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求生記

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見人愛?

清朝求生記

后元壽還是在康熙五十一年的太后壽誕之時,由烏了宮,等到晚上送回來的時候,烏喇那拉氏興奮的滿面紅光,滔滔不絕的跟云錦說著太后見了元壽如何的高興,貴妃娘娘也是爭著抱不停,元壽又是如何的乖巧可愛,對著誰都是一張笑臉,只是對太后和康熙則顯得更親密些,樂得太后笑得合不攏嘴,康熙也是時常把他抱在懷里。

而其他給太后賀壽的人,看到這副場面,自然是心領神會,紅包禮物的,送得可著實是不少,讓元壽成了這天除太后以外收禮最多的人了。當然有些特別貴重的,四阿哥都給推了,實在推不掉的,也讓人悄悄送到康熙那兒去了。

元壽受到宮中三大巨頭的寵愛,云錦心中自然是歡喜的,可是歡喜之余,也有隱憂,這樹大招風,康熙的皇孫有很多,卻惟獨元壽風光無限,別說其他的皇子會有想法,怕是四阿哥府里的其他女人們心里也不一定會舒服的。

當然烏喇那拉氏是除外的,她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孩子了,雖然有可能會觸景生情想到弘暉阿哥,但元壽也是她名下的,自然對他的受寵烏喇那拉氏也是樂于看到的。

云錦的擔心其實也沒多一會兒,她就這點好,除了那次險些送命的經歷對她造成了很長時間的困擾以外,其余的事兒她都不會太費心神的,能想清楚了拿出應對的辦法是最好,一時想不明白也無所謂,反正事情也急,元壽也不是經常出現在人前的,慢慢想,總會有辦法的,就算自己實在想不出來,不是還有四阿哥嗎?他到底是自己的男人,總得盡點義務吧。

云錦這邊繼續小院子里養兒為樂熙那兒的心情也逐漸的好了起來,在這一年二月的會試,康熙特旨命張廷玉為同考官,考題是《春秋書中的一句,因為江南的科場案現在還正在審著解了兩個封大吏的職,所以這次會試的考官們都很注意,結果相對來說也比較公平,最后得士的十六人,如浙江徐云瑞、徐杞潘允敏、馮皓、陶貞一、鮑開,福建何騰三,山西田嘉谷是知名的人士,康熙自是很滿意,將他們授了司經局洗馬職,掌局事翰林院修撰。

然后在二月二十九日,康又下詔:“承平日久,生齒日繁。嗣后滋生戶口,毋庸更出丁錢,即以本年丁數為定額,著為令。”這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了全國的丁銀總額基本固定,從中央到地方都不得隨意增加廣大農民的負擔也相對穩定了,逃亡人口也減少因此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持,稱頌聲一片。

再接下來就康熙的萬壽節了喇那拉氏又帶著元壽進了宮,這時候他已經能各處爬了,在小車上也坐的穩穩的,因為他總是呆在那個小院子里,難得出來一回,所以對周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更難得的是,看到那么多人居然也不害怕,還是端著一張笑臉沖著康熙一個勁兒的張手要他抱。

想來這也是各人的緣法,康熙見壽心里也是喜歡的緊,點手讓烏喇那拉氏將元壽送了過去,自此除了處理排泄之物由奶奶媽去做以外,元壽就在太后、康熙和貴妃娘娘三個人的懷中輪流傳遞了,直到四阿哥一家離宮之時,烏喇那拉氏才重新得回了抱著元壽的權利,當然她是不會對此有埋怨的,正相反,她是樂不得如此呢,元壽得寵,她作為四阿哥的嫡福晉、元壽名份上的母親,臉上也增光不少,還因此得到了不少的賞賜和夸贊呢。

四阿哥看自己的兒子么得康熙的疼愛,心里自然也是高興的,再加上是康熙的生日,所以也多少收起了平日的刻板表情,與在坐的其他阿哥們不時的寒暄著,雖然話依舊不多,但比起往常來已經是好很多了,惹得一些人拿他取笑,說他連得了兩個兒子,可謂是春風得意,一定要他請客。

但是雍親王府里地兩個:福晉卻并沒有四阿哥和烏喇那拉氏那樣地好心情。年氏嫁入府中之后。始終沒有所出。反而是兩個在她位份之下地兩個格格接連為四阿哥生子。心中自然是有些不舒服。

