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二百六十五章 那些年引發的轟動。

最新網址:wangshuge

第二百六十五章《那些年》引發的轟動。第二百六十五章《那些年》引發的轟動。

隨著影片播放到了片尾字幕環節,不大的一號放映廳內,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的主創團隊們,站起身齊齊向觀眾鞠躬謝幕。

今天的首映無疑是很成功的。

電影放完,沒有謾罵聲,沒有嘆息聲,只有掌聲和口哨聲,還有不斷地叫好。

每個人理解的愛情都不同,但大家的青春卻都差不多。

男孩子們,都曾經喜歡過班上那個長相秀氣成績又好的姑娘,然而往往都同樣地無疾而終。

女孩子們,都曾經被班上的幾個“壞男孩”捉弄過,或許也在這嬉笑打鬧中,暗生過一段無疾而終的情愫。

電影中有非常多的片段,都能讓人想起屬于自己的那份回憶。

雖然上課“做手工活”的橋段,家中的裸露等劇情,被吳淵改掉了,但他也增加了一些獨屬于內地80后的學生記憶。

比如,大家爭相傳閱的知音“小黃文”,一張海報萬人嘗,無時無刻不在發琴的純情男高。

還有上課時在后排的竊竊私語,考試時緊張刺激的互相遞紙條,年少時的輕狂張揚,得知成績時的喜悅,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真實,像極了曾經的自己。

其實,大部分普通人的青春,是沒有那么“轟轟烈烈”的。

既沒有打胎,也沒有群架,沒有出國海歸,沒有王子灰姑娘,有的只是一個錯過了,占據了整個青春的人。

恰好,《那些年》電影就是講述了這么一個普通卻又似曾相識的故事。

每一個觀眾,在看完電影后,縱觀自己的青春,一定會找到類似的錯過或者可能沒來得及驗證的錯過。

柯景騰和沈佳宜,更多只是作為觀眾的影子,作為青春回憶的共鳴物,通過一幀幀的電影撥動著每個觀眾的回憶。

在三十歲的年紀再看到十七歲的自己的故事,這種感覺分外奇妙。

放映結束后的互動環節,坐在一號廳的影評人們一個個積極踴躍的想要發表一番觀后感。

李陽含笑隨機挑選了一個長相可愛的男孩子。

他一站起來,就笑瞇瞇的說道:“李陽導演真的很厲害,原來我們也能拍出這么感人的青春片。”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通篇并沒有執念,沒有傷感,而是真心感激沈佳宜在柯景騰生命中扮演過的角色,反之亦然。”

“因為互相的理解和信任,始終保有著一分真誠的感情。”

“其實,對我來說,青春的時光是很獨一無二的。”

“因為那是一個分享還不是那么普及的時代,那個時候手機還不普及,網絡也不夠發達。”

“你所經歷的苦惱,你不知道別人也在經歷。你所感受的歡樂,伱也以為那是最特別的。”

“但今天,導演用一部電影告訴了我,原來我們大家都經歷過這樣讓人悸動的青春。”

李陽含笑點頭道:“謝謝,這都得感謝這個劇本。”

“我在看到劇本的時候,就被這個劇本給打動到了。”

“初戀之所以美好,不僅僅是因為懷念純真的情感,更是因為懷念那個愿意無條件付出,并且努力成為更好的人的自己。”

“這個劇本的故事其實很普通,普通到像是我們每個人青春的投影。”

“但這個故事又不普通,因為這個故事里蘊含了我們每個人的青春,以及每個人心中的那個沈佳宜。”

這時候,一位女孩子跳著腳舉手站了起來,問道:“不過有一點我很好奇,像我們吳導這樣帥氣的男人,和我們居然經歷的是一樣的青春?”

“這簡直太難以置信了。”

“吳導如果是柯景騰的話,他一定會抱得美人歸吧?”

臺下,立馬哄堂大笑。

特別是當李陽一臉幽怨的看向吳淵的時候。

眾所周知,大部分導演的長相其實都是不太能恭維的。

李陽的長相也十分的普通。

觀眾影迷也反應了過來。

是啊,李陽的青春如果是像《那些年》電影里這樣,那是很合理的。

柯景騰對李陽來說,還算是高配了的。

可是對吳淵而言,柯景騰就只能算是低配了。

吳淵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他的青春也有過這種愛而不得的遺憾?

