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一二六 收歸南漢

逆宋一二六收歸南漢_wbshuku

一二六收歸南漢

一二六收歸南漢

進入二月,劉鋹提心吊膽的關注著周師動態。

不管是哪個方向的周師,都能在一天之內抵達穗都城下。

城內財寶已被搜刮一空,劉鋹將所有象軍都布置在皇宮周圍,只等著周師來攻城,象軍抵抗,他好趁亂逃到船上,這是他苦思已久的‘聲東擊西’之計。

但直到初三晚間,得到的軍報仍是三路周師皆按兵不動,絲毫沒有攻城的跡象。

到了讖語預言的二月初四,所有南漢軍皆嚴陣以待,但軍報還是周師未動。

劉鋹倒有些不想走了:“太師,太尉,朕觀周師不過聲勢嚇人而已,若真有攻城實力,他豈肯遷延?”

李托現在不想接話了,接話也沒用。

倒是龔澄樞,因為上次在大崩崗被周師陰出心理陰影,開口到:“皇上,周師越是按兵不動,臣越覺有陰謀,目下船已齊備,不如暫且在船上避避,待明日再回城如何?”

既然周師不攻城,劉鋹躊躇滿志起來:“朕豈是那等貪生怕死之輩,朕要留在城中,守住我劉氏宗廟。”

話音才落,幾個太監匆匆跑了進來,最前頭的那個甚至因為跑得急,差點被絆倒。

劉鋹喝到:“豈有此理,怎地一點規矩都不講?”

“皇上,”太監喘著氣說到:“皇上,不好啦。”

劉鋹瞬間緊張起來:“周師攻城了?”

“周師,沒有,沒有周師。”太監因為喘氣,說話斷斷續續。

沒有周師,劉鋹又來了底氣:“爾等何必如此慌張?天塌下來有朕。”

太監終于喘了過來,能夠連續把一句話說完:“皇上,不好啦,大內總管陳樹大開動珍寶船跑啦?”

“什么?”劉鋹大喝:“快,快隨朕去追。”

一行人沖出皇宮,劉鋹又大喝:“象軍,調象軍去追。”

原來劉鋹搜刮穗都財寶裝了十數大船,交由太監總管陳樹大船上鎮守。

這陳樹大眼見南漢大勢已去,想周師攻入城中,劉鋹必不得活命,索性把心一橫,開動船隊準備逃至海外。反正有這么多珍寶,定然在海外能活下去。

象軍雖沖鋒陷陣厲害,但行軍卻沒那么快,待追至水邊,已不見船隊蹤影。

劉鋹急忙征調船只,欲將象軍上船追擊陳樹大。

然象龐然大物,并非輕易就能上船,整營軍士弄了好半天,才讓幾頭象上船。

此時又是象又是船又是兵士,碼頭一片亂哄哄。

慌亂間不知何處響起一聲高呼:“周師攻城啦,快逃啊。”

后續的南漢兵有些欲跳水,有些欲上岸,擠來擠去都掉進水里。

而那些還未上船的象軍,因無指揮,有些上船有些上岸,也是相互擠來擠去,踩死無數南漢兵。

好一陣慌亂之后,劉鋹才緩過勁來,此處乃入海口,周師攻城當不在此處。

正要下令眾軍安定的時候,岸上一人直指水面:“看,周師艦船。”

劉鋹抬頭望去,卻見水面上烏泱泱的一排艦船,船首旌旗上一個大大的‘楊’字。

“快,快,”劉鋹大喝:“快去通知城內各營,速來守住港口。”

話音才落,便又有人大叫:“羊頭二四,白天雨至,周師果然在這一天從水上攻來啦。”

又有人大叫:“周師來啦,劉氏完啦,劉氏完啦。”

聽到這話,港口上的人竟然只顧著逃命,一哄而散。

劉鋹此時哪還想著抵抗,帶著一干人等匆匆逃回皇宮。

艦船靠岸,正是背嵬軍楊業。

楊業一路自弗南出境,穿越百越之地大山,與當地夷族合作,征得戰船下水,沿著海岸線東行,早于十天前便已到達獅子洋,單等二月初四這一天靠岸攻城。

這一路行軍,除了楊業自己隨機應變外,還有柴宗訓派慕容德豐的指點。別人不知,柴宗訓卻知百越之地是可以下海的。有人指路,比什么都好用。

慕容德豐也曾好奇柴宗訓是如何得知百越之地可以下海,柴宗訓推說在宮內一本典籍上見過給瞞混過去。

楊業帶著背嵬軍登岸,一路未遇絲毫抵抗便到達南漢皇城外。

此時城里到處都是‘羊頭二四,白天雨至’的讖語,劉鋹前幾日才將城內搜刮一遍,有恨其入股的城內民眾,竟然抬著酒肉前來犒軍。

莞郡、南海郡、花縣三路大軍也于初四拂曉開拔。

先前為避免穗都守軍太過戒備,妨礙楊業登陸,柴宗訓一直壓著三路大軍不讓出發。

按日程楊業應在準備登陸,所以必須盡快趕到穗都城下。

城頭守軍見讖語應驗,士氣早已喪失殆盡,見到周師攻來,紛紛舉手投降。

皇城內的劉鋹不停轉圈,嘴里嘟囔著‘怎么辦?怎么辦?’

