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五一八 踹營

逆宋_五一八踹營影書

:yingsx五一八踹營五一八踹營←→:

李繼隆率軍出臨潢府北,一路果然見到有扶桑大軍殺戮的痕跡。

如果契丹太后和皇帝是從此路線撤走,后果不堪設想。

李繼隆甚至連覺都不敢睡,日夜兼程往前追去。

一路上伏尸千里,簡直臭不可聞。

為避免瘟疫發生,李繼隆不得不沿途派人打掃。

初始接到皇上不留一個活口的圣旨,李繼隆還在擔憂這樣將增加勝績的難度。

畢竟知道活不了的話,扶桑軍定會抵抗到最后一刻。

但沿途不論老幼,一個活口都沒留,李繼隆與劉光義等人有同樣的想法。

扶桑人,的確該死。

心急如焚的向前追去,驀地路徑卻熟悉起來,原來大軍行到了敖牛山。

說是山,并不是一座山峰,而是無數連綿不絕的百丈丘陵組成,翻過這些丘陵,便是遼東北端的常春州。

早知如此,倘從遼東進軍,當比現在快得多。

因是丘陵地形,四處都是山谷,但仍可見死尸。

山谷中通風差,更易導致瘟疫,李繼隆不得不再次停下腳步埋葬契丹百姓尸體。

還好谷中土質松軟,挖坑比較容易。

雖日夜行軍,將士倒也沒什么怨言。

倘有禍事,李繼隆雖是主責,但各營統領誰也逃不了責任。

更何況從眼皮子底下看著扶桑軍穿過遼東入侵契丹,對所有遼東軍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一直忙到半夜,終于將方圓左近的尸體埋葬,將士們松了口氣,入營寨休息。

李繼隆一如往常,安排外圍崗哨。

副將李寶吉說到:“大帥,此處連活口都沒有,如何會有敵襲?不如讓將士們休息一下吧。”

“不行,”李繼隆說到:“安營扎寨,明崗暗哨乃天經地義之事,豈可因無活口便荒廢?”

李寶吉勸到:“此刻扶桑人怕是在前面拼命追擊契丹人呢,怎會知身后有追兵?”

李繼隆說到:“此處距離遼東甚近,扶桑人必有防備,還是小心為是。”

“寶吉若累了,可先行休息,今晚本帥親自查哨。”

待兵士入營,已是三更,每日五鼓便須造飯,實際上休息不了多久。

李繼隆仍在外圍查哨,還好將士們憋著一股氣要找回臉面,沒有一個人偷懶。

夜風吹過,山上樹葉嘩嘩作響。

在遼東聽慣了山風的李繼隆耳朵動了幾下。

莫不是大蟲?

遼東這塊寶地,除了冬天冷一些,物產真的不要太豐富。

李繼隆解下步槍,豎著耳朵聽了聽,朝山上放了一槍。

槍聲驚動哨兵,全都解下槍來。

李繼隆正要上山看看獵物中槍沒有,山上忽地火花一閃,一聲巨響,耳邊樹葉被打得噗噗作響。

這聲音李繼隆再熟悉不過,是火銃。

“敵襲,敵襲。”李繼隆轉頭大叫:“列陣應戰。”

“轟,轟…”連續的火銃聲響起,不須李繼隆繼續呼喝,將士全被驚醒。

山上黑影如潮水般沖下來,營中兵士也已列陣。

槍銃對戰,不須短兵相接,場面也蔚為壯觀。

黑夜里一串串火光,照亮兩邊陣地。

甫接觸時不知深淺,但真打起來之后步槍太占便宜。

火銃射程不過三百步,步槍射程卻在千步。

且火銃后繼乏力,步槍卻穿透力強,本方陣地鮮有人受傷,對面卻慘叫連連。

對戰不過半個時辰,火銃陣地響聲越來越少,李繼隆知道對方在組織撤退。

如此機會,豈能讓敵方逃走。

李繼隆率先跳出掩體:“將士們,隨我沖啊,不要放走一個扶桑人。”

遼東軍積累多日的怒火終于找到發泄點,對面殿后的軍隊瞬間被淹沒。

李繼隆謹遵圣旨,一個活口也不留,大軍也無須他調動情緒,拼了命的向前追去。

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竟追出四五十里地來,一路皆是扶桑兵的尸體,只有少數逃到了山谷之外。

李繼隆不依不饒:“追,繼續追。”

副將李寶吉勸到:“大帥,此不過陰謀踹營的一撥人馬而已,前面定然還有扶桑大軍。”

“既有了扶桑軍蹤跡,他們定跑不掉。將士們追了一夜,早已疲憊不堪,不如稍做休息,恢復體力后再行追敵。”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