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三百零五章 神州升空,火上澆油

最新網址:

第三百零五章神州升空,火上澆油!第三百零五章神州升空,火上澆油!

2008年7月10號。

《地心引力》上映第二周的最后一天。

下午15點35分,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此時,一根巨大的長征二號F遙七運載火箭,已經被樹立在了發射臺上。

眾多航天局的工作人員們,正在圍繞著火箭進行最后的發射檢查以及燃料加注工作。

而在距離發射臺幾公里外的觀光臺上,迎來了一群特殊的觀光嘉賓。

“吳導,預計京城時間的21時10分,我們的神州七號就會發射升空了。”

一位穿著一身白色工作服,戴著工作帽的年輕小伙子,正拿著工作計劃表,和吳淵述說著情況。

“晚上九點?那還早啊。”吳淵聆聽完他的介紹后,理解的點點頭。

華夏前期的太空載人航天任務,都是做的很保守的。

這晚上21點的發射時間,就是經過各種精密計算后,得出的最安全的發射窗口期。

吳淵這個外行當然不會對此有任何異議,欣然接受,并且笑著說道:“現在直播就已經開始了?”

和15年后那送人上太空和喝水一樣簡單,大家都不太關注具體發射實況的情況不同。

現在華夏的載人航天任務,那可以說是全民關注,并且會全程直播,演播廳還會專門請專家配合解說。

吳淵就記得,在夢中當年他就是守在電視機前,等了兩個多小時,親眼看著神州七號發射升空,兩天后又在電視機前看著翟志剛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華夏的首次太空行走。

到現在他都記得,當時成功完成太空行走時,他所住的小區里,到處都是歡呼聲和激動的掌聲。

現在,他有機會在發射現場,親眼看到火箭升空了。

《地心引力》劇組全員都被邀請來觀看這次重要的火箭升空儀式。

這對這部電影來說,也是一次很重要的宣傳。

他們甚至不需要說什么話,只要在直播畫面里有那么幾秒鐘的鏡頭,就足夠在全國觀眾面前刷一撥臉了。

跟著其他受邀來參觀發射的嘉賓站在觀光臺第一排,當現場的直播攝像機掃過吳淵和鞏利等人時,他們都對著鏡頭揮了揮手。

這個畫面被準確的捕捉轉播到了央視的轉播廳內。

一位頭發都已經半白的專家教授,正在轉播廳內和主持人熱聊著航空航天事業。

當主持人看到吳淵和鞏利、王學祈等人時,立馬打斷了教授,笑盈盈的說道:“現在出現在我們直播鏡頭里的,就是特邀到現場觀看神州七號發射的《地心引力》劇組。”

“《地心引力》是我國第一部太空科幻災難電影,目前正在全國公映,影迷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和口碑都很高。”

“這不只是一部商業片,還是一部能帶大家了解、接觸到真實太空的偽科普片,大家如果沒看的話,可以進電影院看一看哦。”

央視主持人主動給一部電影打,雖然不是《新聞聯播》的主持,但這個效果也已經很夸張了。

而且不只是主持人,這位老教授在聽完主持人打的后,也主動說道:“昨天我也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雖然電影里為了制造一些藝術沖突,做了一些違反太空物理學的設計,但總體來看,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大家去電影院看一看的。”

“別的不說,光是電影里用特效制作出來的太空,就值得這個票價了。”

在專家教授的眼里,《地心引力》的一些情節肯定是漏洞百出的。

比如開頭的衛星碎片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動能,也不可能跑到空間站所在的軌道。

中間男主角為了拯救女主角而選擇放手的劇情也很扯,當時飛船并沒有在自轉,航天員不存在持續的外力或慣性將他們往外推,男主角完全可以不用放手。

最后結局,在太空生活那么久的女主角能夠回到地面的時候還能有力氣游泳,還能游到岸邊爬起來,典型的華夏超人。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小的BGU大量充斥在電影中。

但這些BUG,在電影中都是起關鍵作用的,可以說如果沒這些BUG,電影故事就不成立了,結局也不會震撼人心了。

真正的專家,雖然知道這些BUG,但也依舊會認為《地心引力》這部作品很優秀。

因為他們很清楚的知道,這是一部電影,并不是科普記錄片,更不是論文著作。

只有一些自認為自己“懂得很多”,急于炫耀自己“才華”的人,才會在看完這部電影后,興奮的在網絡上指出《地心引力》的所謂“低級錯誤”,以獲得不懂科學的人驚嘆而滿足自己的虛榮感。

