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三十五章 最佳新人

十七歲的單車的柏林首映很熱鬧。

包括寶島入圍了主競賽單元的愛你愛我電影劇組在內,王曉帥邀請到了七八部入圍電影的劇組,再加上柏林當地的場刊影評人,電影節評審團等等,能容納兩三百人的放映廳幾乎坐的滿滿當當。

而坐在第一排的吳淵,也第一次看到了他出演版本的十七歲的單車。

嗯,除了男主角換了一個,其他的地方和吳淵記憶中的原版十七歲的單車幾乎沒有區別。

就連電影的封面海報,也是他雙手撒開車把,解開白襯衫上的紐扣,迎風蹬著自行車,一臉燦爛笑容的樣子。

事實再次證明了,第六代導演們的電影,演員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哪怕換了個演員,整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東西依舊沒有絲毫變化,依舊在首映結束后獲得了滿堂掌聲。

十七歲的單車至少是很符合柏林當地胃口的。

王曉帥通過電影主人公們對社會問題的微妙參與,敏銳地審視了華夏現代化給許多普通人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借助一輛單車,很巧妙的映射了,這個時代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與華夏傳統家庭文化之間的沖突。

包括貫穿整部影片的胡同與現代高層建筑之間的視覺交叉,也是新舊問題對立的象征。

這部電影,也展現出了王曉帥想從社會現實主義電影向更加商業化的電影領域探索。

比起他之前那些赤裸裸的、批判性的、突破邊界的文藝片,這部十七歲的單車是真的非常含蓄了。

首映結束后,當天凌晨柏林場刊就給出了2.9的現場評分,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23部電影里,排名第四!

第二天一大早,便有柏林電影節主辦方的工作人員來酒店通知,讓十七歲的單車劇組參加最終的閉幕式。

能夠被通知參加閉幕式,其實就是暗示最后有獎可以拿。

別管是什么獎,肯定不會空手而歸就是了!

今年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里,有謝飛導演,這位是華夏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1965年就從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并留校任教了。

這可是王曉帥和吳淵的祖師爺啊!

有他在評審團里為十七歲的單車據理力爭,獎項還是可以期待的!

直到這時,王曉帥一顆心才算徹底穩了下來。

招呼著劇組成員們換上禮服,傍晚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坐上禮賓車,前往了柏林電影節的閉幕式現場。

歐洲三大和奧斯卡不同。

奧斯卡偏向于娛樂性,不但會請一些脫口秀演員做主持人,而且還有各種表演環節,現場互動調侃之類的。

而老歐洲不一樣,老歐洲更注重藝術嚴肅性。

具體到柏林電影節上就是,除了紅毯環節之外,整個柏林電影節閉幕式都是較為干巴的。

十七歲的單車劇組進入頒獎內場后,大家就老老實實的坐在座位上,和愛你愛我劇組簡單打了個招呼,頒獎典禮就開始了。

沒有開場秀,也沒有歌舞表演。

電影節主席領著評審團成員們上臺做了一番展望電影藝術的致詞,然后就直接開始頒獎。

第一次參加三大的吳淵很不適應,在他的記憶中,似乎大部分頒獎典禮都是偏向于娛樂性質的,這么嚴肅的真的少見。

倒是王曉帥習以為常,歐洲A類電影節都這樣。

意大利語學習班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深知我心獲得人道精神特別獎。

妖型樂與怒獲得泰迪獎最佳影片獎。

一項項獎項迅速的被頒發,獲獎劇組上臺發表感言。

十七歲的單車劇組也為每一個獲獎人送上掌聲。

很快,非主競賽單元的獎項就被頒發完畢,頒獎典禮來到了高潮。

從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開始,一個個主競賽單元的獎項開始頒發。

每一個獎項頒發時,王曉帥都握緊雙拳,緊張的小聲嘟囔:“別頒給我,別頒給我”

越前面頒發的獎項價值越低,而主競賽單元原址上是盡量分蛋糕,一部電影最多只能拿2個獎。

王曉帥自然是希望不要太早聽到“十七歲的單車”這幾個字!

但是很快這部電影還是被提起。

“獲得最佳新人男演員獎的是——!”

“崔鄰、吳淵——十七歲的單車!”

周圍所有人都看向了吳淵與崔鄰二人,掌聲嘩啦啦的響起。

崔鄰第一次被這么多人注視著,整個人都呆住了,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應該做出什么反應。

在這個關鍵時刻,吳淵拉著崔鄰的肩膀站了起來,笑容滿面的向著祝賀的嘉賓們點頭示意。

等到崔鄰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已經和吳淵站在了頒獎臺上,一起高高捧起了獎杯。

最佳新人的獎杯并不是銀熊,更不是金熊,只是一個很大的玻璃酒杯。

不過崔鄰依舊笑的非常開心,19歲的臉上都笑出褶子了。

“謝謝,謝謝柏林電影節,謝謝王曉帥導演能選我來演這部電影。”

漲紅著臉,用中文磕磕巴巴的感謝了電影節和王曉帥后,崔鄰就不知道該說啥了,憋了很久才又補充道:“爸媽,我獲獎了!”

雖然現場大部分嘉賓都聽不懂中文,但他們也都送上了善意的笑容和掌聲。

與崔鄰相比,吳淵就從容多了。

待崔鄰說完感言后,他才站到了話筒前,用流利的英語說道:“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柏林電影節,沒想到就獲獎了。”

“更沒想到的是,我在柏林獲得的第一個獎項會是最佳新人演員。”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是一位導演,是我們王曉帥導演的同校師弟。”

“感謝王曉帥導演能選我來演十七歲的單車這部電影。”

“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導演很辛苦,演員也很努力。”

“我也第一次以演員的身份感受到了拍電影的不容易。”

“這是我第一次演電影,也可能會是最后一次。”

“能夠將唯一一次演員經歷,獻給這部電影,我感到非常的榮幸!”

“再次謝謝評審團,謝謝柏林電影節,我會銘記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