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嫡女的逆襲

045 偷雞不成蝕把米

045偷雞不成蝕把米

“嬤嬤,咱們幫幫春曉吧。我最喜歡助人為樂。”杜齊好的聲音,十分溫柔爛漫,臉上的笑容更是醇厚幾分。旁邊的杜嬤嬤卻清楚她家姑娘的心思,回道:“姑娘放心,春曉那丫頭,怕是樂意后半輩子,有個結實的依靠。”

“嬤嬤說得對,夫人沒進門,她得了春暉表兄的寵愛,是先一步站穩了腳跟。往后,不管是人老珠黃,還是‘色’衰而愛馳;總歸,下半輩子,有個子女做依靠。”杜齊好能想像的到,春曉這個通房丫環的心思。所以,她非常樂意,景春暉的后院,永遠無寧靜的一日。

杜齊好心里明白,她是給了別人選擇,等著結出“美味”的果實。

夕食后,景春瑜臉色份外難堪的回了集錦閣。她的生母杜氏,同樣是臉色不爽。景小瑩在回到杜府后,就是知道了杜府內,氣氛尷尬的原由。所以,對于景春瑜的暗中吃虧,景小瑩心中偷樂,面上裝了一幅冷板臉,怕萬一惹了嫡母的注意,被掃了臺風尾巴。

在景小瑩回了東側屋時,景春瑜還在生母杜氏的房里。

此時,景嬤嬤是領著女兒春曉,給景春瑜母女跪了下來,說道:“夫人、姑娘,是春曉這丫頭壞事,請夫人、姑娘責罰。”

對于奶娘景嬤嬤,景春瑜總歸要給兩分臉面的。再說,現在老夫人杜景氏,都是面上把春曉賞給了景春暉,景春瑜和生母杜氏,自然不可能反駁了長輩的意見。

“嬤嬤,你老先起來吧,有事情咱們慢慢說。我和娘,自然是信任嬤嬤,還有春曉的。”景春瑜是再不高興,也得忍了心頭血,混著打落的牙齒,往肚子里吞啊。

“起來吧,姑娘都發話了,還要我親自請嗎?”杜氏知道好歹,便再是氣壞了,也沒有下了女兒景春瑜的顏面。雖然,杜氏的語氣,還有話里的意思,客氣是沒有半分的。

“謝夫人,謝姑娘。”景嬤嬤和春曉母女,同聲謝了話道。

“嬤嬤,我和娘都知道,春曉得了外祖母的恩典,成了堂兄的親近人。往后,春曉不在身邊,我和娘雖然是舍不得,卻不能擔誤了春曉的前程。”說著話時,景春瑜從頭上取下了一支小銀釵,釵上更有一顆耀眼的大珍珠。

“一些心意,春曉,你往后便是好好侍候堂兄。”叮囑了此話后,景春瑜把她取下的小銀釵,插在了春曉的頭上。

“姑娘,這支釵,您最是喜愛。而且,如此貴重的東西,春曉這丫頭,哪能用得起......”景嬤嬤知道,那銀釵是上好的細銀打造;銀釵上的大珍珠,更是難得的寶貝。所以,自然是想拒絕了這份,對于她這等下人來說,貴重的大禮。

“嬤嬤,你老‘奶’大了我,春曉又是你老的女兒;咱們這般親近的關系,這支釵春曉自然得收下。若是不收下,豈不是辜負了我的一點心意嗎?”景春瑜勸了話,景嬤嬤瞧了杜氏一眼后,見著杜氏沒有嘮叨,便是沒有再多話拒絕了。

春曉自然是愛幕著景春瑜賞的珍珠銀釵,忙是歡喜的謝了恩。

隨后,景春瑜是讓景嬤嬤送春曉,出了集錦閣,讓景嬤嬤母女二人,說說私房話。

在景嬤嬤和春曉離開后,杜氏是看著景春瑜,說道:“女兒,你啊,就是太大方,太體諒人了。春曉母女,都不是省心的。”

“娘,春曉省心也罷,不省心也罷,往后,都是堂兄的房里人了。咱們母女,何苦做了惡人。”景春瑜笑了笑,笑中有些不甘心啊,她道:“娘,一切為何會變成現在這樣?芙蓉苑那邊,出了什么差子?”

有錯不可怕,怕的是一錯再錯。

景春瑜現下瞧著,她似乎進了局里,就像是在蛛網上的蟲子,越是掙扎,越是在命運里深陷。她嘆道:“娘,女兒想求個好姻緣,為何就是萬般難?”

“我兒啊,會好的。”杜氏寬慰了此話后,道:“今日,娘都是用上了,早些年收藏的千日醉,沒曾想,景春暉那個糊涂的小子,居然在芙蓉里,染指了春曉這丫頭。”

“娘,春曉有沒有,做出格的事情?”景春瑜不會相信巧合,而且,春曉擺明得了好處,壞事全落到了她景春瑜的頭上。

景春瑜心里清楚著,景春暉是個男兒,男兒好美色,也就一句“年少風-流”。可婢女給了堂兄做房里人,若是傳到了不知情的外人眼里,景春瑜的名聲,怕是要頂風臭上十里路了。

“要知道,春曉的事情,若傳了開,怕是在其它人眼里,我會成為一個不知道規距的女子。好名聲,是想都不敢想了。”景春瑜在苦笑,這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弄巧成拙了。

“娘也懷疑過春曉,可查了后,真沒有發現春曉那丫頭可疑。怕是,真巧合上了。”杜氏也在嘆息啊。當然,景春瑜母女想不通透,也想不明白,老天爺為何不幫忙呢?

“我兒,要不為娘重新為你選門好親事吧?”杜氏試探了話道。擺明了,想讓景春瑜放下晉陽縣伯府的親事了。景春瑜搖了搖頭,回道:“娘,我不甘心。”

沒錯,景春瑜不甘心。她像一個賭徒一樣,已經是下了太多的籌碼在桌上,哪收得了手啊?

“春瑜,人啊,要認清楚現實。有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飯。”杜氏想勸了女兒景春瑜放手,畢竟,一條死胡同里沖,這不光是鉆了牛角尖,這是擺明了找死啊。

“娘,讓我再試試,若不然,我死不了心。”景春瑜抬起有些紅通通的眼睛,捏緊著拳頭,是不準備認了命。畢竟,重活一世,景春瑜怎么還能過,前一世的那種日子。

“你這個傻孩子。”杜氏罵了一句道。

“娘,春瑜不傻,春瑜只是在爭一把。”景春瑜回了話,道:“張良計,過墻梯,總會有法子的。前面路還長,哪能給一兩塊小石頭,就擋住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