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求生記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可他是個昏君

清朝求生記

些小阿哥們雖說是參與到冰燈的制作當中來,但其實TT時間并沒有多久,在破五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六,他們就開學了,云錦和十格格感慨他們苦命之時,工匠們卻是松了一口氣,沒有小十六小十七的奇思妙想,他們的工作進程也能快些。

吃過春餅沒幾天,燈節就到來了,宮中的冰燈展吸引了很多人來觀看,那些個嬪妃們裹著厚厚的皮裘,穿行在五顏六色的冰燈之中,鶯鶯燕燕的,也很是熱鬧。十格格在得意于自己的創意之余,也喃喃自語“要是能賣門票就好了,這少掙多少錢”,云錦不小心聽到這話,也真是啼笑皆非,看來康熙說的那個想錢想瘋了的人,非十格格莫屬,云錦可是差的遠了。云錦不知道十格格為什么這么急于賺錢,是因為她的本性即如此,還是因為她想為自己留條后路,看她最近特別著意的跟老康套近乎,應該是后者的可能性大些吧?

在正月十四的晚上,云錦與十格格還有那些個小阿哥們吃罷了“浮圓子”(即元宵),在四阿哥與十三阿哥的陪同下出宮去看煙火。本來云錦一直以為皇家煙火一定是在紫禁城燃放呢,那天老康說準許他們出宮去看,她還有些納悶,卻沒想到原來燃放地點是在郊外。

這里其實也有個緣故,原來在明朝時,皇家曾經因為燃放煙花而引發了午門的火災,清朝因此引以為戒,不許在紫禁城燃放煙火。云錦心下感嘆,卻原來早在這個時候,北京就已經有了“禁放區”了。

時值佳節,四阿哥的臉也沒有平時板的那么緊了,不過在這些弟弟妹妹面前,他還是保持了一貫的威嚴,倒是十三阿哥,與這些小的們嘻嘻哈哈的,說的很是熱鬧,氣氛也因此很是愉悅。

京城冰燈展的位置也離燃放區不遠,十格格就提出要去看看,但此種請求卻是被四阿哥面無表情的一口拒絕了,就象拒絕她之前曾經提出要去燈市和花市看看的要求一樣,對十格格的苦苦哀求直接無視掉。十三阿哥也不相勸,看來也是不贊同十格格這個主意的。

其實云錦也是不贊同的,熱鬧雖好看,但安全更重要,這節慶之日,人擠人人挨人的,是最容易出事的,那紅樓夢中的香菱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雖說云錦現在有滿人身份,但如果真碰上那種惡人,怕也是不管用的,備不住他們還有可能為了以防后患,殺人滅口呢,就為了看個熱鬧,而搭上自己的一條命,可是太不值了。

十格格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自然是有些不高興的,嘟著嘴坐在車里,云錦與他同坐一車,只好開口勸她。

“十格格,咱們是出來玩的,可別生氣啊,那可有多掃興。”云錦笑著說。

“哪里是我掃興,明明是四哥嘛,這不讓去那不讓去的。”十格格臉上還是很不忿。

“十格格,四阿哥也是為咱們的安全考慮,”云錦柔聲說道,“再說,今兒個的煙火,皇上也是要率王公大臣們在場的,咱們雖不便跟他們一道,但去晚了總是不太好的。”

“可是。這么熱鬧地場面。不看多可惜啊。”十格格地語氣緩和了下來。

“其實也沒什么地。不過是些燈啊花啊什么地。這些東西哪有宮里地精致。”云錦笑笑。“再說現在人這么多。咱們就算去了。除了人頭之外。也看不到什么地。”

“瞧你說地。”十格格白了云錦一眼。也笑了。“人多就說人多。說什么看人頭。怪嚇人地。誰不知道宮里地比這個精致啊。不過這市集是另有一番味道地。”說著說著她又興奮了。“云錦。要不這么著。咱們向皇阿瑪請旨。在宮里也辦個集市。”

