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女有田有點閑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朝會

第二天。顧家。

自從顧長卻偷偷去了赤城縣后,顧家老夫人就一直有些郁郁寡歡。

一時覺得對不住他,一時又氣他這般固執不聽話,和自己不貼心。

再一想到自己的閨女,也遠在西北那苦寒之地,雖然外孫女和外孫女婿都是孝順的,可到底不比京城繁華舒坦不是?

越想就越難受,她這一輩子,兒女雙全,說來也是有福氣之人。

偏生和女兒還有小兒子親緣淡薄。

閨女還好,可這小兒子,真是讓她頭疼。

到底幾十年都不在身邊,就算再多的感情,在以前的顧長印的身上都消磨得差不多了。

真正相認后,除了心疼,其實相處起來,總是有些疏離。

顧家老夫人想著,給這小兒子成個家,在京城常住著,日常相處著,這感情不都是日日相處出來的么?

沒想到小兒子偏中了毒,還傷了那不得說的地方。

她又是恨老天不公,又是自責,就越發想讓小兒子能有個家,先不說孩子,有個女人知冷知熱的,將來等她這做娘的,還有兄長姐姐都去了,也有人陪著不是?

偏這小兒子不懂她的一片慈母心,居然就這么跑了,尤其是跑到閨女那邊去了。

這讓顧家老夫人又是欣慰,又是有些心酸。

孩子雖然找了回來,可這幾十年的時光卻找不回來了,到底母女、母子間不復親密了。

顧家大夫人是知道自家婆母這個心病的,可也沒辦法,只得日日來用言語開解著,讓顧家老夫人想開些才好。

今天剛哄得顧家老夫人略微展開了笑顏,正要傳飯,就聽得說老爺他們都回來了。

一股腦的都說要來見老夫人。

顧家大夫人心里疑惑,等見到顧長卿帶著一干子侄進來,臉上帶著笑容,就猜有什么好消息。

果然還沒等她問出口,顧子楷已經將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事情說了。

今日大朝會,才剛開始不久,兵部那邊就有事啟奏,說的就是赤城縣馬場一事。

宋重錦他們已經將馬場那些馬監和管事所犯之事,全部調查清楚,一條條的都列了出來,證據確鑿,并未冤屈一人。

還有他們設計妄圖對朝廷派去的接管主事之人痛下殺手一事,也事無巨細的稟告了上來。

這些涉事之人,都已經被關押在了邊防軍的營帳內,兵部也已經派人去接手,后續會將這些人押送進京。

后面還有一些馬場的損失,和核查后的真實情況。

簡直是觸目驚心,聞者動容。

陛下龍顏大怒,直接下旨,等人押解入京后,立刻讓三司會審。

要將他們背后的那些人全部都給揪出來,嚴懲不貸!

天子雷霆大怒,人人自危都來不及,誰敢出頭?

平日里跟宋弘交好的人,都忍不住對宋弘投去了羨慕的眼神,這家伙運氣咋就這么好?

兒子丟外頭快二十年了才認回來,沒操過心,沒生過氣,也沒給收拾過爛攤子,真是跟白撿一樣。

問題是,就這么白撿回來的兒子,居然還特么賊爭氣!高中二甲第一名就不說了。

被王家給弄到西北那地方去,本以為廢了的,當時也有人嘲笑過宋弘,這白撿回來的就是不靠譜。

這嘲笑的話還言猶在耳呢,人家那兒子,先是在去上任的路上順手就剿滅了盤踞了好幾年的水匪。

然后上任這才幾個月,就干凈利落的將赤城縣馬場那邊的人一窩給端了。

人家都說虎父無犬子!這宋家,簡直是父子一脈相承的兇殘!

多少人嫉妒得面目全非,這么給力的兒子,哪里還有?他們也要白撿一個回來。

甚至已經有人在考慮,將自家那年紀還小的兒子也丟出去個十幾年,等個十七八年后再認回來,說不得也能出息了?

當然跟宋家不對付的,比如齊國公一脈,還有阮家那邊,聽了這消息,臉色就十分不美妙。

沒想到還是低估了宋重錦,居然還真有幾分本事!

