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五〇八 奪情起復

五〇八奪情起復_逆宋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五〇八奪情起復

五〇八奪情起復←→:

按照規制,官員雙親去世,須丁憂三年。

但這時候還沒有程朱理學,丁憂只對中下極官員起到作用。

畢竟像他們所處的位置,守孝三年沒多大影響。

但朝中大員,即便丁憂,也是在家里辦公,更多時候都是奪情起復。

趙匡才剛剛入土,銀行系統官員便集體上書,要求讓趙德昭奪情起復。

柴宗訓自然應眾官員之請,下召命趙德昭奪情。

趙德昭當即上書表示,我爹尸骨未寒,我悲痛萬分,一定要替他守孝。

接下來換朝中官員上書,柴宗訓再次下召。

趙德昭又表示我的心情很悲痛,無法處理政務,請皇上另擇賢能。

接著官員第三次上書,柴宗訓其實頂討厭這套做法。

你趙德昭假客氣,要是我真的以人倫之說駁回了群臣的折子,看你怎么辦。

當然,這只是想想,畢竟柴宗訓甩手掌柜做習慣了,銀行這么大攤子事,別人還真不一定搞得定。

就在柴宗訓再次準備下旨的時候,董遵誨卻神神叨叨的說到:“皇上,外間有流言,宋王的死很可疑。”

柴宗訓問到:“怎么說?”

“回皇上,”董遵誨說到:“當日宋王病重之時,只有趙德昭一人在場,外間的下人只見燭影搖紅…”

“斧聲燭影是不是?”柴宗訓站了起來。

董遵誨詫異到:“皇上莫非已收到密報?”

想不到啊想不到,趙光義已死了二十年,趙匡還是死于斧聲燭影,這是他逃不掉的宿命啊。

雖然史書上沒有留下直接的證據證明是趙光義殺了趙匡,但柴宗訓堅信趙光義就是兇手。

由此看來,趙德昭弒父啊。

但他瘋了嗎?趙匡雖然因病失去了宰輔的位置,但宋王的名頭還在,那也是跺跺腳,朝中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有他的余蔭,趙德昭在朝中便可如魚得水。

殺了趙匡,對他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當然,趙匡一死,林彥升連忙上書四不放過檢查通過,可以復工。

但鐵路和銀行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且為了一條鐵路,犯不著弒父,而且還是權傾朝野的父。

柴宗訓想不明白其中的蹊蹺,只說到:“趙德昭奪情起復之事須暫緩。”

董遵誨可是和趙家父子都不太對付的,如果趙匡死了,同時又扳倒趙德昭,何樂而不為?

“皇上是要調查宋王死因么?”董遵誨有些興奮。

正史上調查不清楚的事,柴宗訓不想浪費時間,又讓朝中腥風血雨。

“逝者已矣,就此讓他入土為安吧。”柴宗訓說到:“可召趙德昭前來,朕要親自問他。”

“皇上,宋王遭逆子弒殺,如何入土為安?”董遵誨對到:“且趙德昭如今有孝在身,不適合入宮。”

“你去安排一下,找個僻靜地方,朕要見趙德昭。”

這個年代,忠臣必是孝子,孝子必是忠臣。

趙德昭以為在起復之前,皇上要找他談談話,于是仍是一副悲戚的樣子前來赴約。

“小趙,”柴宗訓開口到:“今日約你前來,我不是皇帝,你不是臣子,咱們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趙德昭有些慌:“皇上,君臣之禮豈可亂。”

“今日所言之事,與君臣無關,是我作為朋友規勸你。”

“請皇上示下。”

“我問你,宋王究竟是病逝,還是有其它原因導致薨逝?”

趙德昭眼神悲戚,沒有一絲變化:“皇上是否聽到什么風言風語?”

“我的確聽到了,但我不打算將此事擴大,但我想要一個真相。”

“皇上,”趙德昭解釋到:“父王曾是大周第一猛將,一根哨棒等身齊,打遍天下無敵手。”

“即便臥病兩年,但痊愈之后仍有八分功力,臣雖粗通武藝,卻如何是對手?”

“臣知道外間盛傳燭影斧聲,但那時父王一口痰卡在喉嚨,憋得難受拼命掙扎,打翻了燭臺,推倒了柱斧,臣雖心焦卻束手無措,只得開門叫人。”

“待府上家眷到時,父王已然駕鶴西去,臣欲辯無處辯,只得任流言四起,臣自家問心無愧便好。”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