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晗

第八十章

武安帝的話像是一記悶棍敲在了蕭晗的頭上,她萬萬沒想到,這段時間皇帝舅舅情況之所以好轉竟然是因為這樣!

她覺得,她的重生似乎已經開始影響到了周圍的人。若是前世的話,皇帝舅舅不曾出現這樣的情況,若是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不管怎么樣,也該讓太子監國。

可是她印象中,前世并沒有出現太子監國的情況。也就是說,這一世,皇帝舅舅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這極有可能導致他駕崩的時間比前世還要提前!

不管和前世有什么不一樣,眼下監國一事,已經無法改變,她只能寄希望于蕭一,希望他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將蕭亓帶回來。

第二日,大臣們發現皇帝并沒有出現在大殿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只有前排的幾位閉目養神,老神在在,似乎不受任何干擾。

過來沒一會兒,劉公公手中捧著圣旨,身后跟著穿著朝服,打扮隆重的蕭晗。

一看這樣的組合,大臣們心中‘咯噔’一下,生怕劉公公宣布的是什么壞消息。

劉公公將圣旨宣讀完,圣旨的大意是太子遇刺,朕心中哀痛,導致染上了大病,需要靜心休養。但朝中一日不能無主,在朕養病期間,由平樂公主蕭晗代為監國。另任命丞相張文俊,鎮國公齊盛陽,大將軍司馬倡,以及御史大夫宋楷陽共為輔政大臣。

在劉公公念完圣旨后,朝中自然有大臣站出來表示反對,劉公公四兩撥千斤道:“咱家不過就是個傳信的,一切都是陛下的旨意,大人和老奴說,老奴也做不了主啊!”

見劉公公這樣說,反對的大臣們又開始質疑這道圣旨的真實性,劉公公倒是大大方方的說道:“這道圣旨是陛下親自書寫,也是加蓋了玉璽的,字跡還都是新的。不信可以由四位輔政大臣一同辨明字跡,看看老奴到底有沒有‘假傳圣旨’!”

說著,就將圣旨展開,給四位輔政大臣們看,只是臉上神色不豫。

等到四位輔政大臣鑒定完畢后,劉公公開口說道:“四位輔政大人可是親自看過了,您們說說,這道圣旨到底是不是出自陛下之手?!”

其余大臣都盯著他們四人,最終還是張丞相最先開口說道:“依照吾等所見,這道旨意確實出自陛下之手,而且還是今早剛剛書寫而成,筆墨尚未完全干透,不可能造假的。”

不僅是張丞相,其余三人也紛紛表明自己的態度,說這道旨意,應當是出自陛下之手。

劉公公冷笑道:“陛下只是身體不適,可還沒怎么著呢,各位大臣現在是連陛下的旨意都敢質疑了嗎?”

所有大臣,都紛紛說道:

劉公公冷哼一聲,也不在管他們,轉身就離開了大殿。

蕭晗留在大殿內,和大臣們大眼瞪小眼,最終還是張丞相打破了這份沉寂:“既然陛下任命我等為輔政大臣,我等自當拼盡全力幫助殿下。”

直到此刻,蕭晗才開口說了第一句話:“既然所有人對旨意都沒有什么意見,那本宮也想說一句,對本宮還有意見或者懷疑的,現在可以提出。日后若是本宮在聽到質疑的聲音,就別怪本宮不講情面!”

“既然如此,早朝就開始吧。”蕭晗淡淡道。

蕭晗雖然沒有參與過早朝,但是在方謙的教導下,她已經十分熟悉朝中的運轉,對各個部門以及職能也有所了解,不至于兩眼一抹黑。

而且幫助皇帝舅舅處理朝政的那段時日,也足夠讓她積攢下不少處理政務的經驗。

所以,朝中大臣們,包括四位輔政大臣都能感受得到,這位平樂公主處理政務的手段雖然尚顯稚嫩,但并非一竅不通。可見私底下陛下應當是有教導過的,這讓他們心中越發看重這位公主殿下了。

蕭晗現在也就是勉強能知道大臣們說的是什么事,也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斷,只是她做出的判斷,很多大臣們都不認可。不僅僅是因為排斥她,更多的是因為,她的想法在他們看起來,有些接受不了。

