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農女要逆襲

第九十四章 人間煙火氣

因為今日是中秋佳節,書院里都放假了。

就連在月滿樓當賬房的二哥也在家,主要是掌柜的體恤,知道月影村今天有祭祀活動,特意準了他一天假。

此時眾人都在院子里等著月明珠出來,大家好一起去祭祀之處。

月明珠一出來,晨曦的柔光剛好撒在臉上,使整個人都散發著光暈,真跟仙子臨世一般。

王老太太反應動靜最大,拍著大腿道:“瞧瞧,這就是我閨女,只有老娘我才能生出這么好看的閨女,就問還有誰有這本事,哈哈哈哈哈哈。”

動靜之大驚得晨起覓食的麻雀都四散而逃。

其他人也是贊嘆不已。

小武最小,還是個孩子,什么都不用避諱,上前拉著月明珠,夸贊道:“小姑姑真好看,以后你也這么穿,小武長大以后掙錢給小姑姑買新衣裳穿,買花帶。”

這小子,小小年紀就油嘴滑舌的,長大了還了得。

月明珠忍不住摸了摸小武的狗頭。

蕭景毓也是院子中的一人,他沒說話,因為他快被月明珠迷暈了,迷得神魂顛倒,迷得神志不清。

他覺得自己真是越來越喜歡這姑娘了,這些日子借著讀書時常黏著她,他的心也在一步步淪陷,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他在讀書上當然沒那么蠢,只是有時候就是忍不住想逗逗她,故意沒問題找問題,看月明珠那副一言難盡的表情,心里偷著樂。

尤其是這兩天,他吹蕭,她跳舞,二人竟隱隱有了心意相通之感。

他也很訝異,自己竟然會如此喜歡一個姑娘。

宋辭瞧著表哥這副沒出息的樣,很是沒眼看。

是,他承認,月明珠很好看,但是畢竟人才十三歲,還沒完全長開,怎么也稱不上國色天香,跟姑母容貴妃還差得遠呢。

算了,不提了,表哥這是被糊住腦子了,說什么都不管用。

不知道為什么,月明珠有意朝蕭景毓看了一眼,見他那副樣子,竟莫名感覺有點臉熱,心里還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雀躍,她有點慌,遂趕緊別過頭去,不再看蕭景毓。

月明珠如眾星捧月一般被眾人簇擁著來到山腳祭祀之處。

新宅本就在山腳下,因此眾人很快就到了地方。

月明珠一出現就引起了眾人的歡呼,尤其是小孩子,沒有什么忌諱,一個個的夸她好看,甚至有些恨不得上前摸兩把,當然沒得逞,都被她的家人擋住了。

村里那些小伙子本就癡迷于她的美貌及她家的銀錢,如今更是被迷得找不著北了。

但他們都不敢貿然行動。

以前月明珠每次出家門,總有小伙子以各種法子大獻殷勤,識趣一點自行離去還好說,如果死纏爛打,秋實的鐵拳可不是開玩笑的,小伙子們都被秋實打怕了,如今面對月明珠時,真的是只敢遠觀了。

沒辦法,敢往前湊,就問你抗不抗揍吧。

今年的祭祀似乎人格外多,仔細一看,有許多陌生面孔,問過村長才知道,許多外村的甚至是鎮上、縣城的人都來看熱鬧。

人山人海,跟趕廟會一樣,竟是前所未有的盛大。

來了這么多人,村長的壓力很大,今年勢必要辦好,要不然豈不是丟人要丟到縣城里去了。

看月明珠一家來了,他趕緊跑過來,不放心的問:“明珠丫頭都準備好了吧?可一定要好好跳啊,不過也別慌,上去隨意比劃幾下就行,只要別出意外就成。對了,真的不需要敲鑼打鼓吹嗩吶嗎?我都讓人準備著呢,要我說,還是安排上好,敲鑼打鼓的多熱鬧啊。”

月明珠生怕村長真的安排敲鑼打鼓,立即堅定拒絕,表示她都安排好了,讓村長不用擔心。

聽她這么說,村長這才有些不放心的走了,今天事多著呢,哪里都離不了他。

對于今天人會特別多,月明珠早有預料。

月影村第一個發現了水源,在舉國皆大旱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安居樂業,可以說是奇跡了,月影村聲名遠播。

她早就囑咐好家人,在今天做一些炒瓜子炒花生之類的小吃,用紙提前包成小包。

還做了多種口味的月餅,飽腹且應景。

這個時代還沒有月餅,點心多是煎炸、蒸煮等,還沒有烤制的點心。

為此,她專門讓大哥做了一個土爐,大嫂二嫂經過多次試驗,終于能把控好土爐的溫度,成功烤出了月餅。

月餅的口味很多,有豆沙、五仁、棗泥、芝麻、椒鹽等口味。

烤制的點心既酥軟又不油膩,家人都很喜歡。

除了這些,還提前做出不少豆制品,借此契機,宣傳他們的豆腐作坊。

作坊已經竣工,找道士算了日子,明日八月十六就是好日子,家人商量明日開張。

說實話,明日開張有點趕了,因為作坊還未招工,但是這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明天趁開張的時候招工也可,正好顯得熱鬧。

做豆腐并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需要工人做的幾乎都是體力活,一會兒就能學會,關鍵技術都掌握在自家人手里。

月明珠想著想著思緒就有些飄了,還是秋實叫她才回過神來。

“明珠妹妹,村長剛剛說大概半個時辰后就得跳祭祀舞了,讓你準備一下。”

月明珠點頭應是。

其實沒什么好準備的,她也沒什么緊張的情緒。

雖然月明珠跳舞不需要敲鑼打鼓,但此時為了烘托氛圍,鑼鼓隊還是上場了。

真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村長為了今日祭祀,特意去鎮上買了鞭炮,此時鞭炮一放,真是比過年還熱鬧。

鞭炮燃盡后,許多小孩去撿沒有爆開的鞭炮,滿場亂竄。

這樣熱鬧的場景,讓月明珠心里也跟著一起雀躍。

這便是人間煙火氣了吧,雖沒有她前世的繁華盛景,但讓人心安、踏實。

來觀看祭祀的外村人越來越多了,王老太太帶著人回家把做好的東西都帶來,擺在幾張桌子上,東西很多,看起來頗為壯觀。

她家還準備了茶水,茶是菊花茶,前些日子從山上采的野菊花晾曬干了,用開水一泡,清香撲鼻,解渴又解膩。

邊上架了一口大鍋,專門用來燒水,保證茶水供應。

這架勢一擺開,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別的不說,從外村甚至縣里趕來,著實是渴,看見賣茶水的自然要來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