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四六 父子爭風

逆宋_四六父子爭風影書

:yingsx四六父子爭風四六父子爭風←→:

趙匡正準備回府教育趙德昭,卻在前廳看到他正與李樂峰說話。

“趙德昭。”趙匡大喝。

趙德昭轉頭,急忙過來行禮:“父王。”

趙匡本是武將出身,又慣走江湖,不太注重細節,此時正在氣頭上,當場便教育趙德昭起來:“虧爾飽讀詩書,卻流連煙花之地,居然還要將風塵女子娶進門。爾如此行徑,實是有負圣恩,令趙家列祖列宗蒙羞。”

趙德昭被罵懵了,呆呆的看著趙匡。

趙匡卻繼續喝罵到:“還站這里作甚?還不滾去宋州就任?”

趙德昭傻傻的回到:“皇上有旨意,命我為翰林院承旨,無須就任地方。”

趙匡喝到:“且看看你這自命風流的樣兒,翰林院可是讀書人的地方,可不是眠花宿柳之地。”

“孩兒并未眠花宿柳。”趙德昭辯到。

趙匡眼珠一翻,又罵到:“還不快給我滾回去讀書,在這兒丟人現眼呢。”

趙德昭委屈的‘嗯’了一聲,轉頭便要出豐樂樓。

趙匡的喝聲成功吸引了前廳喝酒的一干人等,紛紛轉過頭來看熱鬧,其中以先前在游湖時被趙德昭折了威風的韓智興、向興洲一伙人更是興奮,恨不能趙家父子當場就打起來。

果如他們所愿,趙德昭走了幾步終于回過神來,轉頭看著趙匡說到:“父王,孩兒斗膽要說一句話。”

“你還有何好說。”趙匡兀自未消氣。

“父王,”趙德昭說到:“兒自命風流有辱斯文,父王卻也是國之重臣總攬朝政,不也一樣流連煙花之地么?”

“你,”趙匡舉起手,卻又不甘的放下來,暴喝一聲:“回府。”只剩下趙德昭呆立在當場。

有好事的問到:“這是怎么回事呢?”

韓智興、向興洲等人放肆的大笑:“能怎么回事,父子倆爭風吃醋呢,虧得一個是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王者,一個是飽讀詩書的翰林,哈哈哈。”

趙德昭羞怒的瞪了韓智興一眼,轉頭匆匆離去。

回到家中,趙德昭越想越羞,越想越氣,更想不通父親這把年紀了,竟還學人尋花問柳,偏偏問的還是他的意中人。

此事若傳了開去,恐會令父親威名大大受損,這樣他便坐實了不孝子的名聲。

經此一事,嘉敏是不用再想了,而且以后一輩子都會活在韓智興、向興洲等人的指指點點中。

想來想去,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趙德昭鬼使神差的解下腰帶懸于梁上,踩著凳子將腦袋伸了進去。

回府之后的趙匡漸漸冷靜下來,想不到竟為了一煙花女子,大庭廣眾之下斥責趙德昭。

況且趙德昭說得沒錯,作為國之重臣,一樣流連煙花之地,卻是有何臉面責難后輩?

趙匡越想越悔,急忙往趙德昭的房間來。

“大郎,大郎。”趙匡輕聲喚到,回答他的卻似有什么東西掉地的聲音。

趙匡推開門,卻見趙德昭掛在梁上正蹬腿呢,趕緊一步飛過去,砍斷腰帶將他放了下來。

好在趙德昭才剛剛掛上去,喘了幾下之后緩過來了。

作為江湖氣十足的人,趙匡是只吃軟不吃硬的。

眼見趙德昭如此,他出離憤怒了:“趙德昭,你竟做出自戕的事來,你置為父于何地?”

這個節骨眼兒上,趙匡誤會趙德昭爭風吃醋不成,以自殺相威脅。

趙德昭眼淚不住滑落:“父王,孩兒不孝,令父王威名受損,孩兒唯有一死以謝天下。”

趙匡喝到:“你死倒簡單了,天下人當如何評說為父?為爭一煙花女子,逼死兒子?”

“若孩兒死了,天下人自不會再談論此事。”趙德昭哭訴到。

趙匡不住皺眉:“值得么?為一煙花女子,竟要死要活的。”在他看來,子不類父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失敗。

想他趙某人一條哨棒等身齊,打遍天下無敵手,生個兒子文弱不說,還動不動要死要活,真真讓人失望之極。

“嘉敏不是一般的煙花女子,”這時候趙德昭仍不忘為嘉敏辯護:“她在豐樂樓,是賣藝不賣身的,連皇上都知道,她一直守身如玉。”

“皇上,”背地里趙匡是什么都敢說的:“你就是跟著皇上讀書讀傻了,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心思,皇上有花蕊夫人,你正好納嘉敏進府,君臣雙雙做一對風流才子。”

“我告訴你,”趙匡喝到:“別做這白日夢,有我在一日,絕不允許你納煙花女子進府。”