不光是朝中大臣,就連輔政大臣有的事上,也持反對態度。

一個早朝下來,讓蕭晗身心俱疲,覺得自己在處理朝政之上一無是處。

或許是看在她第一次上早朝的份上,大臣們也沒有逼的太過,事情處理的差不多,就宣布退朝了。也沒有繼續跟著蕭晗。

因為歡喜樓距離上早朝的地方并不近,加之大臣們總不好直接去公主的寢殿。所以武安帝特意吩咐劉公公,將距離前朝最近的另外一處宮殿——長春宮,撥給蕭晗,讓她可以從哪里處理政務,也可以接見大臣。

畢竟現在皇帝還在,若是讓蕭晗去御書房,恐怕會對她的名聲有礙。

劉公公安排的兩名小太監將奏疏都抬去了長春宮,紅岫和紫蘿也一同跟著自己的主子移步到了長春宮。

等蕭晗到長春宮的時候,發現四位輔政大臣都在,他們站在長春宮等待著她。

蕭晗不明所以,鎮國公說道:“從今日起,我等將會和殿下一同審閱奏疏。”

這話說的好聽,蕭晗心里明白,這是要看著她批閱奏折,一旦不如他們的意,恐怕她還得按照他們的意見去改。

經歷過早朝,蕭晗明白自己的不足,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就喜歡被人指點著做事。可是,看到他們四人的表情,蕭晗明白,他們是認真的。

想到眼下朝中形勢,蕭晗不得不忍氣吞聲:“既然如此,就麻煩諸位了!”

長春宮的氣氛變得格外肅穆,只是所有的奏折被分批類,重要的事情都要先經過四位輔政大臣,才能到蕭晗的手中。而奏疏上則有其他四位輔政大臣的意見。

不得不說,這樣雖然心情不太愉快,但從四人的意見中,也能給她提供新的思路。批閱過基本奏折后,蕭晗察覺到了自己依照他們四人的意見,總結出的結論,是比她自己想的要更簡潔完善。

武安帝的話像是一記悶棍敲在了蕭晗的頭上,她萬萬沒想到,這段時間皇帝舅舅情況之所以好轉竟然是因為這樣!

她覺得,她的重生似乎已經開始影響到了周圍的人。若是前世的話,皇帝舅舅不曾出現這樣的情況,若是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不管怎么樣,也該讓太子監國。

可是她印象中,前世并沒有出現太子監國的情況。也就是說,這一世,皇帝舅舅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這極有可能導致他駕崩的時間比前世還要提前!

不管和前世有什么不一樣,眼下監國一事,已經無法改變,她只能寄希望于蕭一,希望他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將蕭亓帶回來。

第二日,大臣們發現皇帝并沒有出現在大殿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只有前排的幾位閉目養神,老神在在,似乎不受任何干擾。

過來沒一會兒,劉公公手中捧著圣旨,身后跟著穿著朝服,打扮隆重的蕭晗。

一看這樣的組合,大臣們心中‘咯噔’一下,生怕劉公公宣布的是什么壞消息。

劉公公將圣旨宣讀完,圣旨的大意是太子遇刺,朕心中哀痛,導致染上了大病,需要靜心休養。但朝中一日不能無主,在朕養病期間,由平樂公主蕭晗代為監國。另任命丞相張文俊,鎮國公齊盛陽,大將軍司馬倡,以及御史大夫宋楷陽共為輔政大臣。

在劉公公念完圣旨后,朝中自然有大臣站出來表示反對,劉公公四兩撥千斤道:“咱家不過就是個傳信的,一切都是陛下的旨意,大人和老奴說,老奴也做不了主啊!”

見劉公公這樣說,反對的大臣們又開始質疑這道圣旨的真實性,劉公公倒是大大方方的說道:“這道圣旨是陛下親自書寫,也是加蓋了玉璽的,字跡還都是新的。不信可以由四位輔政大臣一同辨明字跡,看看老奴到底有沒有‘假傳圣旨’!”

