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你想朕了
小說:作者:Miss故虞
“那宋大人正是出賣了自己,才能在皇帝那里得到榮寵”說道激動的點,那店小二渾然忘記了自己面前坐的人之一就是事件的主角,一陣擠眉弄眼
“當今皇上不女子,但是在龍陽之事上,卻是好手”
聽見店小二的話,宋宓頓時一頭黑線。
看來大恒的言論環境真的是太寬松了誹謗當今天子竟然一點都不怕掉腦袋
謝清晏的臉色也不太好看,他知道宋宓是個女子,根本不可能去滿足皇上的“龍陽之好”,但是消息傳成這個樣子,單只靠老百姓的猜測,他是無論如何的也不相信的。
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瀾
這個結論,謝清晏能得到,宋宓也能得到,看出了謝清晏的緒,宋宓拍了拍謝清晏的肩膀,笑道“韶之不必擔憂,那些該給我拜帖的學子,恐怕一個也跑不了。”
大恒學子在科舉前基本都會給主考官和有聲望的官員投拜帖,叫做“投貼問路”,因為哪怕科舉成績不佳,若能入了這群人的眼,提攜一二就前途無量。
從某種程度上,每一年朝臣收到的拜帖數量也表示了他的聲望程度和天下學子的認可度。
雖然宋宓對于今聽見的事無所謂,但是鬧了這樣一出,謝清晏也不想和宋宓在這里吃飯堵心,索離開了。
隨便逛了逛,回到翰林院,看到翰林院一群傻小子一絲不茍的把那沉重的麻布袋舉起又放下,宋宓頓時覺得心明媚起來。
也不知道為什么,明明她前世和翰林院沒什么瓜葛,今生她在翰林院也沒有待多長時間,但是就是對翰林院的人特別親切,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歸屬感。
或許是因為,翰林院,是季珩發展的地方,是唯一右相和左相插不上的手的地方
看見宋宓的到來,不少翰林院人默默選擇了無視。
哼,書生雖然清高,但是不代表不記仇累都累死了,他們可不會忘記,罪魁禍首就是面前的翰林大人
看出了這群書生的小緒,宋宓唇角微挑。
誰說文人都是老狐貍,心思九連環的這群翰林院的人,大多都還年輕,都是從科舉中走出一心效力國家的人,稚氣未脫,倒也可的緊。
回到自己獨有的廂房,看著廂房書桌之上除了文房四寶便空空如也的桌面,宋宓頭疼扶額。
不管誹謗她和皇帝這一手到底是誰干的,但是不用說,實在是太高明了
文人都有一個毛病,清高,無論真清高還是假清高,但是在外人都十分惜羽毛,她知貢舉本來就脅迫朝臣才成功的,這一下,更加名不正言不順了。
這樣想著,宋宓心中更惱了。
無論是清黨還是佞黨,都太閑了些吧天天沒事想著對付她一個正五品的翰林學士,蛋閑的疼么
看來,該給他們找點事做了
正當宋宓游離天外的時候,溫隱的聲音忽然從外面傳來“大人,下官有事要稟報。”
“進來。”
走了進來關上了廂房門,只剩下兩個人的時候,溫隱才道“子期,有人投來了拜帖。”
宋宓一怔,她正頭疼沒人投拜帖,導致她這個主考官名不正言不順呢,就有人投了
溫隱又補了一句“那個人說是他是大人在申州的舊識,名喚杜。”
悠遠的記憶打開,當年宋宓還在擔任申州縣令的時候,手下有個叫杜的主薄,現在,應該已經把蕓娘娶到手了吧
而且,她整治原申州縣丞,最后離開的時候,把申州縣丞的位置給了杜,按理來講,他應該老老實實在申州做官了,來京城做什么還投了拜帖
通過宋宓的神,溫隱就知道這個杜確實是宋宓的舊識,因此便把拜帖遞給了宋宓。
接過溫隱手中的拜帖,宋宓草草翻看了一眼,神色古怪。
拜帖之上,寫了三首詩。這可是科舉學子才會寫的拜帖,為的是通過才氣征服官員,以便后提攜。
杜可是個在申州當縣令的,來和科舉學子一樣湊什么鬧
將手中的拜帖放到了桌子之上,宋宓向后一倚,靠在座椅之上,問道“不隱,這帖子是誰給你的”
“不久前我和李一起出去上街,一個看起來十分富貴的女子直接攔住了我,把這帖子給了我,委托我一定要把帖子交給大人”這是事實,溫隱也沒隱瞞。
那個女子應該就是蕓娘了。能從溫隱這里下手,想必是知道溫隱和自己的關系,一個才從申州來到京城不久的人,能得到這么多消息,看來蕓娘的生意沒白做。
但是,宋宓的關注點卻不在這里,她體微微前傾,上上下下打量了溫隱一眼,饒有興致的問道“李,是誰”
騰的一下,溫隱的臉有些漲紅,故作淡定的說道“就是李編修,大家都這么喚他,所以我也這樣叫了。”
“是么”如果剛才宋宓只是三分感興趣,現在已經成了五分,她笑容頗為狡黠,眼中閃過一抹狹促“如果我沒有記錯,你在入翰林的第二,曾經委托我去尋一本叫做游仙窟的書籍”
說都點到這個地步了,溫隱再裝傻就有些不夠味了,因此干脆坦率的說道“我入翰林第一天,恰好遇見李編修看游仙窟,為了更好的融入翰林,我推薦了這本,結果從此這名號就跟著他了。”
宋宓摸了摸下巴,知道溫隱說的話注水成分太大,但是又怕她惱羞成怒,索揮了揮手,打趣道“行了行了,你和你的李走吧,此時此刻,恐怕他正在外面等著吧”
一句話說的溫隱落荒而逃,廂房外隱隱傳來男子的低問聲“怎么了”
溫隱似乎含糊的回了一句什么,但是聲音越拉越遠,宋宓也聽不清了。
托腮敲了敲面前的拜帖,宋宓有些走神。
雖然才出宮沒多久,她就很想念宮里那個不靠譜的家伙了,怎么辦
正當這時,宋宓忽然聽見廂房傳來一句暗含笑意的聲音“你想朕了”章節內容正在努力恢復中,請稍后再訪問。
Copyright©梧州中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