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散

第一百三十六章 帝心莫測

京城。

入夜漸微涼,昭陽宮飛檐四角琉璃瓦熠熠生輝,盤踞金龍的殿頂威儀霸氣。

御書房燭火通明亮如白晝,春秋正盛的帝王居高臨下,睥睨垂首而立的眾人。為首是三皇子宇文景、六皇子宇文晉和盛親王,往后是朝廷重臣譬如上官丞相、兵部尚書蔡荃、吏部尚書羅震等,另有回京不久的蘇州郡守戴鑫也在。

“啟稟陛下,先前威遠侯府大公子和平寧郡主鬧出不雅風聞,滿城風雨有失倫理綱常,老臣懇請陛下小懲大誡以全禮法。”上官丞相乃是當朝大儒,極重禮法,春熙樓鬧出的風波駭人聽聞,他作為文官之首奏請皇帝懲罰威遠侯和熘西王治家不嚴也無可厚非。這段時間陸續有御史彈劾他們,不過皇帝態度含糊,遲遲未公開斥責。

“威遠侯府已請官媒下聘,些許過錯,丞相莫再揪著不放。父皇日理萬機,區區兩個臣子的家事無需再讓父皇操勞。”近來春風得意的宇文景張口,依舊是謙謙君子模樣,眉眼流露憂色,“何況眼下關于太子的流言蜚語蓋過其余。”

無論在何時何地,想讓流言消失的最快方式不是澄清,而是放出另一個更驚人的風聲混淆視聽。

眾人心知肚明,皇帝今夜傳召為的正是遠在蘇州的太子。

“你們可查明是誰故意惡言中傷太子?”皇帝悠悠問道。

底下諸人各自對視,不約而同選擇沉默。哪里需要查明?散播流言的官吏皆是平日向皇長子投誠的人,他又向來和太子不對付,前因后果可想而知。

在場論輩分和地位當屬天子親弟盛親王,可惜他沉默不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上官丞相等身為臣子,不便直言皇子間爭斗,同樣閉口不言。宇文景從前一直是皇長子跟班,此刻滿面憂慮,躊躇不已。

宇文昊天冷眼掃視這群一個比一個精明的家伙,他們是在等待天子先表決態度。看君心偏袒哪邊,決定了他們如何回稟。

最先沉不住氣的是宇文晉,盡管皇家子女早慧,少年人城府淺些也是意料之中:“稟父皇,是大皇兄指使人放出惡語誹謗太子皇兄‘好大喜功’‘貪功冒進’‘圖謀不軌’。兒臣揣測前幾日太子皇兄在蘇州郡巡街時遇刺也與大皇兄有關,否則他和麾下臣僚怎會未卜先知?”

話音未落,兵權在握于朝野,舉足輕重的蔡荃陡然反駁:“六殿下此言有待斟酌,臣不贊同。大皇子自從遇刺以來一直安于府內習文練武,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從前做事欠妥如今卻改過自新。那些未卜先知的流言傳得蹊蹺,臣認為是有心人設局陷害大皇子,分明像禍水東引之計!”

蔡荃說罷,別有深意地看了宇文晉一眼。他口中的“有心人”似有意無意,指向近日東山再起的蕭太后。

金鑾龍椅上皇帝逐漸舒開眉宇,蔡荃一心想將女兒嫁進東宮,多次上奏直言女兒傾慕宇文曄久矣。這份不顧世俗的勇氣,令天子贊許,盡管每次都把話題岔開,但未曾說過不允。反之蔡荃府邸與大皇子府毗鄰,倆人私交還算不錯,方才他幫宇文程開脫也在情理。此人奸滑不遜于威遠侯,否則也不敢兩邊下注?只要他的心不往蕭氏那兒去,皇帝不在乎細枝末節。

“蔡愛卿言之有理。”宇文昊天洞悉世事的龍目閃了閃,“朕也相信大皇子已經改過自新,畢竟沒有哪個蠢人會設這種蠢局!”

其實他心中明朗,此事絕對是宇文程所為,包括先前宇文曄在赴蘇途中遭遇的兩次行刺。百姓眼中兒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在皇帝看來另有番考量。

太子登基前,需要有一兩個對手時刻警醒他,既保證他不懈于朝政,這種危機感也讓他無暇分心。前朝有太子因為無所顧忌而弒父篡位,宇文昊天以史明鑒心有余悸,所以他再不喜無德無才的宇文程,還是留著用其制衡太子。

宇文晉顯然沒料到皇帝會袒護宇文程,不禁抽了抽嘴角,上前幾步拱手作揖:“父皇,兒臣有話想說。”

“講。”

“近來除卻這樁流言,還有人胡亂嚼舌根,稱皇祖母東山再起禍亂宮廷,兒臣聽了惱火不已!皇祖母搬回慈寧宮理所應當,何來禍亂宮闈?兒臣懇請父皇嚴查嚴懲,皇祖母威嚴豈容踐踏!”宇文晉神色激動,尚有幾分稚嫩的臉上怒意并不作偽。

當著外姓臣子的面,宇文晉相信他父皇會顧忌皇家顏面,不會失了為人子的本分。

果然宇文昊天心中憤懣,卻隱忍不發,跳躍的燭火在他深沉的臉龐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那雙深幽冷靜的龍目,浮現出前所未有的陰鷙。

這究竟是他的兒子還是蕭家的兒子?

