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求生記
南那邊出的事兒可不象福建那邊的農民起事那樣,武力鎮壓的,因為這次鬧事的都是秀才中的佼佼者,弄個不好是要動搖國本的。當然這些秀才們也不是為了戴名世那個《南山集的事兒在鬧,他的事兒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定論呢,而且戴名世雖然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威望,但還不至于在江南引起這么大的反響,至少是不會鬧得這么熱鬧。
江南這邊發的是科場案。科場,按字面的意思就是指科舉考試的場所,也可以引申為科舉考試。說起中國的科舉考試,那可是歷史悠久了,它從隋煬帝時期就開始了,目的就是為朝廷從民間提拔人材,是讀書人進官階的主要途徑,由于它是采用的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相對于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來說,科舉考試無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就是今天的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算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中國實行的科舉制度,不僅讓東亞的一些國家,例如日本、韓國、越南紛紛效仿,甚至在也得到了歐洲人士的推崇,經過傳教士在游記中的介紹,在十八世紀時的啟蒙運動中,不少英國和法國的思想家就很推崇中國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務員敘用方法,規定政府文官通過定期的公開考試招取,漸漸形成后來為歐美各國彷效的文官制度,其考試原則與方式就與中國科舉十分相似在很大程度是吸納了科舉的優點,故此也有人說,科舉是中國文明的第五大發明。
現在清朝的科舉考試共分為兩大階段,先是初步考試,這個階段分為童試、歲試、科試三級。
“童試”,一般又叫做“小考”,凡初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童生在縣里面選拔了以后到督學進行考試,督學考試合格就可以稱做“秀才”了,因為秀才是一年考一次以叫做“歲試”之后就是每三年一次大的“科試”,主要是為了推舉舉人考試的資格,通過這個考試的提名,便有資格科舉的正式考試了。
科舉的正式考,也是分為三級別是鄉試、會試、殿試。“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的省城和京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科稱為恩科,由于它是在秋季舉行,所以也叫做“秋”。只有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試,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后就是“舉人”了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是“亞元”。而“會試”則是在鄉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以會試又被稱為“禮闈”,也叫“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之后就是“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當然就是皇帝主試的考試,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后統稱為“進士”。
殿是分三甲錄取的,第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中的前三名,就是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的第一名俗稱“傳臚”。一般來說,狀元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則授儒林院編修。其余的諸進士還要再參加朝考,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余的分別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實際上要獲得官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終身不得官也是有的)。庶吉士在翰林院內特設的教習館(亦名庶常館)肄業三年期滿舉行“散館”考試,成績優良的授以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編修、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檢討),其余的也會分發到各部任主事,或分發到各省任知縣。
