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卻不是,對待這些曾經踩過自己的人,她可以不跟她們計較,但是并不表示自己可以當她們什么都沒做過,甚至還會不計前嫌給他們安排工作,免費給他們工資拿。
真當自己這錢是大風刮來的么……好吧,她有金手指,跟刮來的也沒兩樣。可是那又怎樣,金手指也不是平白無故就有的,也是自己一點點努力得來的。這叫厚積薄發。
所以對于這些,梓箐根本就不留任何“當面留一線背后好相見”的意思,直接趕人。哪來回哪去。沒真材實料就別來丟人現眼了,想不勞而獲還想人家對你怎么好,找自己媽去。
這些人吃了閉門羹,心中怨恨不已,可是那又怎樣。他們不管如何去“深扒”造謠,甚至還去檢舉,也沒找出對方錢財的來源,最后也就營營茍茍地過他們自己“小日子”。
廣撒網,梓箐還真收羅了一批真正的人才。大多數還是只停留在“書本”上面,實戰經驗很少,不過這不要緊,就憑他們那份對待自己學術的敬業和嚴謹的態度,直接聘了。
讓梓箐微微有些意外的是,曾經在技校教過她一年的韓老師也來了。對于這個老師的印象,梓箐其實還停留在他總是拿中指去頂鼻梁上眼鏡架的程度,不過看到他的履歷表上寫的簡歷,有些“來頭”,看在對方好歹也是農業大學畢業,而且在他自我描述那一欄也寫到,他對農業學科種植方面很感興趣,也直接聘用了。
梓箐早已習慣各種角色的轉換,所以從一個學生一躍而升成為老板,她沒有丁點不適,不管是氣度還是言行都有足夠的范兒。而韓飛雨卻用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過來。
對于這些人才。梓箐與他們一寫就是五年期的合同。
這邊招人的事情進行著,另一邊梓箐開始讓人去河灣村選址搞基礎建設,畢竟這么多人都需要住宿,以及各種生活相應的配套設施。沒有住的地方怎么能行。
莊海生已經聯系了一個建筑工隊進入河灣村。開始大搞建設,首先是修了一條簡易公路直通河灣村。這個也是在梓箐建設的范圍內。要想富先修路,她是將這條指標落到實處的。建筑工隊只是按照協議行事就行,因為其他的一應手續以及各種相關事情的安排,梓箐已經全部擺平。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錢做不到的事情。再說,她又不是做殺人放火,這是對大家都有利的事情,人重要的就是識趣,如果真遇上喜歡扛的人,梓箐也不怕。金手指可不是擺設。
路修通了,然后是地質勘探,挖土機,打樁機等等重型機械進場……地基建設完畢,每天有重型卡車將河沙水泥鋼筋板材等等運送進場……
有村民跟王大明說:自己村里有這么大一項工程。看里面油水豐厚的很啊,為什么沒有找他去做?
王大明正要去問自己老爸,才知道這個大工程的幕后大老板竟然是曾經來找自己“幫忙”的女兒?!后來他還知道自己先前做的那個工程也是她。
他是個很懂得風向的人,意識到這個被村里人傳的如何“不堪”的漂亮女子可能真有什么大的來頭,他開始主動找梓箐聯系,表示要承包她以后的所有工程。他壓根就不相信這錢是梓箐的,他覺得肯定是她背后有“大老板”,既然都是幫別人做事,干嘛還要那么死板,有錢不賺就是傻子。最后王大明說:我帶人修的那間工廠隨便用二三十年不成問題。要不然我也可以將先前“吃”的錢全部拿出來都行!
人家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而且還是相鄰相親的,哦不對,他父親還是老村長呢。而且一直對吳大英多有照顧呢,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過沒有因為他是村長的兒子或者相鄰相親的份上而“網開一面”,直接給他來一句:“所有的工程都采取招標形式,錢不是問題,只要隊伍的素質和質量過硬就行。”
如果這些話落在旁人的耳朵,素質是什么?是錢嗎?能吃嗎?工人只要能干活不就行了?質量就更好說了。做的那么好又不是防地震防天災,能過得去就行。
這卻是梓箐唯一的指標,其實她并不想跟王大明的關系鬧僵,既然對方要把話說開,自己也把話說清楚:第一次跟王大明拉起的這支包工隊伍合作也是看在吳大英的份上,是還人情。先前吳大英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到處去求人拉關系,一個寡婦,雖然后來大家也都沒怎么拿這個說事,可是改革開放后,各家各戶都成了萬元戶,還真沒把夏老三家的那點能耐放在眼里,所以吳大英在外面碰了不少壁,最后只有王成的兒子王大明松口愿意幫一把。雖然梓箐并沒有順吳大英的意去王大明包工隊伍當管賬的,但是她承這份情。
人情還清了,那自然就公事公辦。
梓箐考了駕照,買了車,給家里和工廠管事者每個人都配了手機,如此才聯絡方便。
工廠的攤子扯起來了,可是原材料采購,加工,到最后的配方成品,都需要進行系統的安排布置。
既然要做,那就要做到最好,不管是藥材還是香精,都完全自行從植物中提取,絕對純天然成分。
對于這種通過工廠大規模加工的產品,她都親自檢測,試驗,看藥效,不能太“逆天”了。如果一開始敷一點就有美白嫩膚的效果,以后就很難有提升空間,而且別人的購買欲就沒有那么強。
總之,經過無數次的調整配方后,以及各級的質量檢測,環境衛生等等部門輪番檢測后,產品真正上市已經是兩年后了。
化妝品真的是暴利行業,即便梓箐如此“實誠”地,全部從藥材中提取藥物精華,兩年不到就轉虧為盈,而后開始繼續修建二期,三期工程。最后將整個山谷都變成“妖嬈”工業園。
而荒山的建設在建成了第一座宿舍區后,各方人馬紛紛進駐,核心的農業學“人才”,普工,管理人員等等。而后是種子,肥料,以及各種輔材的采購,人員分配,管理措施下達,等等一系列陸續拉開,農場建設正式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