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春時

第四十九章:月牙

娉娉走了以后,女皇陛下方才叫人過來給她按肩膀。

她年紀不大,但身子骨卻挺虛弱,總是腰酸背痛,習慣了臨睡前找人給她按按肩膀。

她找到了一個叫月牙的侍女,這個侍女的按摩手法最和她的心意。

娉娉走了以后,她叫來了這個侍女,讓這個侍女給她按按肩膀。

她一邊閉眼享受著月牙的按摩,一邊讓人去叫那個她想要見的人。

月牙一聲不吭的給女皇陛下按摩,頭也不敢抬得多高,眼睛也不敢移動一點點位置。

還是女皇陛下開了腔,“月牙,你不是咱們女兒國的人,是不是?”

月牙馬上回了一聲,“是的,陛下。”再沒有話了,她也是知道那些女官們的厲害的,隨便和女皇陛下說話,或是沒有深深低頭,都要被她們懲罰叱責。

“你是慶國來的人吧?”

“是,陛下。”

“你怎么會來到這女兒國了呢?”

“跟隨娘親來的。”

“你詳細說說,我想聽聽。”女皇陛下知道這個月牙在顧忌誰,因此安慰著說:“你不必害怕,你跟我說話,倒不是犯了什么大罪,乃是我讓你說的,倘若有人在背地里說你的閑話,或是變著花樣的找你的麻煩,盡管來跟我說,或是直接跟她們說,就說你是我喜歡的人,不準她們動你一根汗毛,她們若是再不聽,我只好把她們都殺了。”

那月牙忙道:“陛下,并不是誰不讓我和陛下說話,乃是因為我笨嘴拙舌的,不會說話,所以不敢和陛下說話。”

“再笨嘴拙舌的人,說句話也不會說了嗎?你說話,我愛聽人說話,多么毫無邏輯的話,我也都愛聽,你說吧。”女皇陛下不想在這個等人的空擋,如此安靜的過去,她想要聽人不斷的說話,如果身邊的人個個都跟娉娉一樣大膽說話,又有趣就好了。

“是,陛下。”那月牙被逼得不得不說話。

“陛下,奴婢是從慶國過來的,是跟隨母親一塊過來的,皆因我們在慶國活不下去了。我爹爹得了病死了,那家里的親戚都想要霸占我們家的房子和地,看我們孤兒寡母好欺負,直接明著來搶占房子,我和母親告到官府,官府也不管,官府只說我們家沒有男丁,將房子和地給了親戚也是應該的,還勸我的母親改嫁,遠走他鄉,不要和這些親戚爭執了。我和我的母親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只好搬出來住。哪知那些親戚搶占了我們的房子和地,還是不愿意放過我們。他們竟然聯系了牙子,要把我和我的母親賣掉,還要將我們賣到不同的兩個地方,好得些錢。好在我舅母偷偷告訴了我母親,我母親連夜帶著我走了,我們沒地方去,也不敢待在慶國,聽說外面有個女兒國,那里都是女子,我們想著肯定會好很多,便跑到了女兒國。”

女皇陛下聽了月牙的這悲慘的經歷,不免嘆氣,“你的那些親戚也太壞了!”搶占了人家的房子和地,竟然還不放過這對可憐的母女,還要把她們賣掉。

真是喪盡天良!

那月牙說道自己的身世,也委屈的掉下眼淚,嗚嗚咽咽。

“到了女兒國,我和母親才覺得自己活過來了,我們終于可以找到活干了。在慶國,我的母親只能靠給人洗衣服、補衣服掙錢,其他的活,能賺錢的活都不要我的母親,還要不少人想讓我的母親當暗門子,我母親打死也不愿意干那樣的事。到了這里,我和母親才發現,原來我們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活,女人也能賺那么多的錢,在慶國,那些賺錢的活,出力的不出力的都是那些男人才能干的。這里缺不一樣。我和母親來到這里,就像是回到了故鄉一樣。我母親不久就開了好多店,她原本的病也治好了,我也有幸能夠進宮服侍陛下。”

女皇陛下望著垂淚的月牙,安慰道:“現在一切都變好了,你也不要太難過,不要想以前的事情了,那些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女皇陛下又問:“萱堂最近身體可好?”

“多謝陛下關系,奴婢的母親身體不錯,現在經營了幾家館子,夠她忙得了,我每月出宮望她,有時找不到她呢,找到了她,她也沒有時間跟我多說話,老是要去看館子。”

“下次你出宮的時候,可要轉告她老人家,上了年紀了,開了幾間館子,小事就告訴其他下面的人,讓他們去做,不用事無巨細都收歸在自己的手中,那樣太累。”

“回稟陛下,奴婢也多次勸說過母親,可是奴婢的母親是窮怕了的人,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其他的人,她覺得所有人都有可能背叛她,都有可能出賣她,只有她自己不會,她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所以不愿意放過各種事情。”

女皇陛下輕輕點點頭,也能夠明白月牙母親的想法,她們在慶國的經歷實在是太慘了。被那些親戚出賣,本都是至親的家人,那些人都不能夠相信,還有什么人可以相信呢?

“如此看來,我們女兒國要比慶國好多了。”

“是的,陛下,女兒國就是最好的地方,至少是對我們女子最好的地方,在慶國,奴婢和母親差點死了,奴婢和母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有翻身的一天,還能賺這么多的錢。”月牙哭著說。

這些話是她發自肺腑的,她原以為自己和母親的結局只有倒在路邊,餓死凍死,最后被人拖到亂葬崗,和那些不知道來自哪里的人埋在一起,成為孤魂野鬼。

幸好她的母親沒有認命,帶著她來到了女兒國,這個不一樣的地方,遇到了很多的好心人,收留她們母子,給她們飯吃,介紹她們去做工,母親勤奮,才攢下了家業,越做越大。現在這本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多虧母親當時沒有放棄,多虧她們命大,跋涉長途來到女兒國。

“既如此,待在女兒國了,就好好的生活,忘記從前的不順心的日子,那些日子已經過去了。”女皇陛下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