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江南所發的科場案,也是清朝三大科場案之一,就是鄉試出了問題。
此鄉試的正副主考官,照例是由康熙欽命的,正主考官是副都御史左必蕃,副主考官是翰林院編修趙晉。康熙能派這兩個人前去,自然對他們也是有所信任的,只是沒想到卻是出了大亂子,在發榜的時候,中舉的除了蘇州十三人以外,其余大多為揚州的鹽商子弟,這些人大都是些不學無術之徒,尤其是句容縣王曰俞所薦之吳泌、山陽縣知縣所薦之程光奎這兩個人,都是有名的文理不通之輩,居然也在中舉之列,一時間士子們輿論大嘩,憤憤不平。
話說這學生們地血在什么時期都熱地。也都好請個愿什么地。因為這次科舉考試不公。蘇州生員數百人集會到玄妙觀。推舉縻生丁爾戩為首。抬擁五路財神游街并直入府學。而且還在貢院地大門上貼出了一副對聯:“左邱明兩目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以此來諷刺左必蕃和趙晉。更有人用紙糊住貢院匾額。改“貢院”二字為“賣完”。
“要說還得是讀書人。在這種況下。也能弄些個雅趣。”云錦隨意地說著。
聽著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說著這些事。感覺就象聽故事似地。不過云錦現在地注意力可沒在江南。而是在眼前這個胖嘟嘟地小家伙身上。元壽現在已經快四個月了。不甘于總躺著。比較喜歡讓人豎著抱了。其實豎著抱倒也沒什么。問題是他總不老實。兩條小胖腿時不時地跳一跳不說。最麻煩地是他地手也不消停看著什么新鮮地都想去夠。抱著他地烏喇那拉氏頭上地飾物以及耳飾等等。都成了他地目標。弄得烏喇那拉氏左躲右閃地。著實有些狼狽。
云錦除了怕烏喇那拉氏累著之外。主要卻是擔心元壽這么不老實。再一個不小心摔著了。可是烏喇那拉氏雖然累得不輕。卻是舍不得放手。云錦也沒辦法強把元壽抱過來只好時刻注意著了時間差不多了。云錦示意翠屏把奶熱好送過來。因為自己不能帶元壽入宮。所以云錦已經開始訓練他用奶瓶喝奶了。當然這奶也是從自己身上擠出來地。
“福晉。元壽該喂奶了也累得不輕。快歇歇吧云錦先喂他。”云錦接過翠屏遞來地奶瓶。用手試了試溫度。伸手想要接過元壽來。
壽看到奶瓶。也很是興奮。張著手就要抓。看來這幾他已經適應這個新型地食具了。
“還是讓我來吧,”烏喇那拉氏沒把元壽遞過來而把他放躺在自己懷里,伸手向云錦要奶瓶“我得也練一練用這個新鮮玩意兒,等進宮時就得我喂了。”
“那好吧有勞福晉了。”云錦笑著把奶瓶遞了過去。
“你跟我還客氣什么?”烏喇那拉氏笑著說道,“只要是為元壽,我可是再累也不怕的。”
元壽已經等不及了,看烏喇那拉氏將奶瓶拿過去,忙不迭的伸出小手抱著就往嘴里送,當然烏喇那拉氏也不敢完全松手讓他自己抱著吃的,畢竟這個玻璃瓶子對他這么大的孩子來說,還是稍嫌重了些。
“這小子,倒是真吃。”十三阿哥瞅著元壽,含笑說道。
這次來沒能抱著元壽,十阿哥著實有些遺憾,但也沒辦法,他總不能跟烏喇那拉氏搶啊。
云錦當著四哥與烏喇那拉氏的面,還是給元壽喂奶,其實她現在已經開始給元壽喂些輔食了,她隱約記得自己在現在的群里有一個人,生了小孩之的一,就經常說些個育兒經什么的,自己帶看不看的,也進了腦子一些,只是不知道這時候早不早,可又怕喂晚了,影響到元壽的發育,所以只是少量的喂一些蛋黃和果汁,先看看他的反應再說,好在他倒也不挑,給什么吃什么,也沒見有什么異常。
“爺,十三弟,你們接著說,”烏喇那拉氏一邊喂元壽,一邊說道,“聽你們說江南的事兒,妾身也覺得那些秀才們鬧得這些怪有趣的呢。”
“有?”四阿哥淡淡的說道,“這弄個不好,是要動搖國本的事情,哪里有趣了。你當他們只寫個對子、改個字什么的?他們把左必蕃的祠堂都全拆了。”
“什么?”烏喇那拉氏嚇了一跳,“怎么會這么嚴重,你們剛才不是還說左必蕃未必會做出賄買的事兒嗎?”
“他雖未見得有賄買之舉,但身為主考官,不可能一點兒風聲沒聽到,卻不管不問的,這也是失職了。”四阿哥冷冷的說道,“祠堂拆了算什么,能保住命就不錯了。”
“這件事有這么大嗎?”烏喇那拉氏有些擔心了看著四阿哥,“江南的事兒,不會牽連到爺和老十三吧?”
