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二百四十八章 光影時代院線品牌新掌舵人

字:大中小///第二百四十八章光影時代院線品牌新掌舵人第二百四十八章光影時代院線品牌新掌舵人→

光影時代,會客廳。

吳淵端坐在沙發上,面前的茶幾上擺著一杯熱茶,正在不斷的冒著熱氣。

他時不時的看一眼手表,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沒過一會,敲門聲響起。

“吳導,林先生到了。”助理小張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吳淵連忙起身:“快請。”

會客廳的門被推開,小張帶著一位西裝革履還戴著眼鏡,一副十足精英相,看著大概三十多不到四十歲的男子走了進來。

“林先生,可算是等到你了。”

吳淵臉上堆滿了笑容,主動握了握他的手,招呼著他到沙發上坐下。

“公司影院業務的這一攤子事,可就都等著你來統籌運營了。”

是的,這位林先生,就是吳淵為光影時代院線品牌尋覓的掌舵手。

從今年的年初開始,他就有在關注這件事,讓李曉萍物色合適的人員,找獵頭公司挖人了。

在經過了大半年的努力,可算是挖到了一位真正的精英。

這位林先生全名叫林偉,名字可能平平無奇,但他這個人可一點都不平平無奇。

他是一位華裔,16歲的時候跟著父母移民到了美國。

他的父母是國內的高知分子,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在九十年代的移民思潮下,選擇了去美國發展。

而林偉在到了美國后,憑借其優秀的頭腦,很快就考入了斯坦福大學的商學院。

畢業后,他就進入了AMC工作。

“AMC(AmericanMultiCinema)是一家美國的連鎖電影院,總部位于堪薩斯城附近的黎霧城,并且它是世界最大的連鎖院線。

AMC于1920年在美國開設第一所電影院,至今已有92年的歷史,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品牌。

除了美國、加拿大,在英國、法國、華夏港島等地區都有影院。

不過AMC公司擁有的影院,主要還是集中在北美大型城市中心地帶,擁有北美票房最多的前50家影院中的23家。

在全球范圍內,這都是一家非常厲害的電影院線品牌。

而林偉在入職這家公司后,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成為了AMC的區域經理,負責美國西海岸數個州的影院工作,算是中層里最頂尖的管理了。

然而,對他一個華裔來說,這已經是他能爬到的最高位置了,再上一步到AMC真正的高層,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根本沒有他的位置。

華裔在美國是有一層看不見的天花板的,特別是和好來塢相關的文娛行業,基本都被一群老白男掌握了高層位置,黑人、亞裔、拉丁裔都沒辦法上位。

才三十多歲,還處于事業上升期的林偉,當然不希望這輩子就到這了,還有一顆再往上爬的心。

于是,在獵頭公司的不斷勸說,又拿出了光影時代的發展計劃下,終于是打動了他,讓他辭掉了AMC的工作,跳槽來了光影時代。

他將會擔任光影時代院線傳媒公司的總經理。

是的,吳淵直接將光影時代的院線品牌給剝離了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他是全資股東,林偉則會獲得一個豐富的合同。

每為公司工作一年,就能獲得1的股份,最高可以獲得10的股份,這是股份,不是期權或者干股分紅!

也就是說,林偉如果能為公司努力打拼十年,那他就將會擁有這個院線公司10的股份,成為第二股東。

唯一有限制的,就是他這些股份如果要轉賣的話,必須優先以市價轉賣給吳淵,不能私下轉給別人,除非吳淵不要。

吳淵還是舍得給好處的。

他請林偉來,就是讓他來發展公司院線品牌的。

吳淵只是個導演,他對院線發展什么的一竅不懂,也就知道未來十年是院線紅海,開電影院肯定能賺錢。

但具體怎么開,影院要怎么運行,員工都如何安排,他是一點都不懂。

李曉萍將公司的院線品牌發展到十幾家影院后,也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人一上百,管理起來就很費心費力了,再加上每家影院都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難題,從來沒做過這個行業的李曉萍也沒經驗,只能摸索著處理。

想要讓光影時代院線品牌裂變,擴張到幾十家甚至上百家,那必須得有一位專業人士來掌舵,放權來讓他負責。

林偉就是吳淵找來的專業人士,是21世紀最重要的東西,人才!

舍不到孩子套不到狼。

不給這一年1的股份吊著,怎么能將林偉綁在公司至少十年?

花10的股份,換取一家擁有上百甚至數百影院的院線品牌,怎么都是值得的!

