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農女要逆襲

第一百二十七章 鎮南王府

京中權貴之所以有這樣的猜測并非全無依據,蓋因鎮南王府起家便是因為祖上的天生神力。

第一任鎮南王在遇見太祖皇帝前,不過是個鄉下種田的泥腿子,機緣巧合之下學了個一招半式的,但其實除了力大無窮,在武功上就那么幾招。

大瑞王朝的末代皇帝貪財暴斂,導致百姓揭竿而起,第一任鎮南王偶然間救了當時還在微末的太祖皇帝。

后來憑借一身神力陪太祖皇帝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

但如果第一任鎮南王沒有這力氣,就和普通農夫沒有太大區別,哪里有機會成為鎮南王。

其后每一任鎮南王都是天生神力,仿若神的后裔,這是鎮南王府的驕傲。

如今,雖然鎮南王的子孫皆是驍勇善戰之輩,但是卻再無天生神力之人,既如此,那就和普通的武將世家沒有太大區別了,鎮南王府神的光環也將漸漸褪去。

鎮南王丟失了嫡長女,這在京中不是什么秘密,即便如今已丟失四十余年,鎮南王府從未放棄過尋找。

這些年來,自稱是其嫡長女上門冒認的不知凡幾,可都被一一揭穿,想來大概是這位嫡長女身上有什么特殊的記號。

不過鎮南王府在這方面保密工作做的特別好,是什么記號旁人都不得而知。

蕭景毓回想王老太太說起她幼年丟失的經歷時,覺得王老太太就是鎮南王府嫡長女的可能性極大。

首先,年齡對得上,其次,月明珠天生神力,再者王老太太說她記得原來家里有亭臺樓閣、仆婦成群。

富貴人家的小姐后面跟著丫鬟婆子一大堆,丟失的可能性極小,聽說當年是因為土匪導致鎮南王府嫡長女丟失了,這樣也就解釋得通了。

最后就是長相,他見過鎮南王妃,現在仔細想想,王老太太確實和鎮南王妃有相似之處。

當然到底是不是,還需要多打探,多核實,蕭景毓跟月明珠說,他會讓人繼續去打探,等有消息了就立馬告訴她。

雖如此,但月明珠不是個萬事只依賴別人的人,更不是一個喜歡坐以待斃的人,凡事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安心。

鎮南王府威名赫赫,她此前便已聽說過,鎮上茶館說書的也常常說起鎮南王府的英雄事跡,也許有偏差,有美化,但一些基本信息應該是不會錯的。

鎮南王現在有五個兒子,據說原來有七個兒子,戰死了兩個。

七個兒子皆是鎮南王妃所出。

傳言鎮南王夫婦感情甚篤,伉儷情深,鎮南王妃年輕時也是巾幗不讓須眉之輩,時常隨軍,關鍵時刻還能上陣殺敵。

鎮南王獨獨鐘情于王妃,有了王妃,其他任何女子皆不能入他眼,因此鎮南王一生都從未納妾,后院極為干凈。

不僅如此,他還立下規矩,鎮南王府男兒除非四十無子,否則一生都不得納妾,如有違背,便非鎮南王府之人。

鎮南王府家教甚嚴,全府那么多男子,但竟無一個紈绔子弟,在在京中也是出了名的。

因此京中女子皆向往能嫁入鎮南王府,可是又有些害怕。

原因無他,便是鎮南王府的男兒自小便在軍營長大,不待成年便要上陣殺敵,京中別的公子哥在富貴溫柔鄉中窩著時,鎮南王府的男兒早在一場場戰爭中磨礪成頂天立地的鐵血男兒。

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呢,這不,鎮南王已經死了兩個兒子了,這便意味著有兩個兒媳婦已成寡婦。

有哪個女子想當寡婦的呢,便是鎮南王府的男兒再好,但若要嫁進去也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做好丈夫可能回不來的心理準備。

也不知道鎮南王妃這些年是怎么熬過來的,無數次送丈夫上戰場,歷經無數次煎熬,還送走了兩個兒子,便是再堅強如鐵的女人怕也是熬不住的。

況且還丟失了自己的女兒,這可是她第一個孩子啊,初為人母便丟失了孩子,這些年的自責和心疼恐怕日日都在折磨著她,要不然也不會找了這么多年也不放棄了。

月明珠心里是極為佩服鎮南王妃的,即便是易地而處,她也未必能做到這樣。

從種種跡象來看,她娘王老太太的確很有可能是鎮南王府的嫡長女。

不過,還是暫時不告訴她娘了,萬一不是,豈不空歡喜一場?

還是等把這事落實了再告訴她娘不遲。

到時候她娘估計會特別高興。

從之前她娘講述身世的時候,可以看出她娘是極為懷念小時候的,而且對于找到親生父母有著比較大的執念,只是因為過去了多年,人海茫茫,不易尋找,這才不提繼續尋親之事。

但是娘待她這樣好,她有心想成全她。

她娘前半輩子太苦了,如果能尋到親生父母,也算是了卻一樁心事了

不過在與鎮南王府相認前,她要讓自家迅速強大起來,免得到時候被人說是攀附鎮南王府。

她要做她娘的后盾,將來走進鎮南王府時,也可挺直腰桿,而不必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

自來都是人心隔肚皮,即便鎮南王夫婦想要找到女兒,可誰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會不會覺得她娘回去了會分薄某些人的利益也未可知。

她要告訴世人,她娘不需要依附鎮南王府,去認親僅僅是因為鎮南王夫婦是親爹娘而已,別無其他,除了親情,不再貪圖任何身外之物。

如今的豆腐作坊規模還是太小了,且生產種類單一,等大哥將運輸隊組建起來了,她會逐漸增加種類,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臭豆腐啥的都安排上。

豆腐這種東西,只要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家手中,哪怕別人想破腦袋也做不出來。

豆腐作坊也不能一下子擴得太大,要不然管理經驗跟不上,容易導致混亂。

就再招五十人吧,之前作坊已經蓋得夠大,目前還不需要擴建,不過早晚肯定都得擴建,現在就先安排上,反正當初選址的時候,地方夠大夠空曠。

招人還是要再辛苦一下她娘,她相信她娘多年的看人眼光,大致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