說著,就將圣旨展開,給四位輔政大臣們看,只是臉上神色不豫。

等到四位輔政大臣鑒定完畢后,劉公公開口說道:“四位輔政大人可是親自看過了,您們說說,這道圣旨到底是不是出自陛下之手?!”

其余大臣都盯著他們四人,最終還是張丞相最先開口說道:“依照吾等所見,這道旨意確實出自陛下之手,而且還是今早剛剛書寫而成,筆墨尚未完全干透,不可能造假的。”

不僅是張丞相,其余三人也紛紛表明自己的態度,說這道旨意,應當是出自陛下之手。

劉公公冷笑道:“陛下只是身體不適,可還沒怎么著呢,各位大臣現在是連陛下的旨意都敢質疑了嗎?”

所有大臣,都紛紛說道:

劉公公冷哼一聲,也不在管他們,轉身就離開了大殿。

蕭晗留在大殿內,和大臣們大眼瞪小眼,最終還是張丞相打破了這份沉寂:“既然陛下任命我等為輔政大臣,我等自當拼盡全力幫助殿下。”

直到此刻,蕭晗才開口說了第一句話:“既然所有人對旨意都沒有什么意見,那本宮也想說一句,對本宮還有意見或者懷疑的,現在可以提出。日后若是本宮在聽到質疑的聲音,就別怪本宮不講情面!”

“既然如此,早朝就開始吧。”蕭晗淡淡道。

蕭晗雖然沒有參與過早朝,但是在方謙的教導下,她已經十分熟悉朝中的運轉,對各個部門以及職能也有所了解,不至于兩眼一抹黑。

而且幫助皇帝舅舅處理朝政的那段時日,也足夠讓她積攢下不少處理政務的經驗。

所以,朝中大臣們,包括四位輔政大臣都能感受得到,這位平樂公主處理政務的手段雖然尚顯稚嫩,但并非一竅不通。可見私底下陛下應當是有教導過的,這讓他們心中越發看重這位公主殿下了。

蕭晗現在也就是勉強能知道大臣們說的是什么事,也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斷,只是她做出的判斷,很多大臣們都不認可。不僅僅是因為排斥她,更多的是因為,她的想法在他們看起來,有些接受不了。

不光是朝中大臣,就連輔政大臣有的事上,也持反對態度。

一個早朝下來,讓蕭晗身心俱疲,覺得自己在處理朝政之上一無是處。

或許是看在她第一次上早朝的份上,大臣們也沒有逼的太過,事情處理的差不多,就宣布退朝了。也沒有繼續跟著蕭晗。

因為歡喜樓距離上早朝的地方并不近,加之大臣們總不好直接去公主的寢殿。所以武安帝特意吩咐劉公公,將距離前朝最近的另外一處宮殿——長春宮,撥給蕭晗,讓她可以從哪里處理政務,也可以接見大臣。

畢竟現在皇帝還在,若是讓蕭晗去御書房,恐怕會對她的名聲有礙。

劉公公安排的兩名小太監將奏疏都抬去了長春宮,紅岫和紫蘿也一同跟著自己的主子移步到了長春宮。

等蕭晗到長春宮的時候,發現四位輔政大臣都在,他們站在長春宮等待著她。

蕭晗不明所以,鎮國公說道:“從今日起,我等將會和殿下一同審閱奏疏。”

這話說的好聽,蕭晗心里明白,這是要看著她批閱奏折,一旦不如他們的意,恐怕她還得按照他們的意見去改。

經歷過早朝,蕭晗明白自己的不足,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就喜歡被人指點著做事。可是,看到他們四人的表情,蕭晗明白,他們是認真的。

想到眼下朝中形勢,蕭晗不得不忍氣吞聲:“既然如此,就麻煩諸位了!”

長春宮的氣氛變得格外肅穆,只是所有的奏折被分批類,重要的事情都要先經過四位輔政大臣,才能到蕭晗的手中。而奏疏上則有其他四位輔政大臣的意見。

不得不說,這樣雖然心情不太愉快,但從四人的意見中,也能給她提供新的思路。批閱過基本奏折后,蕭晗察覺到了自己依照他們四人的意見,總結出的結論,是比她自己想的要更簡潔完善。

書客居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