也是被股份所打動,不想只做一個打工人的林偉,這才拋棄了美國的一切,毅然決然的回國了。

嗯,當然,吳淵承諾的至少在院線品牌上投入一億人民幣的起步資金,也是讓他心動的原因之一。

新老板太有錢了。

“吳導,感謝您的信任。”林偉矜持的扶了扶眼鏡框,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遞給了吳淵。

“這是我為公司做的發展計劃,如果您沒意見的話,接下來光影時代的院線品牌就按照這份計劃書的方案進行擴張了。”

“在回國前,我仔細調研了一番華夏內地的電影市場發展情況,根據我的判斷,未來十年華夏內地的電影院市場大有可為啊!”

“隨著國家GDP的強勢增長,看電影已經逐漸成為大眾娛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而華夏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十數億人里,哪怕只有百分之1的人有進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這就會造就一個百億級別的電影市場。”

“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很遠,十年內華夏內地的電影市場就會破百億規模。”

“而現在內地的電影院,根本沒辦法承載這么大的電影市場,電影院產業擴張是必然的事情。”

“可以說未來十年在華夏內地開電影院都是躺著賺錢的一件事。”

吳淵挑了挑眉,伸手接過了計劃書。

還別說,業內精英就是業內精英,這眼光確實沒問題。

在不像吳淵這樣開未來透視的情況下,能把握到未來十年的內地電影院發展脈絡,這林偉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翻開計劃書,吳淵認真的看了起來。

“光影時代院線品牌將會定位為全數字化影院,采用頂級放映設備。”

“盡快啟動光影時代影城項目,將光影時代影城打造為城市地標建筑,商圈中心。”

“引入美國電影院線先進設計理念、人性化服務及國際連鎖影院成功的管理模式,以五星級、超五星級影院的標準打造每一座影城。”

“2007年必須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至少開業兩家營業面積2500多平方米,有至少4個豪華放映大廳和1個VIP廳,共有座位800余個,可與國際院線同步播映各種世界大片的影城。”

“2007年內,光影時代品牌電影院數量必須達到20家。”

“2008年計劃新開業20家影院,35家影城,在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樹立起品牌名氣。”

“2009年總影院數需達到80家,并且在一線城市打造58家影城,進一步鞏固品牌影響力。”

“2010年開始,品牌拓展方向轉入二三線城市,重點發展三線城市的影院,搶占下沉市場!”

“在2015年之前,爭取在全國二三線地級市開業100家影院,形成品牌統治力!”

當然,整個計劃書肯定不會寫的這么簡單,吳淵只是提煉了一下重點。

林偉非常有野心,打算在九年內,打造出一個擁有180家影院,10家影城的大型連鎖電影院品牌。

想要做到這點,一個億肯定是不夠的。

吳淵指著計劃書上很大的“影城”二字,問道:“林總,建一家影城的花費,比開一家影院要貴很多吧。”

“是的。”林偉淡定的說道:“一家普通的影院,在非自建,只租場地的情況下,花費一到二百萬就能搞定。”

“但想要開一家占地2500平方以上的影城,我們需要在商圈主體廣場租一到兩層建筑,再加上五星級的裝修服務,一家影城需要花費一到兩千萬才能開辦。”

吳淵皺了皺眉,“這么貴?”

“那一下子開兩家,會不會負擔太大了?”

吳淵給的初始資金只有一個億,兩家影城就直接能干掉四千萬,剩下的錢夠林偉實現2008年20家影院加上3家影城的擴張計劃嗎?

“吳導,我仔細算過的,這個方案絕對是資金利用最大化下,收益最高的方案。”林偉眼神閃爍著幾分興奮,手舞足蹈的描述起了他的商業藍圖。

“公司目前正在運營的十多家影院收益情況都很好,不過一年時間就收回了成本。”

“現在是影院藍海,基本上開一家電影院,半年就能回本,一年凈利潤就能超過百萬。”

“光靠現有的影院裂變,就足夠支持一年翻一倍的影院數量。”

“您新注資的一個億,主要還是拿來打造影城的,雖然影院毛利潤高,但影城才是真正能代表一個院線品牌形象和影響力的。”

“只有在一線城市開辦大型影城,才能快速提升院線品牌形象,吸引觀眾選擇我們的院線。”

“這就像那些酒店品牌,都要盡力打造豪華高端酒店,搞六星級、七星級一樣。”

“只做低端連鎖便捷酒店,是沒辦法成為行業領頭羊,成為高端品牌的。”

“做院線也是這個道理,就算咬著牙,也必須在前期多在影城方面投入,絕對不能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