可若是眼睜睜的就看著宋重錦這么入了陛下的眼,他們也不甘心。

干脆就信口雌黃的挑宋重錦的毛病,什么宋重錦剛去沒多久,這么快就查出了馬場的貓膩,是不是其中有更大的貓膩?

還有這些證據,是不是真的?有沒有捏造的?會不會是宋重錦為了奪權,而構陷于人?

這話一出,宋弘能忍?

差點沒跟齊國公在朝堂上打起來,要不是旁邊的人拉得快,只怕齊國公就要被揍成豬頭了。

好端端的一場大朝會,幾乎成了鬧劇。

尤其是宋弘將齊國公和阮將軍給揍了,轉身還一臉委屈的求陛下給他做主,嘉獎嘉獎宋重錦。

簡直沒把齊國公和阮將軍給氣厥過去。

雖然陛下沒當場答應嘉獎宋重錦,可話里透露的意思,那也是頗為看重的。大有三司會審后,若真是證據確鑿,那宋重錦就是大功臣,自然不會虧待了他。

有了陛下這句話,宋弘也就趁勢下坡,謝過了陛下隆恩,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陛下對馬場那邊早就有想法了,更深層的,只怕是對邊防都有想法了。

宋重錦和馬場,不過是陛下試探的棋子,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宋重錦已經踏出了第一步,只要他繼續保持,恐怕將是陛下手里一把鋒利的刀,深受重用。

因此,一下朝大家都紛紛恭賀宋弘。

就連顧家,大家想起這宋重錦好歹也是顧長卿的外甥女婿呢,也頗為得了幾句恭賀。

宋弘倒是想跟顧長卿說說話,可顧長卿這個節骨眼,哪里肯跟宋弘多牽扯,也只淡淡的打了個招呼,就帶著子侄回家了。

這回了家,都是自家人,自然就不用繃著了,一貫嚴肅的臉上,也露出笑容來。

顧家老夫人和顧家大夫人聽了這話,都欣喜不已。

這算是難得的好消息,顧家老夫人樂得中飯都多吃了一碗。

更不用說,過了些時日,顧家當初送給赤城縣送年禮的人回來了,帶了好幾車的回禮不說,還有幾封家信和麻將。

看到家信里,張婆子說的話,顧家老夫人倒是轉過彎來,一想也是,京城人多眼雜,那么多人盯著,若真是不小心走漏了風聲,小兒子豈不是成了別人的笑柄?

還是出去,遠遠的尋大夫,人不知鬼不覺的。

又有王永珠說再找杜老太醫,商討個調養的方子出來,顧家老夫人就越發松了一口氣。

再翻看禮單上,都是赤城縣的特產,雖然也頗珍貴,可對于顧家來說,也不過就是看個新鮮。

倒是那麻將,得了顧家老夫人和大夫人的喜歡。

兩婆媳,先是帶著顧家二房的兩個閨女,先試著摸了幾圈,找到了其中的樂趣。

顧家老夫人有了麻將,每天也不喊睡不著,腦殼昏胸口悶了。

反而每天早上起來,就惦記著摸上幾圈,精神的很。

倒是顧家大夫人,也看出來這麻將的好處來,這大冬天的,女眷們難得出門,在家里,用這個解悶可不是正好么?

因此就動了心思,打算用這個模子再去訂做幾套回家來,年節下的請客,那些戲班子唱來唱去也就是那么幾出,大家都聽膩了,還不如擺上幾桌,大家打打麻將,又新奇又好玩呢。

誰知道讓管事的出去一打聽,才知道,這京城已經開了一家叫天工閣的鋪子,據說有后宮某位貴人的本錢。

專門定做麻將,有各色玉石的,有文雅一點的木頭竹子的。

已經在上層女眷中,悄然流行了起來。

顧家大夫人聽了,也就打消了心中那點子主意,只讓人買了幾幅麻將回來備用。

果然等到了年節下,每家宴請客人,雖然也請了戲班子,可都沒心思聽戲。

大多擺開幾桌,只聽得嘩嘩的碼麻將的聲音。

倒是成了京城一景,這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