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一個叫李文的男人決定去死

最新網址:wangshuge

第二百三十七章《一個叫李文的男人決定去死》第二百三十七章《一個叫李文的男人決定去死》

劉一菲愣愣的看著吳淵突然蹭的一下跳起來,跑進了套間里的書房。

她連忙跟在后面走進書房,只見吳淵打開了筆記本電腦,在電腦上啪啪啪的敲擊了起來。

湊過頭一看,她就看到了一個標題。

《一個叫李文的男人決定去死》

好奇怪的標題

繼續往下看,吳淵正在有板有眼的列著大綱。

“男主角李文59歲,脾氣古怪,嫌東嫌西,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恪守的常規以及隨時發飆的脾性在社區晃來晃去,被背地里稱為地獄來的惡鄰。”

“他每天一大早就四處巡視,搬動沒停進格線的腳踏車,檢查垃圾是否按規定分類,抱怨誰家的草坪還不修剪,詛咒那只掉了毛的流浪貓。”

“在妻子去世后,他想追隨著亡妻而自殺。”

“直到一個冬季的早晨,當一對話癆夫婦和他們的兩個話癆女兒搬到隔壁,不小心撞壞了他的郵筒,他平靜古板的生活被打破了……”

劉一菲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粗看一遍,似乎是一個很平淡又帶點奇怪的故事。

但她又不相信自家男友會寫出差勁的劇本。

細細再多讀幾遍,好像抓到了些什么味道,卻又看不清道不明。

“師哥,這是你的新電影?”她弱弱的問道。

吳淵一邊在“啪啪啪”的繼續打字,一邊隨口回道:“是啊,文藝片,打算拿來沖獎。”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是一部名字看起來很奇怪,但吳淵卻印象很深刻的電影。

這是一部瑞典電影,于2015年12月25日在瑞典上映。

這其實是一部改編的電影。

原著經問世便暢銷全球,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創造了瑞典45年來的票房紀錄,同名電影豆瓣評分8.8,書籍豆瓣評分9.0。

故事主線很簡單,講述了一個退休獨居老人歐維因為妻子去世,覺得這個世界再也不值得他留戀,想要自殺卻被鄰居三番五次破壞的故事。

但其實這部電影是一個關于死亡和活著的故事。

電影看完后,既讓人感到好笑,也讓人想哭。

歐維的妻子因癌癥去世,歐維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因為她是他生命中全部的色彩。

更不幸的是,他忠心耿耿工作了43年的公司無情的把他開除,生活了幾十年的社區到處都是不守規矩的人,而人們對他也是避而遠之。

似乎這個世界和他已經毫無瓜葛了,沒有任何人是需要他的,沒有妻子的日子他被孤獨和絕望包圍著。

于是,歐維穿好西裝,把地板鋪上薄膜,因為他怕死后房地產公子哥們會踩壞他的地板,他拿出鉆頭,丈量好尺寸,在房屋中間打了一個孔,決定上吊自殺。

然而就在他要自殺的時候,隔壁新搬來的鄰居,因為一些毛躁的行為,反而意外打斷了他的自殺。

新搬來的鄰居撞了他家的花壇,叫女兒送飯給他,后來又自來熟的把他當司機,叫他送自己去醫院,又讓他接送小孩。

隔壁的安妮塔、同街區的男孩吉米、那只懶洋洋的貓咪、帕爾瓦娜家的兩個小女孩、酒吧里的兩個男同、想采訪他的記者,他們都讓歐維厭煩,他們總是不請自來。

上吊、臥軌、用槍打太陽穴、在汽車里吸一氧化碳,每當歐維準備自殺的時候,總有各種各種人和事找上門需要他幫忙,打斷了他的自殺,讓他連尋死都要一再拖延。

他為了幫助別人,只能一次又一次跟妻子說對不起,我還沒有空死了。

雖然電影名稱很沉重,但故事情節卻是輕快的,尤其是歐維想死卻老是被破壞的情節,非常幽默。

第一次尋死,被鄰居撞壞了花壇,只好幫忙倒車。

第二次想死,拿條尺子在天花板上找尋最正中間,打算釘上釘子好上吊,鄰居來借梯子。

第三次上吊繩子卻斷了,轉身拿起工具幫鄰居安妮塔和魯尼修暖氣。

第四次打算在汽車上吸入一氧化碳中毒,卻開車送鄰居去醫院。

第五次打算臥軌卻救了一個人。

第六次打算用獵槍自殺卻來了借宿的人。

無數次失敗的自殺,注定逃不開溫柔的世界。

歐維在一次次被打擾自己去死的路上,總忍不住去幫助前來求助的人,幫助了一個又一個鄰居。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他找到了與人相處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也找到了人生的樂趣,他的心慢慢地試著走出自己的自我封閉,與社會聯結。

