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女錦繡

第九十章 納悶

唐氏心里氣極,卻也不敢惹汪氏,翻著白眼說道,“看大嫂說的,我做啥了?只不過是喜歡繡兒,想親上加親,他們不愿意不是沒說了嘛……”

正蹲在樹下玩小花的多多小朋友趕緊跑了過來,獻寶道,“繡兒姐姐,繡兒姐姐,我給你留了塊糖糖,是太奶昨天給的,多多都沒舍得全吃完。”說著,從小荷包里拿出一塊吃了一半又吐出來的飴糖,污糟糟的糖被污糟糟的小胖手指頭捏著,還一副快表揚我吧,我心里一直有你的表情。

錢亦繡雖然感動,但這半塊糖她實在吞不下。便笑著接過來,又塞進了多多的嘴里說,“妹妹真乖,姐姐把這糖獎勵給你了。以后姐姐有了好吃食,也會給妹妹留著。”

拉著她到一旁坐下,給她折帕子玩,卻尖著耳朵聽幾個中老年婦女八卦著。錢老太才回娘家住了兩天,昨天才回來,還專門在大門口等錢亦錦放學,給她家帶了一點糖果和木耳。

錢老太先是一直在夸自己的一個侄孫,說他如何如何俊俏能干。由于太挑剔,十七歲了還沒有說親,等等。

錢亦繡一聽便警鈴大作,不提防不行啊,自家如今可是有個搶手貨。之后,又聽她們八卦村里的事情,說得最多的就是范大黑子和許斧子打架的事情。

許斧子好像知道了花溪村的人說他偷了范大黑子的肚兜,他找范大黑子解釋,好像話說的不好聽就打起來了。

錢老太罵道,“牲口玩意兒,做了那缺德事,還好意思找人家男人說話。”

汪氏和唐氏又附合著罵起了許家人。

錢亦繡暗道。許家和范家的梁子雖然結下了,但他們深想想或許就會懷疑是自家做的手腳,也會更恨自家了。雖說現在有王管事撐腰,他們或許不敢來明的。萬一又耍啥陰招咋辦?

家門口盤踞著一條隨時盯著自家,等待機會咬一口的毒蛇,這日子可真糟心。

晌午,許氏和錢滿蝶從山里摘霞草回來了,錢亦繡便起身告辭回家。

汪氏極其熱情地留錢亦繡吃中飯。“都到飯點了,走啥呀?你大娘做的面勁道好吃,繡兒嘗嘗。”

多多趕緊說,“再做個韭菜雞蛋打鹵,噴香。”話沒說完,口水便流了出來。

許氏笑呵呵地進廚房搟面條,錢滿蝶要去菜地里割韭菜,汪氏說道,“你累了半天了,坐著歇會兒。娘去。”她起身瞪了一眼賴著沒走的唐氏,去了后院。

這就是媳婦和閨女的差別了。

錢亦繡覺得老錢家除了錢老太,好像其他人都不怎么重男輕女,對閨女都不錯。

許氏的手藝真好,面條勁道,味道也調的好。錢亦繡吃了一大碗,撐得小肚皮鼓鼓的。

飯后,錢亦繡便回了家。

下晌,錢三貴紅光滿面被錢滿川送了回來。

余地主家的喜宴搞得極其熱鬧,還有兩個差爺從縣里趕來恭祝。這次雖然錢三貴沒坐去主桌。但王老爺專門把他招去主桌給那兩個差爺和幾位有身份的人介紹了一番。

錢三貴感激地說,“王老爺真是個善人,他或許聽說了許家跟咱們家的過節,還專門在許閻王的跟前說。我是他的好兄弟,若是誰不開眼得罪了我,就是得罪了他。許閻王臉憋得通紅,卻不敢多說一句話。”想著許閻王蛋疼的樣子,錢三貴又禁不住一陣大笑。

錢亦繡之前就一直有些納悶,王管事對自家的態度似乎太好了些。這不符合他一貫的個性和作風啊。自家送他的是醪糟,又不是金條。即使討了張嬤嬤的喜,好像王管事也不該這種態度啊。

這里面肯定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不管什么事,只要對自家有好處,她都樂意接受。

二十日早飯后,三人穿戴一新,吳氏背著放有兩盆花的大背簍,又抱一個小壇子走在前面,錢亦錦背一個裝著小壇子的小背簍,一只手緊緊牽著妹妹,錢亦繡手里拎著一個放了繡品的小籃子,一起去村北口等車。

她們今天不止要去賣花和繡品,還會給張家送兩壇醪糟。

猴哥還想攆路,但錢亦繡不愿意帶它,怕再遇到強買它的人節外生枝。許諾給它帶好吃的、好玩的回來才把它哄住。

今天逢集,村北口已經站了幾個等車的人,背著挑著許多東西到縣城去賣。

錢亦繡三人剛在村口站定,就看見王良趕著馬車在遠處招呼他們。洪河對岸的人要去溪山縣城,也得過洪橋走花溪村旁的路,洪橋就是宋家出錢建的。

王良喊道,“我去宋氏糧鋪辦點事,你們若是去縣城就上車。”

這可好,是專車,還屬于奔馳一類的高檔車,又不要花錢。吳氏幾人在村人的羨慕下走過去,上了車。錢亦錦和錢亦繡笑著問好,“王大爺早。”

錢亦錦看到王良瞥了幾眼他手里的小壇子,笑道,“我娘又做了幾壇子醪糟,還說今兒晚上給你們送幾罐過去。”

王良笑道,“那敢情好,我娘正想那個味呢。”又好奇地問,“你們這是給誰送去的?”

錢亦錦道,“這是給保和堂的東家張老爺家送的。張老爺經常給我爺看病,我家沒有什么好東西,就這醪糟還算做得香醇,便想著給他們送兩罐。”

王良笑笑。暗道,沒看出來,這錢家雖然老弱病殘,卻極懂人情事故,連張老爺家都能攀附上。

錢亦繡沒有多說話,小屁孩也應該學著與人結交了。

牛車路過大榕村口時,遠遠看見許斧子站在肉鋪子前陰陰地看著他們。錢亦繡嚇得脖子縮了縮,又大聲地打著哈哈跟王良說起話來。

許家橫是吧?宋家莊子的人更橫!

馬車快些,半個時辰便到了溪山縣城。花市挨著城北,王良特意把他們送到花市口。還說,“你們若是想搭回程的車,下午申時前在城中的宋氏糧鋪找我。”

吳氏極高興,連連點頭說,“要搭,要搭,我們到時去找王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