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農女要逆襲

第一百二十二章 憑什么不舉薦懷王

南越意圖大舉進攻和鎮南王倒下的消息一傳進京,第二天朝堂上就炸了鍋。

眾朝臣議論紛紛,好在比較一致的觀點都是主戰,沒有人不知死活的提出主和。

主要是當今圣上不是個懦弱膽小的,就算沒有宣之于口,也肯定不會同意向南越妥協。

作為朝臣,體察圣意是一門必須課,細枝末節上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大方向不能錯,否則就是找死。

別看圣上的表情不辨喜怒,可年輕的時候也是位殺伐果斷的君王,只不過近年來上年紀了才手段溫和了些。

可朝臣們依舊不敢虎口拔毛。

老虎就算不咬人,也依舊是老虎,惹惱了說不上什么時候就會將人一口吞噬。

朝堂上,高高端坐龍椅的天子沉聲道:“如今鎮南王舊疾復發,雖然鎮南王之子皆是驍勇善戰之輩,可是對南越的威懾力畢竟不如鎮南王,眾卿家覺得當如何呀?”

話剛落,立馬有一位年輕文臣急于表現般道:“啟稟圣上,臣以為應當立即著令定北侯前往平嶺關,有定北侯在,平嶺關定然會安然無恙。”

有武將看不慣他,立馬懟道:“你這簡直就是放屁,定北侯去了平嶺關,平嶺關是保住了,雁南關怎么辦,你去守啊!”

年輕文臣自是不服,一甩袖子,一副不屑與之為伍的樣子,高傲道:“粗俗,圣上面前簡直有辱斯文,北齊又沒對大乾用兵,雁南關現在好好的,自是先顧著平嶺關。”

武將撲哧一聲就笑了,指著對方的鼻子道:“你可真是天真,今天北齊不攻打雁南關,你能保證明天也不打啊,萬一北齊驟然發動進攻,定北侯能來得及從平嶺關趕回去嗎?還是說憑你一張嘴就能讓北齊退兵,要不然這次讓圣上派你去平嶺關吧,只要有你張大人在,定可讓南越退兵,說不定羞愧之下還得賠給大乾幾座城池。”

“你……”

年輕的張大人被懟得面紅耳赤,自知確實是欠考慮了。

和張大人一個派系的一位老大人站了出來,替他兜底道:“圣上,張大人的提議雖然冒失了些,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只是這個辦法畢竟冒險了些,不如就折中一下,派一位能征善戰的皇子去吧,皇子代表圣上,必然能夠安撫三軍,威懾敵人,揚我大乾國威!”

這話說得漂亮,皇上臉色明顯都緩和了一些。

剛剛說這話的是丞相云大人,在朝中極有威望,尤其是文臣,近乎一半皆以其馬首是瞻。

為人圓滑,是多年的老狐貍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云大人支持大皇子,這幾乎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不用多說,云大人這是想為大皇子制造機會呢。

鎮南王雖然倒下了,但是鎮南王的兒孫還在平嶺關。

虎父無犬子,鎮南王現在有有五個兒子十幾個孫子,幾乎皆是能征善戰之輩,軍中并不缺將才,大皇子如果去了,也不會陷于危險之中,即便出征,也必然有著重重護衛,只要在邊關熬上幾年,掙到軍功指日可待。

到時候,大皇子就是第一個上過戰場的皇子,其他皇子遠遠不能與之相比。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此次去平嶺關可以與鎮南王府交好,鎮南王府手握重兵,圣上極為倚重,說是禮讓三分也不為過。

如果能與鎮南王府交好,讓鎮南王府支持大皇子,那大皇子將來登上儲君之位易如反掌。

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不干才是傻子。

皇上接著話茬問道:“云愛卿覺得應該派哪位皇子前去?”

云丞相好似全無私心道:“啟稟圣上,臣以為,大皇子可堪眾任。大皇子自小熟讀兵法,為人穩重,是中宮皇后所出,且是圣上的第一個皇子,在眾皇子中份量最重,臣以為大皇子是最合適人選。”

眾位大臣都是多年的老狐貍,誰也不比誰差,不是只有云丞相看到了機會。

如今儲君爭奪戰還說不上白熱化,可幾乎都早就選好了站隊,自然要為自己看好的皇子爭取。

于是紛紛道:

“啟稟圣上,臣以為大皇子不擅武藝,還是二皇子合適,二皇子也僅比大皇子小一歲,同樣穩重,且武藝遠勝過大皇子。”

“臣以為三皇子更合適,三皇子文武雙全,禮賢下士,此去必然能安定軍心。”

“臣以為五皇子才是最佳人選,五皇子生性最肖皇上,必然能代表天子大勝而歸。”

“臣以為六皇子長得最像皇上,是天命所歸。”

……

眾朝臣舉薦的理由五花八門,搜腸刮肚,瞧瞧,連長得像皇上都拿出來說了。

不過皇上仔細聽了一下,好像沒有人舉薦四皇子懷王啊!

所有的皇子都被舉薦了個遍,憑什么不舉薦他的毓兒,豈有此理,這是看不起誰呢?

于是天子有點生氣了,看著下面吵作一團,猛然一拍龍案。

眾朝臣嚇得立馬跪下,齊齊高呼:“圣上息怒,臣等罪該萬死!”

其實朝臣們也挺懵的,往常早朝的時候他們也常常爭論不休,圣上都是看他們吵,怎么今日卻發火了呢?

皇上也不叫眾朝臣起來,就靜靜看他們跪著,半晌才對一個大臣發問道:“宋愛卿,你可有想舉薦之人?”

突然被點名的大臣有點懵,關他什么事,怎么突然就被點名了呢,難道是因為他剛才沒說話?

無奈道:“啟稟圣上,臣沒有,臣的父親和大哥皆在雁南關,定北侯府沒有要舉薦之人。”

原來這是定北侯的二兒子,也就是懷王的二舅舅宋寒聲。

他因為自幼體弱,不適合習武上戰場,這才走科舉的路子,做了一個文臣,現任大理寺卿。

皇上有點憋悶。

朕都給你這么明顯的提示了,你還看不明白?趕緊舉薦你的好外甥啊,你可是親二舅。

宋寒聲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可是他不能。

定北侯府不能卷進儲君之爭,更不能讓懷王卷進去,這戰功不要也罷。

眼看暗示不行,皇上只能明示了:“宋愛卿,朕的四子懷王,在眾皇子中武功最高,便是所有皇子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你為何不舉薦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