歐維用他刀子嘴豆腐心收獲了一個女兒,一個女婿,兩個孫女和一個孫子,讓他在人生的最后里日子里,體會到了別樣的溫情。

在電影的最后,歐維還是死了。

但不是因為自殺,在來年同樣漫長的冬季里,歐維安詳的在睡夢中離去了。

在去世之前,他懂得了一個道理。

即使在孤獨的時候,這個世界也是溫柔的,如果無法死亡就積極努力的活著。

生命就是這樣一件奇怪的事情,當你覺得被世界拋棄的時候,世界會教會你生命的意義,讓你懂得如何有意義的活下去。

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告訴觀眾的事情。

都說老人脾氣古怪,其實他們脾氣古怪是因為太寂寞了才會這樣,現在的老人多數是寂寞的。

給他們更多的耐心和溫柔,讓他們感受到被需要,他們的情緒自然會被撫平,也會溫柔以待。

不要等到親人不在才后悔。

這部電影不管是從立意還是其溫情的風格來看,都是一部好電影。

不然也不至于在瑞士這樣的小國上映后,迅速在全球都聞名了,被翻譯成各種版本在網絡上傳播。

這部電影當年也提名了2017年的最佳外語片獎,就是上映的時候導演根本沒考慮過去歐洲三大的事情,沒報名歐洲三大,有些可惜。

吳淵打算將這部電影給拍出來,拿去威尼斯試一試。

這種溫情氛圍拉滿,又兼顧探討“生命”這個大命題的電影,還是很受到歐洲電影節歡迎的。

日本大導演,拿過多個歐洲電影節獎項,包括金棕櫚的是枝裕和,他就主要拍日式溫情電影,圍繞家庭、父母兒女之間展開,獎拿到手軟。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部電影風格和吳淵之前拍的《入殮師》《愛》差不多,都是走溫情路線外加探討“生命”這個永恒話題的。

只要將其內容本土化的改一改,有前兩部作品的印象打底,吳淵這次真有可能競爭金獅獎。

而且主席還是馬克·穆勒,機會就更大了。

有了柏林最佳導演和戛納評審團大獎在手,吳淵現在對獎項的追求,也就只剩下金獅、金熊、金棕櫚這三個最終大獎了。

這次必須沖一把了。

男主角就叫李文了,找個國內演技精湛的50歲以上的男演員,然后再配上幾個老戲骨群演,這部電影能拍出來!

而且這部電影的時間背景是在冬季,剛好可以在今年冬天拍,還能趕得上明年夏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覺也不睡了,吳淵徹夜就待在了書房里,完善著這部電影的劇本,將一些明顯有北歐風格的地方給改成了華夏本土化。

比如歐維擔任的社區居民會的會長,改成了華夏特色的居委會主任。

歐維和老友談論的汽車,而且因為汽車品牌喜好不同而老死不相往來的劇情,改成了倆人因為支持的足球隊不一樣而鬧脾氣。

華夏人可沒什么汽車品牌情節,這個年紀的華夏老人更不可能有什么愛車。

但足球不一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內是有一陣足球熱的,那個時候的華夏足球也很給力,在亞洲是強隊,確實有一大批忠實粉絲。

總而言之,吳淵盡可能的將原版電影中那些北歐人才有的習慣和風格,都往華夏方向去改。

還好,這些東西本身也不影響這部電影的主線故事,就算改了也無傷大雅。

就這樣,他一邊繼續拍攝《加勒比海盜3》,一邊還在熬夜寫劇本,足足頂了一周的黑眼圈,才寫出了初稿。

文藝片的劇本,確實要比商業片更難做,也更加費腦啊!

一直看著吳淵熬夜做劇本的劉一菲,都心疼壞了。

另一邊,吳淵在美國忙著拍《加勒比海盜3》和寫劇本的時候,在國內這邊,光影時代的新電影也低調的在內地上映了。

上映的是韓嚴的《我把初吻獻給誰》,這是一部實驗片。

故事講述的是二十二歲的男主角羅嘉,突然決定在二十三歲生日之前,要把自己的初吻獻出去。

在獻初吻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九個女孩,并與之發生了九段情感故事。

為什么說是試驗片呢,因為這部電影說是一部電影,實際上就是九個單元故事組成的。

每一個故事對應著羅嘉遇到的一位女孩。

在整個故事的大框架上,用九部不同特點的短片而形成一個完整故事。

這種拍攝方法,在華夏都不算是一個新奇的例子,更別提全球了。

鞏利2004年演的《愛神》,就是一部由王家衛、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史蒂文·索德伯格三位導演分別拍攝的三段關于“愛和性”的故事組成的電影。

這種由幾段短片串聯起來的電影,在世界影壇上都出現過不少。

然而沒有一部成績好的,這條路一直沒被人走通,所有拍這種類型作品的導演,都還在摸索的階段。

所以,這種類型的電影也被當做是試驗片。

李曉萍也不看好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所以在宣傳方面沒有像《誰的青春不迷茫》那樣花大錢,只是在各地影院分發了海報張貼宣傳。

自然,韓嚴這個沒名氣的導演試驗片的題材,也使得這部電影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

開畫首映當天,《我把初吻獻給誰》只獲得了50萬的首映票房,成績頗為差勁。

第一時間,外界就出現了不少嘲笑光影時代的聲音。

一向眼光卓略,拍電影和投電影都是做一部火一部的吳淵,終于是折戟了一次!

圈內無數看熱鬧的人和公司,心里那叫一個舒坦啊!

你吳淵也有投資失敗,制作失敗的電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