這火莫名其妙的就燒到了自己身上。

本來還坐在位置上看熱鬧的吳淵,只好接過話筒,站起身解釋道:“這部電影的劇本雖然是我改編的,但并不是我原創的。”

“原劇本是來源于一部臺島的同名,作者就是電影中的這位柯景騰。”

“今天,這位原著作者,也被請到了現場觀影。”

“讓我們掌聲有請作者九把刀,來聊一聊他看完這部電影的感想吧。”

戴著口罩,一直低調坐在第三排的九把刀,眼眶還有些通紅的站了起來,接過工作人員遞上的話筒。

“李陽導演拍的非常好,將我的原著很好的還原了出來,圓了我的一個夢想。”

時間退回七年,九把刀出現在沈佳宜的婚禮上,同行的還有許多昔日的同窗。

和那些“白癡智障”兄弟一樣,九把刀以追求沈佳宜為目標。

從初中開始就喜歡她,為追到她發奮學習,這樣度過了整個青春期。

2005年沈佳宜結婚,嫁給了一個大他八歲的中年男子。

從婚禮現場回來后,九把刀就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了。

其實,在出版這部后,九把刀就想過將其影視化。

也有一位港島的導演找上門,想要購買這部的電影改編權,不過最終沒有達成合作。

一度,九把刀都想要自己拍這部電影了。

但因為他從來就沒學過導演,也沒有任何演藝圈的人脈可言,他想要將《那些年》改編成電影無疑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

就在這個時候,光影時代出現了。

資本比那個港島導演更加深厚,電影制作專業性在內地是數一數二的水準,并且承諾電影會按照原著來改編,絕對不會有任何魔改劇情。

當然,那200萬的版權費,也是打動九把刀的原因之一。

在自己沒人脈、沒資金、不會導演的情況下,將電影版權交給光影時代,是九把刀能做得最正確的選擇了。

雖然他是寶島人,但他對吳淵也早就久仰大名了。

他相信吳淵這樣的大導演,不會隨便糟蹋代表著他青春的《那些年》。

現在,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

紅著眼眶,九把刀很深情的說道:“我始終欠沈佳宜一句話:對不起,是我太幼稚了。”

“今天,這部電影替我將這句話說了出口。”

“電影圓滿了我在17歲沒有勇氣完成的心愿。”

《那些年》的電影是完全根據改編的,而本身就是九把刀的自傳文學,他真名就叫柯景騰。

故事中的遺憾,就是他青春里最大的遺憾。

柯景騰拒絕讓沈佳宜回復他的表白,為了避免被拒絕,所以也就避免了開始。

這一個在愛情上懦弱的表現,直接讓他們錯失了愛情的開端。

后來,在無數次深夜無眠的時候,九把刀都在問自己,如果當時他能有勇氣一些,選擇聽下去,結局會不會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

所以,在影片中,有了一個柯景騰和沈佳宜幸福在一起的平行時空。

“不過,有一點我需要澄清一下。”

收拾好情緒后,九把刀也沒忘記現在是電影首映現場,于是很是詼諧的Q道:“沈佳宜最后真的沒嫁這么帥的一個帥哥。”

“吳導的客串,使得這個結局升華了很多。”

“如果沈佳宜真的嫁給了一個像吳導這么帥的人,或許我也就不會再有遺憾了,更不會寫出這部。”

講道理,要是沈佳宜真嫁了個吳淵這樣的男人,就不說事業、才華啥的,單論顏值,九把刀也覺得,自己似乎沒什么好遺憾的。

換他選,他也選吳淵這樣的。

“開玩笑,開玩笑。”看著吳淵一臉黑線的表情,九把刀笑的很暢快:“我也希望沈佳宜可以嫁給像吳導這么優秀的人。”

“就像電影里,結局柯景騰最后說的那樣。”

“原來,當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歡一個女孩,當她有人疼,有人愛,你會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遠幸福,快樂。”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首映非常成功。

首映結束后,網絡上就出現了大量的影評,豆瓣社區里剛開辟的《那些年》評論區,不過兩個小時,就獲得了三百多條評論。

上到影評人,下到普通觀眾,只要是來看了首映的,都對這部電影贊不絕口。

現在青春電影(指狗血青春片)還并沒有在國內大幅興起。

《那些年》這部電影,整體上保留了觀眾對青春最初的印象。

青蔥,簡單,懵懂,積極,傳遞的都是正面而有希望的信息。

電影整體劇情清新浪漫,情節讓人覺得很真實、很動人。

“每當青春的鄉愁又犯病時,拿出來看一次便是解藥!”

這條被頂到了豆瓣評論最頂端的熱門短評,代表了首映觀眾對這部電影最直接的看法。

而這些看法,第一時間就影響了還在觀望的廣大80后觀影主力軍。

10月1號。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全國大規模上映。

上映當天,日票房便破了2200萬!

柯景騰與沈佳宜,成為了這個國慶節,最廣為熱議的兩個名字。

“國家欠我一個柯景騰!”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