就因為宇文晉的生母姓蕭,蕭太后便愿意扶持他為新帝?呵,那個老妖婆的野心分明是掌控朝廷,顛覆天璽朝的朝綱!否則她當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有何區別?哪個皇孫繼位又有何關系?

拋開嫡庶不談,宇文曄的資質也是翹楚,日后登基不可能被誰玩弄于鼓掌。而宇文晉年紀尚小,又出自蕭家女的肚皮,相比較容易成為蕭太后的傀儡。

羅震看穿皇帝目中的陰寒,他當面開罪過宇文程,又何懼駁宇文晉的話?順著皇帝的心意說:“太后久居佛堂,天下人皆以為她將在佛堂安度晚年。搬回慈寧宮事發突然,令人匪夷所思,宮外有些閑話也在所難免。”

這兩日有人拿蕭太后搬回慈寧宮的事大做文章,鋪天蓋地,來勢洶洶。直言當朝太后年輕時干政弄權,如今意欲上挾持天子掌朝堂,下奪皇后內宮大權。

宇文昊天聽了這話舒心,他畢竟沒和嫡母撕破臉,這些年暗中斗法各有輸贏。事關皇室尊嚴,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宇文晉氣得臉色泛白,言語間咄咄逼人:“羅尚書此言差矣,皇祖母是一朝太后,位分最尊,輩分最長,豈容臣民妄加評說?再者皇祖母盡心盡力扶持兩朝天子,怎能背負圖謀不軌禍亂朝綱的惡名!”

他雖年少卻不傻,他生母位卑言輕不得寵,至今只是不值一提的嬪位。他上面還有好幾個兄長,如果不依靠蕭太后,他離皇位的距離遙隔山海。身為皇子,誰無奪嫡野心?誰甘愿生來就臣服于自己兄弟腳下?

皇帝再度皺眉,龍目炯炯望向盛親王,誠心詢問:“皇弟以為朕該下旨嚴查,還是充耳不聞?”

縱使宇文昊海賦閑在家,威望不減,皇帝信賴他,遇上棘手事還是習慣召他前來商議,譬如今天。

“回皇兄話,蕭侍郎遠赴浙州賑災,然天公不作美,水患災情日益嚴重。漠北戰事剛了,前幾日西京又傳來消息說安國人擾亂我朝邊疆安寧。臣弟以為閑言碎語不值皇兄您掛心傷神,當務之急是攘外安內,以保四海太平。”若說體察圣意的本領,宇文昊海堪稱典范。

皇帝若想盡快平息流言,早命人嚴懲不貸,何須在此猶豫不決?無非是擔心態度過于冷漠,被人指責不孝太后,有損英名。他這席話便是告訴眾人,國難當頭,皇帝不是不顧蕭太后體面,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費神。

宇文景忙不迭附和,侃侃往下說:“王叔所言極是。蘇州郡衙一連死了近十位官吏,太子當街遇刺,官府顏面被江湖幫派踐踏。浙州水災危機,朝廷下派的賑災錢糧只能管一時溫飽,蕭侍郎動員當地大戶捐糧救災,結果收效甚微。”

“關乎蘇州郡官吏填補,白沐莞倒給朕上了道折子。”想起奏折上大膽不諱的內容,宇文昊天反而有了一絲笑意,“朕會酌情批復,此事不用你們再議。近日太子坐鎮蘇州,朕放心得很。”

眾人聞言面面相覷,接連應是。

蘇州郡死了這么多官吏,按理說急需下派填補空缺,皇帝竟然不焦不慮。這回連盛親王也琢磨不透帝心用意!就像是先前“逃回”京城,人人喊殺的蘇州郡守,未嘗想皇帝不僅不罰他,還命他住進宮里聽候發落。此時站在諸人后面的戴鑫不卑不亢,修長的身影折射下一道陰影。

見皇帝不愿再議蘇州的事,蔡荃頗有眼色轉了話題:“安國與我朝互市通商十載相安無事,此乃陛下仁義賢德,不愿邊關戰亂百姓流離,否則像那等螻蟻小國原該一舉殲滅再擴我朝版圖。”

漠北乃是天璽朝最不太平的邊疆地界,常年同北陵國開戰,僅次于漠北的邊塞要地當屬西京。三十年前賀王通敵叛國,所謂他通的敵國便是與西京臨界的安國。安國地小人稀,因為常年缺乏水源,百姓生活困頓。為爭奪水源,發生了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戰爭。直到十年前宇文昊天接受安國使臣送來的文書,兩國休戰講和,從此互市通商,約定永止干戈。

“前幾十年西京百姓屢遭戰亂,朕是顧念自己的子民,再者咱們泱泱大國不屑跟安國一般見識,這才簽下盟書休戰。如今他們不安分起來,朕焉能再忍讓?”說著宇文昊天冷哼一聲,殺意畢露,“往后不必顧及什么盟約,再有安國人敢搗亂作祟,格殺勿論!”