在皇宮里設市場。這種橋段也有一些小說中用過。云錦還因此查過些資料。沒想到這十格格也要用此著。也不知道是好自己地創意還是借鑒來地。

“十格格。如果云錦沒有記錯地話。這種事兒曾經有一個皇帝做過。”云錦并沒有表示贊同。

“那不是更好。有先例在前。”十格格打斷云錦地話。

“可他是個昏君,最后還被自己的臣子殺了。”云錦接著說下去。

“是這樣,”十格格聽后也是一愣,然后泄氣的說道,“那還是算了吧。”

總算她沒再堅持,云錦也暗自舒一口氣,其實這十格格蘿莉歸蘿莉,但大多數的時候還是聽勸的,而且她還有一點好處,就是事情過去就算了,不會總耿耿于懷。象現在,自己的建議不能得以實施,她也只是沮喪了一小會兒,就丟開了手,又開始唧唧喳喳的和云錦聊起天來。

等他們到了燃放煙火的地方,康熙還沒有到,但等在這里準備看煙火的百姓們卻已經是不少了,云錦下車時已經注意到了,好多百姓都帶著手套呢,于是示意十格格去看,她自然也是樂得不行。而四阿哥與十三阿哥二人,自然也是注意到了,他們對視一眼,會心一笑。

云錦這一行人雖然是微服至此,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顯然是早已經有了安排,他們帶著云錦、十格格和那些個小阿哥們,直接越過了人群,到了一處既清靜,又有良好視角的地方,就好象是現代看戲的雅間一樣,還擺著茶水、干果什么的。

吃吃聊聊的,時間就過得比較快,說話間康熙已經到了,在場的所有人自然都是跪下磕頭,康熙又說了一番與民同樂的話之后,舞燈就開始了。

舞燈又叫轉龍燈,也是皇宮每年慶元宵佳節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精彩的節目。只見這次出場表演的是五十名宮女,她們穿著虹裳霓衣,覆以雜彩,一人手持著一竿,竿上又放了一個橫的短竿,橫竿的兩頭各系著一盞紅燈,如此一人擔兩燈,隨著事先安排好的方位行走,手中的紅燈也是高低盤舞,好象是波光閃爍的海面,又恰如繁星撒在夜空之中,不斷引起在場眾人的陣陣喝采。

舞燈之后,就是今晚的重頭戲煙火上場了。方圓五六里的空地上,早已經搭好著數百架煙火,燃放時自遠至近依次燃燒,如蟄雷奮地,飛電掣空,煞是好看。先是一個輪次的煙花,五朵接五朵的在空中開放,然后是一層層的火線,由下而上,再綿

,仿如瀑布一般。再然后就是花樣了,有象珠簾焰\萄蜂蝶的,還有一種九石之燈,九個大燈里面藏有小燈無數,一聲迸散,如萬燈齊明,又如流蘇條垂,蜿蜒垂落,最絕的是有一個圖案居然好象是四個小孩在擊秧鼓唱秧歌。

那些個小阿哥們看得是叫好連連,十格格也是如癡如醉,云錦還稍微鎮靜些,但也是興奮的臉上一直發熱。

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面上雖是也有欣賞之意,但卻沒有這些人這般興奮和驚奇,看來是以往已經見識過了。

這一場皇家煙火,從黃昏一直放到二更時分才結束,百姓們恭送皇上離去后,才漸漸的散了開去,邊走還邊津津有味的議論著,臉上既是興奮又有些個意有未盡。

看完煙火的第二天,云錦早早的就起來了,不是她不睏,而是她要為正月十六太后的壽辰做準備了。老太太一向疼自己,這又是自己入宮以來,她過的第一個生日,怎么著自己也得盡些心才是,所以她早就開始跟延禧宮的御廚研究上了,太后的壽宴上,她準備獻上一道大菜,就是佛跳墻。

佛跳墻是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葷菜,奇香無比,他的主要原料有十八種之多,包括魚翅、海參、鮑魚、魚肚、干貝、魚皮、鹿筋、豬肚、鴿蛋、火腿、香菇、冬筍、白蘿卜等等,做法是先將這些原料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種菜式,然后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只大紹興酒壇子里,注入適量的上湯和紹興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壇口用荷葉密封起來蓋嚴,放在火上加熱。