次進宮。烏喇那拉氏要照顧元壽。李氏有自己地女兒和兒子要照顧。而耿氏現在地位份還沒有資格進宮來。所以小名叫天申地弘晝阿哥就由年氏來帶著。可是天申比起元壽來。所受到地關注可就少太多太多了。這怎么能不讓心高氣傲地年氏心情郁悶呢。好在這孩子不是她自己所生地。否則還不知會如何呢。就這樣。她也是不愿意再抱著天申了。而是一直讓旁邊地奶媽看著。

四阿哥另一個側福晉李氏。比起年氏來受到地關注要多一些。只是這種關注卻是讓她心里別扭極了。原來她生地弘時是四阿哥現存地唯一地兒子。可沒想到從八月到十一月。才三個多月地時間。四阿哥就又得了兩子。早先還以為那兩個孩子是格格所生。不會影響到弘時地位地。可是沒想到這個元壽卻是這么讓太后和康熙喜歡到了心坎里。這讓她不禁起了警惕之心。生怕弘時地世子之位受到威脅。再加上一些有心人地“提醒”和“同情”地眼光。李氏地心里就更不好受了。

李氏地壞心情。在她所生地女兒被封為多羅懷恪格格時也沒有所好轉。這個女兒也是四阿哥唯一地女兒。也就是說。在云錦生下元壽之前。四阿哥只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全是李氏所生。由此就可以想見李氏在雍親王府地地位了。怎么也說是勞苦功高嘛。

其實也難怪李氏高興不起來。按說親王地女兒封號應該是“郡主”地。可是她女兒所封地這個多羅懷恪格格。在品級上卻是“郡君”。跟“郡主”之間還隔著一個“縣君”。可是差了兩個級別呢。俸祿也少了一半有余。究其原因。卻是因為在康熙五十年地規定宗室女側室出地降嫡出兩等。也就是說。李氏地女兒雖然是四阿哥這個親王地女兒。但因為李氏是側福晉。所以只能按貝勒嫡女進行封號了《紅樓夢里鳳姐地話。誰叫她沒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呢。

你說。女兒因為自己地側室身份而被降了級。李氏怎么可能高興地起來。

還有那些有了兒子的阿哥們,對元壽如

熙的看重自然也是有些羨慕、嫉妒、恨的,子嗣同八阿哥因為喪母之后一直病著,這次并沒有親來為他的皇阿瑪祝壽可是代他送禮的九阿哥看著康熙與元壽祖孫情深的樣子,面色卻不是很好,但是最憋氣的還不是他,而是四阿哥的同母兄弟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雖然一直與四阿哥不睦且心眼也一直不大,但本來也不應該會為了這點事兒生這么大氣的,可是因為他自被人下藥之后,自四十六年底由其嫡福晉完顏氏生下弘之后,再就沒個一兒半女的。他雖然也一直在查到底是誰對自己下了毒手,可卻是毫無頭緒過就他分析,最有可能的還是八阿哥和九阿哥他們們想要拉自己到他們的陣營中,又怕自己成了氣候不好控制以才讓自己無法再有子嗣,以斷絕自己繼承大統的希望。

十四阿哥找的大夫雖然到現在都沒能治好自己的毛病卻在最近誤打誤撞的研制出了可以致人有與十四阿哥同樣毛病的配方。得到這個藥之后,十四阿哥就給十阿哥用上了,雖然他也認為給自己下藥這種事不見得是十阿哥這個草包能做出來的,但他總是八阿哥一伙的,代他們受過也是應當的,最主要的,他是想看看十阿哥之后還能不能生出子嗣來,如果還能,那就說明八阿哥和九阿哥那兒有能治這個的人或藥,那自己想盡辦法也要給弄過來。

如果也不能了,那就算十阿哥倒霉吧,反正他也是當皇帝的料,而且也有后了,十四阿哥可是一點也不會覺得內疚的。

除了八阿哥一黨以外,十四阿哥還曾經懷過四阿哥,他倒是沒想過四阿哥會有爭皇位的心思,在他想,四阿哥根本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材料,他懷四阿哥,是覺得他或許會因為德妃娘娘對自己的偏心而心有不滿,可是后來經過他仔細的觀察分析,認為這事兒應該不是四阿哥做的,所以弄出那個藥之后,也就沒有把它用在四阿哥身上。