眾人聞之齊齊應下。

高座上的天子絕非文懦之人,相反他尚是皇子時便多次領兵出征功勛顯著,當年他也親自和安國兵馬交過手。對于安國那等靠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茍存于世的小國,他從不放在眼底。

上官丞相啟齒補充:“老臣聽聞安國國主年邁病重,其膝下三子各個摩拳擦掌。二王子擁兵自重一呼百應,如今他蠢蠢欲動想奪下我朝西京回去邀功。”

宇文昊天在聽見安國國主病重時,殺意緩慢散去,情不自禁顯露復雜的情緒。似快意,似失望,又似惋惜。

末了,他大手一揮:“戴鑫留下,其余人先跪安。”

隨著一陣衣袖摩擦的窸窣聲,眾人依禮退下。再抬眼時,空蕩蕩的金鑾寶殿內只剩戴鑫一人。

宇文昊天起身走下金階,對著身穿四品朝服的戴鑫,幽幽喊出兩個字:“阿鑫。”

戴鑫先是一怔,旋即定定神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朕想去練劍,阿鑫陪朕過上幾招可好?”俯視眾生的九五之尊,竟用商量的口氣詢問戴鑫。

戴鑫連忙應下。

緊接著宇文昊天親自取出束之高閣的劍匣子,小心翼翼地拿出兩把封存已久的寶劍。

劍身玄鐵而鑄,透著幽幽寒光,劍柄分別為白虎和金蟒圖案。白虎柄刻著“天”字,金蟒柄刻著“鶴”字。

金蟒乃是儲君才可用的圖騰,先帝將金蟒寶劍賜給賀王,足可見用意。倘若沒有那場陰謀陷害,如今坐在龍椅上的人不會是他宇文昊天。他興許也會恪盡臣弟本分,如幼時追隨賀王腳步那樣,執劍天涯守護兄長的江山。

看著近在咫尺也恍如隔世的寶劍,戴鑫眸光一震,忙掀衣跪地,惶恐道:“陛下恕罪,臣不敢!此劍為先帝分別賜給陛下和……賀王的遺物,意義深遠,臣萬死不敢接劍。”

宇文昊天望著雖至中年亦氣度斐然的戴鑫,不惱反笑:“這些年你為一方郡守,多了文人氣息,剛剛終于找回幾分武將氣魄。”

“臣只愿追隨陛下,不拘文官武將身份。”戴鑫一字一頓地說。

宇文昊天愈發挑起嘴角:“朕記得,這話你當年說過。”

正因為戴鑫當年這句話,命他褪去御前侍衛的鎧甲,換上文人衣冠,從九品芝麻官當到一郡之首。虧得戴鑫爭氣,否則他身無背景,皇帝焉能不動聲色提攜。

“這兩把劍上元節時朕命人拿出來問世。罷了,今夜你用這把,朕握兄長當年的寶劍。陪朕去御花園比試一番,拿出你的真本事,今夜沒有君臣。”

天子一言,駟馬難追。戴鑫只得恭敬領受。

宇文昊天沒帶侍衛,連高瞻也未隨駕伺候,只攜戴鑫一人前往御花園。

夜深人靜之處,風聲颯颯,吹起他明黃色的衣袂在夜幕中飛舞。

忽然,戴鑫壓低嗓音問:“陛下今夜利劍出鞘,可是決心與害死賀王的人一絕死戰?”

宇文昊天一聲不吭,右手微動,寶劍已直挺挺揮去。

劍光一閃,已至他眼前,戴鑫連忙后退躲閃,長劍悄無聲息從腋下刺出。宇文昊天翻劍格擋,兩劍相交,發出清脆聲響。

短短幾招交鋒,戴鑫似有若無落敗于真龍天子。

宇文昊天并不愉悅:“阿鑫,你別再藏掖著,想當年朕從沒贏過你!”

戴鑫訕笑著應道:“陛下寶刀未老劍術精進,臣這些年偷閑度日,恐怕再難贏過陛下。”

“朕不信。”說罷,宇文昊天再度揮劍出招。

自賀王離世,戴鑫褪下武服再也不曾練劍,今夜全憑年輕時出眾的武藝功底。即使有把握能贏,他也不敢冒犯。帝心難測,彼此雖相識相知于年少,到如今他亦不敢造次。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