當然云錦只是知道這么個大概而已,要想真正的做出那種風味,還得御廚那等專業人士多下功夫才行。現在延禧宮的御廚對云錦層出不窮的想法已經適應了,而且也激發了他的興趣,云錦每次一找他研究新菜式,他就興奮得滿面紅光,一試再試,廢寢忘食的,簡直比云錦還要上心。

只是云錦以前找他做的菜都不是很復雜,他用不了多久就試出來了,總覺得有點不過癮,現在要他做這個中國第一香的菜,他可算是有了個大展所長的機會了,因為原料珍貴,他不敢隨便就上手試,所以先是研究了好久,然后再開始試作,至少說做出來的味道是不是正宗,云錦也不知道,因為她也沒吃過這道菜。

云錦只是把后世對這道菜的評價說給他聽,讓他要照著這種感覺來做,其他的全由他自己把握。在云錦如此不負責任的情況下,御廚還是做出成品來了,倒也真是難為他了。不過看他那激動的神情,云錦就知道至少在味道上應該是達到絕佳了。

這負有品嘗之責的自然是貴妃娘娘和云錦,她們剛一將荷葉掀起來,便有酒香撲鼻,直入心脾,吃的時候更是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而且香味撲鼻,幸虧云錦之前已經讓人關好了門戶,不然非常有可能引來好多個饞貓。

佛跳墻的原料如此之多,就算是御廚試做不敢多用,量也不算少了,只云錦和貴妃娘娘自然是吃不完的,再說云錦也是不慣吃獨食的人,所以給延禧宮每人都嘗了一點,大家吃后都是一副“此菜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的樣子,當然為了給太后個驚喜,云錦和貴妃娘娘也下了封口令,在太后壽辰之前,嚴禁對外說起這道菜。

菜式是準備好了,但云錦覺得光這樣還是不夠,記得以前看到過,康熙有一回在太后的壽宴上還給她跳舞助興來著,雖然這事兒現在還沒有發生,但也看出搞個娛樂活動還是可以的,云錦本身又在這方面有所擅長,自然得表現一番了。

當然這等既表孝心,又出風頭的事兒,云錦還是要找十格格一起來做的,十格格這陣子也一直在用心為太后準備禮物呢,只是她與云錦約好了,雙方各準備各的,不準問也不準打聽對方準備了什么的。云錦對她準備了什么本來就沒有興趣,自己準備的東西對她也沒有保密之意,只是十格格這么提了,她也就同意了,反正對她來說是無所謂的事兒。

現在云錦找十格格一同做這個助興的節目,為怕她多想,還特意說明這個是額外的,并不在保密的范圍之內,十格格也當即表示樂于參加,興致勃勃的安排時間好與云錦一起彩排,并且還提出建議,說再找那些個小阿哥一起來做的,但云錦想了又想,還是沒答應,畢竟他們是阿哥,讓他們做這些個唱曲兒之事,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做的多了,不光瞧著不新鮮了,還容易會招來老康的反感。

太后的壽辰那天,也是相當隆重和熱烈的,皇子、皇女和宮里的嬪妃們自然是要來慶賀的,還有宗室們,甚至連蒙古王公們也都來了,盛大的場面讓太后高興的合不攏嘴,宴席上的菜式也是精美非凡,不過最搶眼的還得屬云錦獻上的佛跳墻,剛一開蓋,就奇香四溢,酒香與各種香氣混合在一起,香飄四座,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

等他們再一入口品嘗,更是不得了,肉質爛而不腐,口味無窮清鮮、和醇,咸中帶甜,葷而不膩,食后唇齒留香,味中有味,盛出來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大伙吃得是眉開眼笑、津津有味的,贊美聲也是連連,太后看著他們吃得這么香,笑得就更燦爛了。

“此菜甚是不錯,”康熙笑著對太后說,“皇額娘,看來那天朕說云錦一貫的具有鄉土氣息,這丫頭是嘴上承認,心里卻是有些不服啊,趁著您的好日子,她就弄出了這么一道菜,用料之精良,味道之鮮美,在今兒個可是拔了頭籌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