可是現在看到阿哥接連得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居然還讓太后和康熙如此喜愛,十四阿哥的心里還是很不舒服,他這些年沒有子嗣出生,雖然妻妾們不時會有“懷孕并流產”的消息傳出去,但也是不免引起了好多人的注意,也有不少人來安慰自己,皇阿瑪對自己也多有撫慰,四阿哥在自己福晉“流產”之時也曾經送過禮來,可是現在他卻把兩個還不到一歲的兒子都帶了來,這不是在扎自己的心嗎?尤其是他還用元壽那小子來討皇阿瑪的歡心,簡直是太有心機了,也難怪額娘不喜歡他,一天假正經,弄得好多兄弟都躲著他走,也就老十三總跟在他屁股后面罷了。

當然云錦是不會知道康壽宴上這些人的心理活動的,烏喇那拉氏送元壽回來的時候,也不會說這個,再說她也未見得全都知道,興許李氏和年氏的心理她能猜著一些,但十四阿哥的事兒,烏喇那拉氏可是全然不知的,當然也更不可能知道十四阿哥還跟德妃娘娘說了些對四阿哥用元壽來取寵皇阿瑪的不滿。

“福晉,今兒個是累著了吧?”云錦讓奶媽帶著元壽先進里屋去喂點吃的,而自己則是給烏喇那拉氏按著肩膀。

“我不累,”烏喇那拉氏抓著云錦的,“你別忙了,趕緊坐下來,我們好好說會兒話,一會兒我還得回府呢。”

“是。”云錦答應著坐在烏那拉氏的下首,“福晉,元壽現在可是淘得緊,今兒個在宮里沒惹什么禍吧?”

“怎么會呢?”烏喇那拉氏笑把康熙壽宴上的盛況說了一遍,“元壽最是招人疼的,今兒個就他出風頭,可說是人見人愛呢。”

“晉也是太夸張了,能做到人見人愛的,那是神,不是人。”云錦笑著說道,“大家只是看爺和福晉的面子上,說他些好話罷了。”

“就算不是所有人,也是大多數吧。”烏喇那拉氏臉上笑著,但心下卻是一沉,云錦這話讓她想起了德妃娘娘對元壽的態度,元壽當然是不可能討得所有人的歡心,只是他的親祖母對他也是冷冷淡淡,就很讓她不能理解了。

“福晉,明兒個德妃娘娘的壽辰,”因為德妃娘娘的生日就在康熙生日的第二天,自然容易記的很,“云錦不方便進宮去祝壽,不過也準備了禮物,煩請福晉明天帶過去,還有,元壽那兒,照著今天的東西準備可以嗎?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添減的?”

“這個,”烏喇那拉氏臉上的笑容有些僵了,也浮現了一絲尷尬之色,“娘娘說,元壽今兒個也累了,明天就不用帶進去了,別把孩子折騰病了。”

“元壽好歹也是福晉名下的,也可算是娘娘的嫡孫,”云錦看到烏喇那拉氏的神情,心里雖然有些明白,但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生怕自己會錯了意,“娘娘壽辰,只有他缺席,雖然是娘娘體諒,但也怕是不太好吧。”

“不是只有他一個,”烏喇那拉氏臉上的表情更尷尬了,“娘娘吩咐了,弘歷、弘晝太小了,接連進宮,怕累出病來,就都不用帶進去了。”

“那云錦就謝過娘娘的恩典了。”云錦對烏喇那拉氏露出微笑。

雖然烏喇那拉氏轉述的德妃娘娘的話,聽起來是為了孩子好,可是看她那帶著一點難堪的表情,估計她還有些話烏喇那拉氏沒說出來,不過就算烏喇那拉氏沒說,云錦心里也明白了,沒想到德妃娘娘的偏心居然還會延續到孫子輩的身上了。

算了,不去就不去嘛,本來自己也擔心元壽呢,雖不是象德妃娘娘說的怕累到元壽,其實他到哪兒都是坐車或者是有人抱著,能累著才怪了,云錦是擔心,人多的地方細菌也多,別染了什么病回來,這回不用去了,倒是正遂自己的心愿。至于說德妃娘娘的想法嘛,那個軸勁兒不是自己能應付的,還是別想著去改變了。

有讀者提出意見,說最近寫朝政有些多了,之錦檢討了一下,確實有這個情況,本來是想讓大家能隨時知道歷史進程的,但可能是寫太多了,以后之錦會注意的。(,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