李托和龔澄樞二人低著頭不說話,還是劉鋹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實在看不下去,小聲到:“皇上,為今之計,唯有死節。”

劉鋹抬起頭瞪大眼睛:“死節?”

小太監說到:“皇上,君王死社稷,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奴婢愿與皇上一同付死,做鬼也服侍皇上。”

劉鋹連連后退:“不,不,朕還年輕,朕不能死。”

李托接話到:“皇上既不愿死,不如盡早投降。先前西蜀,荊南,朗州降中原后,皇帝一直頗為禮遇,皇上不如效其故事,交出府庫圖冊投降。”

只要能活命,劉鋹倒果斷得很:“那便投降吧。”

劉鋹帶著龔澄樞、李托等一干文武,以及后妃太監,出了皇城向楊業投降。

至此,南漢乃平。

總計南漢自劉隱據穗都,至劉鋹亡國,共五主,計六十五年。

柴宗訓率著大軍進城,想前世,畢業之后這里便是他打工的第一站,沒想到千年前是這個樣子。

楊業押著劉鋹及南漢相關人等向柴宗訓獻俘,劉鋹率先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柴宗訓淡淡到:“劉鋹,似你這等荒淫殘暴,早該亡國,朕此來吊民伐罪,你安敢反抗?”

劉鋹不住磕頭:“皇上饒命,臣不知天高地厚,妄圖反抗王師,懇請皇上看在臣未毀壞穗都,懇請皇上饒過臣一命。”

柴宗訓冷笑一聲:“劉鋹,你求錯人啦,你的命不在朕手上,朕答應過李煜,將你俘獲之后送交南唐,屆時你是生是死,全憑李煜發落。”

一旁的韓通勸了一句:“皇上,且留劉鋹一命,收歸各藩屬民心。”

意思是不要殺劉鋹,到時候收歸其他藩屬國,不至于遭到拼命抵抗。

柴宗訓淡淡一笑:“目下藩屬國只剩南唐與吳越,朕無須做給誰看,況眼下剛收歸南漢,撫境安民、王師休整尚須時日,且先用劉鋹性命穩住李煜再說。”

“皇上,臣有本奏。”楊業出列到。

柴宗訓笑到:“太尉又立新功,可喜可賀,未知太尉有何事?”

“皇上,”楊業說到:“劉鋹命太監將穗都財寶裝船,準備偷運出境,此時寶船已被臣截獲正停在碼頭,皇上可移步一觀。”

柴宗訓對這些興趣不大,只說到:“若是搜刮的民脂民膏,盡數奉還,若是南漢宮中已有之物,盡數運往汴梁。”

“臣遵旨,”楊業拱手到:“皇上,臣還有一事,此次為不露我軍行跡,求得沿途夷民不報與南漢朝廷,又為征得戰船下海故,臣擅自做主與百越之地夷民達成盟約,五年不征百越之稅。”

柴宗訓深吸一口氣:“百越夷民本就窮苦不堪,此次順應天命協助王師,實該大大褒獎,那就五年不征稅吧。”

楊業叩首到:“臣替百越夷民叩謝皇上天恩。”

“除了不征稅之外,”柴宗訓說到:“朕還要派遣能臣干吏前往百越,協助吐司治理地方,凡有官員欺壓百姓者,朕定斬不饒。”

“皇上,”韓通又勸到:“百越窮苦之地,任其自生自滅便可,何須費這許多心思。”

慕容德豐突然冒出頭來笑到:“魯王有所不知,若能治理好百越之地,便能輻射安南、暹羅等藩屬國,便如保存好穗都城輻射海外諸國一般,皇上這是志在四海。”

柴宗訓也笑到:“知我者,慕容兄也。”

慕容德豐說到:“若能經營好百越,將來可自此處出兵滅大理國,便又可輻射驃國、吐蕃等地;等到那時,再收歸西域各國,我大周版圖將遠超漢唐。”

柴宗訓哈哈一笑:“慕容兄,你把朕的話全給說了,朕已經無話可說啦。”

慕容德豐有些動情:“皇上,臣榮幸,能夠參與此等萬古流芳的盛事,臣由衷的榮幸。”

柴宗訓不太喜歡煽情,便轉移了話題:“太尉,你先進的城,可知‘羊頭二四,白天雨至’這句讖語自何處傳起?”

楊業想了想:“此事臣正想問皇上,莫非董指揮的密探已先一步潛入穗都城內,故意傳播此讖語蠱惑人心,所以臣才一路未遇絲毫抵抗到達皇城。”

既然楊業也不知情,柴宗訓轉而問到:“劉鋹,你可還識得那日解讖之人?”

劉鋹茫然半天:“回皇上,臣不記得了。”

李托連忙討好到:“皇上,臣還記得,那測字的皮膚黝黑,倒不像是讀書人。只是那日解讖之后,他再也未在御街出現過。”

楊業接話到:“今日碼頭之上,又是誰先喊的讖語呢?”

李托搖搖頭:“當時碼頭上一片慌亂,臣未注意到。”

慕容德豐說到:“管他是誰呢,反正是友非敵,到時他自然會出現的。”

柴宗訓說到:“咱們受了人家這么大幫助,總該找出人來謝一聲。”

“皇上,”慕容德豐勸到:“若是欲讓皇上表達謝意,其人自會出現,皇上不必太過于掛懷,眼前且先撫境安民,穩住局勢,才不枉人家幫我們一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