾個分吃一份,人多的可以多打幾份,多選擇幾樣菜,這么一算,最多也就花個十文左右一家人就都可以吃飽了,這樣一來,家里人的時間就空出來了,能讓媳婦多接一些衣服回來洗,不但把吃飯的錢賺回來了,還有的多。

而且這速食部等于是在客棧的另外一面,跟正門隔的挺遠的,也不影響從正門進出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看,就是說這速食部是一個單獨的小店也能說的通,有懂行的看了,就連他們都奇怪,這客棧這么搞,不賺錢不說,這么多人來這打飯走,做的越多他們就賠的越多,難道是為了花錢賺吆喝?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