“還有,你若敢再自尋短見,我便帶著你娘,還有兩個弟弟,一起隨你而去,免得留在世上遭人唾棄。”

趙德昭這是求死不能,生卻也不能好好生。

當日柴宗訓未點破之時,只將這愛慕之心藏在心里。如今既已點破,愛而不得,卻是人間最苦的事情。

自見了嘉敏之后,趙德昭便是連妻子王氏也很少理會。

那王氏乃先副宰相王溥之女,與趙德昭是指腹為婚,自小便三從四德,溫良恭儉,眼見在丈夫這里不受寵,便日日跟著同樣不受寵的婆婆王氏夫人吃齋禮佛。

恰好近日王氏夫人身體不大好,倆婆媳便一同住在家廟里,以至于連趙氏父子爭風吃醋都不知道。

在家郁悶幾日,這天家丁前來敲門:“公子,公子。”

“別煩我。”趙德昭慍怒到。

“公子,”家丁說到:“豐樂樓主事李樂峰求見。”

趙德昭一把站起來:“快傳,快傳。”

趙德昭在小廳里奉茶候著,李樂峰進來見禮到:“見過公子。”

“李主事休要客氣。”

李樂峰抬起頭來:“幾日不見,公子怎地清減成這樣,若被嘉敏姑娘瞧見,定是心疼的不得了。”

趙德昭根本不在意這些,只問到:“嘉敏近日如何?”

“謝公子記掛,嘉敏姑娘近日對公子也是思念得緊。”李樂峰說到:“那日我與嘉敏提及贖身一事,原來嘉敏對公子亦傾慕許久,只是礙于身份不便表露。如今既是郎有情妾有意,自然是好事一樁了。”

幾句話說得趙德昭心花怒放,那李樂峰卻又忽地面帶難色說到:“只是如今宋王不同意,今日在下是趁著宋王上朝才敢來送消息。嘉敏姑娘說了,謝公子的深情厚意,若是此生不能廝守報答,來世便是做牛做馬也要陪伴在公子身邊。”

雖然這時候早已禮崩樂壞,但對讀書人來說,還是非常看重孝字的,況父親身為宋王,趙德昭不由得猶疑起來。

李樂峰面色一轉:“其實說起來也沒啥,不過是宋王也囑意嘉敏姑娘唄,要知道宋王可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不正說明嘉敏姑娘色藝雙絕么。”

“在下讀書不多,正好有幾個問題要請教公子。”李樂峰又變了話鋒。

趙德昭被他說得云里霧里,只問到:“什么問題?”

“請教公子,那大唐的高宗李治,明皇李隆基,史書評價如何?”

趙德昭想了想:“高宗承接貞觀之治,勘定西域,外圓內方,膽大心細,不失為明君,為人所稱頌;明皇以雷霆手段掃清朝堂妖氛,將大唐帶到新的高度,若非后期寵幸佞臣導致國中大亂,聲名必不下于其祖。只是李主事為何突然問起此二人?”

李樂峰說到:“那高宗李治,承接的不僅是貞觀之治,還有父妾武氏;明皇雷霆手段掃清妖氛外還奪了子媳,史書以及公子都給予正面評價,相比于公子與嘉敏,根本就不算事兒。”

聽到如此說辭,趙德昭還真有些心動,李樂峰又趁勢說到:“若公子首肯,在下可為公子置一別院,令嘉敏暫住其中,金屋藏嬌,豈不美哉。待來日宋王憐惜公子,同意納嘉敏入府,到那時豈不皆大歡喜。”

趙德昭喜笑顏開:“如此便有勞李主事了。”

連日來本就因趙德昭也喜歡嘉敏而煩心,偏偏皇上糧草又催得急,趙匡更是煩上加煩。

這一日朝會結束,趙匡又不由自主的來到豐樂樓。

每次煩心的時候到這里,嘉敏這個溫婉的可人兒都會耐心的聽他抱怨,還會不時的安慰激勵,甚是得他的心兒。

若被趙德昭納了去,成了兒媳,到哪里再找第二個嘉敏?

這一次不容通報,趙匡便徑直來到小院,卻見大門緊鎖,不見嘉敏的身影。

院中婢女見到趙匡,急忙行禮。

趙匡問到:“嘉敏姑娘呢?”

婢女答到:“回宋王,嘉敏姑娘日日將自己關在房中,已經數日未出門了。”

趙匡連忙上前輕敲大門:“嘉敏姑娘,姑娘。”

屋中傳出嘉敏的聲音:“是宋王嗎?宋王恕罪,恕嘉敏不能接待。”

趙匡按捺住不耐煩,問到:“這卻是為何?嘉敏姑娘不舒服嗎?”

嘉敏說到:“宋王,公子已與李主事商定,納嘉敏為外室,為宋王威名計,還是不要相見的好。”

“這個畜生,”趙匡出離憤怒了:“書讀到狗肚子里去了,竟還想著納外室,看我不打斷他的腿。”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