烏喇那拉氏的這個問題,云錦倒是沒有擔心過,就自己所知的四阿哥,是不會卷入到這些爛事中的,能做出這等事兒的人,他也是不會看得上的。
“四嫂放心,”果然十三阿哥笑了起來,“我們才不會摻合這種事兒呢,不過,雖然有說是副主考官趙晉所為,但我總覺得沒這么簡單,那趙晉只是個翰林院的編修,如何敢這么大膽?而那左必蕃,又為什么默不出聲呢?這后面會不會有人呢?是曹寅還是李煦?”他看了看四阿哥不置可否的樣子,又想了想,“難道說是噶禮?不可能吧,他和太子一貫交好,現在太子地位不穩,他還不得趕緊收著點兒,能整出這種事來嗎?”
“有什么不可能的,”四阿哥面色還是很平靜,“有些人一放出去,就覺得天高皇帝遠了,也就什么事都不顧忌了。他把丁爾戩那些帶頭的抓起來要以誣告問罪,不也能說明些什么嗎?”
“禮,”烏喇那拉氏面上卻是起了波瀾,“他的母親不是皇阿瑪的乳母嗎?”
“沒錯兒,”四阿哥點點頭,“不過如果噶禮真的做了賄買的事兒,那想來皇阿瑪也是不會姑息的。”
烏喇那拉氏光顧著跟四阿哥他們說話了,手雖還拿著奶瓶,卻是沒注意角度,元壽已經吃不到奶了,他的小眉頭皺了起來,一臉的不高興,眼睛一個勁兒的盯著云錦,要不是舍不得放開嘴里的奶嘴,怕是就要哭出聲來了。云錦雖然聽說小孩子多哭些,對肺的發育也是有好處的,可是卻不希望他在吃飯的時候哭,但自己也不能動手去調整奶瓶啊,那樣會讓烏喇那拉氏覺得自己是在埋怨她沒照顧好元壽的。
正在云錦思索如何能巧妙的提醒烏喇那拉氏之時,元壽那兒卻是自力更生了,他用自己的小手用力的在烏喇那拉氏的手上抓了一把,當然他那點兒力氣是傷不了烏喇那拉氏,但卻足夠引起她的注意了。
“元壽,怎么了?”烏喇那拉氏看看元壽,發現他正沖自己皺眉呢,自然也馬上發現了問題所在,于是一邊抬高奶瓶,一邊笑著說道,“元壽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居然會提醒人呢?”
“這元壽啊,跟福晉就是親。”云錦也吃驚于元壽的表現,但還是趕緊借此來討好烏喇那拉氏。
“云錦,你也是的,看到元壽吃不到了,也不提醒我一聲。”烏喇那拉氏有些埋怨。
“福晉,”云錦笑著說道,“云錦一是不想打擾您和爺說話,二是想著讓元壽明白,不是他想要什么就有的。”
“你這叫什么額娘啊,”烏喇那拉氏啼笑皆非的說道,“哪有這樣對兒子的,再說他還那么小,懂得什么了?”
“四嫂,”十三阿哥湊趣的說道,“您也別說元壽不懂事,人家剛才可是自己爭取來著。”
“自己爭取也得看清楚了,而且也得用對方法,”云錦笑著說道,“這是福晉喜歡元壽,所以他才能用這么直接的方式爭取到自己想要的,可是江南的那些學子們,倒也是自己爭取了,最后不是落得被抓起來要按誣告問罪嗎?”
“云錦你這話我卻是有些不同意,”十三阿哥眼神中帶著一絲回憶,“事有不平,總要有人出來做點什么的,他們這么一鬧,最后不也是達到目的,引起朝廷的重視了嗎?我倒是很羨慕他們能有這種熱血和意氣,隨興而為,最是快意不過。”
“十三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到隨興而為的,除非他對這世間沒有任何的牽掛,”云錦看著十三阿哥說道,“那些個學子們,家中也有親人,他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想沒想過有可能會牽連到家人,想沒想過如果自己被判了罪,家人會是如何的難過,這種隨興而為,他們倒是快意了,可要叫云錦說,最是自私不過。”(,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