反而直播間請來的這位來自清北的教授,卻并沒有刻意去提電影中的BUG,對電影給了個好的評價。

說實在的,對普通人來說,他們也不知道那些深奧的物理和太空物理學知識啊,沒必要去吹毛求疵的。

讓他們通過這部電影,燃起對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和熱情,才是更值得的事情。

當然,這是面向全國觀眾的火箭發射直播,提一嘴《地心引力》已經是極限了。

在簡單推薦了幾句后,倆人就繼續圍繞著今天的火箭發射任務聊了起來。

而在火箭發射基地這邊,吳淵也帶著鞏利、王學祈離開了觀景臺,先去吃晚飯了。

晚上21時整點,三人再次來到了觀景臺。

酒泉的晝夜溫差比較大,白天還穿著短袖短褲的大家,到夜晚的時候,卻都已經穿上了外套,在寒風中等待著火箭發射。

現在絕對是一個舉國矚目的時刻,甚至關注度可能比后來的奧運會開幕式還要高(僅針對國內)。

可惜現在的手機還沒像后世那么先進,吳淵不能一邊在現場看發射,一邊拿手機看直播、發微博。

不然他指定要來幾個自拍,拍幾個視頻發到網上去!

可惜,現在他只能站在觀景臺上,看著遠處閃爍著昏黃光線的發射臺了。

此時的指揮中心內部,也在做著最后的起飛準備了。

大屏幕上,三位航天員全都已經坐在了艙內,做好了起飛準備。

“十!”

“九!”

“八!”

十分年輕,甚至嘴邊都還有絨毛的指揮員,鎮定的念起了發射倒計時。

他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播到了華夏的千家萬戶之中。

家家戶戶的電視機里,也都在轉播著此時指揮中心和大屏幕上航天員的畫面。

“三!”

“二!”

“一!”

坐在軌道艙中的三位宇航員,對著面前的鏡頭,齊齊敬了一個軍禮。

“點火!”

“起飛!”

隨著指令員的一聲令下,火箭下方的噴口“轟”的一聲就竄出了絢爛炙熱的火焰,數以噸計的燃料在劇烈燃燒,為火箭提供了推力。

站在數公里外,吳淵卻感覺自己仿若就在火箭面前,幾乎是貼著臉看著火箭升空。

看直播的時候,總覺得好像火箭升空的動作很慢,好像螞蟻爬樹似的。

但在現場,吳淵才真正感受到了,根本就不慢!

只不過是眨眼之間,火箭就迅速升高到他抬頭都只能看到尾焰的程度。

“咻——”伴隨著火箭升空的轟鳴聲,耳邊傳來了一陣陣指揮中心傳來的激烈掌聲。

“火箭進入預計軌道!”

“發射成功!”

此刻,舉國歡慶!

電影中描述的畫面,在此時與現實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兩天后,全國人民都能夠在電視機里,看到華夏宇航員在神州七號上出艙進行太空行走!

華夏航天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當寄托著所有華夏人希望和期待的神州七號成功升空,還在按照預定軌道攀升的時候,全國各大小電影院,已經被蜂擁而至的觀眾給擠破了門檻。

沒有什么時候,比現在更適合看一部與華夏航天有關的電影了。

本來熱度稍有些減少的《地心引力》,再次成為了全國人民關注的中心。

現在,這部電影已經不只是一部電影了,它還是寄托了所有華夏人航天夢的感情寄托!

大家排著隊走進電影院,看著十幾年后的天宮空間站、巡天望遠鏡,新型號的神州飛船,每個人眼神中都滿含著期待。

這不是一部科幻電影,在不遙遠的未來,這部電影中的一切,一定會成為現實!

華夏有能力,也有信心成為一個航空航天大國,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在地外空間占據一席之地!

一對情侶,從電影院里走了出來。

女孩挽著男孩的手,昂起腦袋,笑靨如花的問道:“我們以后會有自己的空間站嗎?”

“這空間站真的會叫天宮嗎?”

“神舟、天宮、巡天,這些名字起的真的好浪漫啊。”

男孩堅定的點了點頭:“會有的!”

“小麗,你說我明年的高考志愿,選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怎么樣?”

“以前我不知道未來要做什么,但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我想造火箭!”

“我想將這部電影里描述的未來,變成現實!”

“天宮空間站,巡天太空望遠鏡,還有我們的月球車、載人登月,我相信這不會是個夢,早晚會有一天實現的!”

女孩看著自己的男朋友,她從他的眼睛中,看到了耀眼的光!

“嗯!我你!”

“但你可不能拋下我哦,我也要和你一起努力!”

就這樣,兩個不過才17歲的年輕人,在這個尋常的傍晚,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他們現在并不知道,十年后,倆人一個成為了月兔火星車最年輕的研發人員,一個成為了長征九號重型火箭的設計團隊一員。

而促使他們踏出這一步的,就是這部影響了一代人對“太空”的了解和認知的電影——《地心引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