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三百一十一章 我們需要地心引力

第三百一十一章我們需要《地心引力》!第三百一十一章我們需要《地心引力》!:、、、、、、、、、最新網址:ishuquge

“華夏的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了,而且還成功進行了太空行走!”

“華夏成為了全球第三個完成太空行走的國家,走到了中俄的身后!”

“華夏的航空航天力量,已經不容小覷了啊,下一步他們就該嘗試太空對接技術了吧,月球的探索也要納入計劃之中了吧。”

“自從國際空間站項目完成后,我們已經好久沒有再進行什么太空探索計劃了。”

“上一次登月還是1972年,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正在舊金山家中的巴吉坐在電腦前,不斷的瀏覽者群聊里的聊天記錄。

自從前兩天大洋彼岸的華夏成功發射神州七號后,他所在的這個宇宙學愛好者的群里,群友們聊天的話題,就離不開華夏的航空航天事業了。

不得不說,華夏最近十年的進步是真的太快了。

1999年11月21日,在21世紀來臨前的最后一個月,華夏才成功發射了神州一號,這只是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而八年后,華夏已經成功從無人試驗到載人航天再到太空行走。

雖然這個速度沒有美國的五年快,但當時可是美蘇爭霸時期,是不計一切成本的用金錢換來的時間。

華夏可沒有在航空航天領域投入非常多的資金,甚至連GDP的1都沒有,就用八年時間完成了這一壯舉。

巴吉和他的同好們,都在不斷感嘆,華夏發展真的太快了。

五年前,大家對華夏的印象,還停留在“GCZY”計劃經濟下的落后社會,根本沒想過他們會在航空航天領域有建樹。

可這一轉眼,人家就已經腳踏大地,仰望天空了。

當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國,將他們的視線從腳下的黃土地轉移到天空時,爆發出來的能量實在是太大了。

“日本、歐洲、韓國這些國家喊了幾十年要搞太空探索的口號,結果到現在連試驗飛船都沒發射過。”

“華夏說干就干,這才幾年就完成了從試驗到太空行走,根據華夏航天局公布的計劃,他們還要在2010年進行太空對接,為以后建立空間站進行準備!”

“如果順利的話,他們的第一個試驗空間站在2011年就會發射了。”

“這一切都太快了!”

群里還在熱聊著,巴吉看著這些消息,也時不時的附和幾句。

華夏的“天宮”空間站計劃,早就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華夏航天局早就披露了這個計劃,甚至半年后的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還會有模型亮相。

也是因為華夏本身的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如此迅猛,才讓《地心引力》這部電影沒那么“玄乎”,讓影迷相信電影里的故事發生在華夏,并不希奇。

這就像美國人拍各種硬科幻電影,全球觀眾都不覺得電影里那科技先進,都能和外星人戰斗的美國大兵出戲。

因為人家就真的是目前地表科技最強的國家,什么高科技出現在美國電影里都不奇怪。

你要是換成印度、韓國之類的國家拍這種電影,你看國際觀眾們能接受不?

隨著華夏航空航天力量的飛速增長,《地心引力》的出現倒也不會讓人嘲笑華夏人異想天開。

人家是真的有現實里的空間站計劃啊,而且也就這一兩年內要上天了。

“哎,你們這么一說,我更想看《地心引力》了。”巴吉在群里如此說道。

說完,他還將一個網頁鏈接發到了群里。

這是一些懂得中文的美國人或者華裔,從中文互聯網上摘抄轉發來的一些《地心引力》的影評。

不只是華夏人愛天天轉發翻譯一些外網報道和新聞,作為互聯網發源地的美國,同樣也有很多人在關注他國的熱點消息。

在華夏引發了現象級熱映的《地心引力》,同樣有無數來自美國的目光關注著。

隨著這部電影在國內的火爆,外國互聯網上也出現了不少轉發的翻譯影評。

而越是看這些影評,巴吉這些美國的航空航天愛好者,就更想要看這部電影了。

無他,《地心引力》的口碑在華夏實在是太好了!

清一色都是夸贊的話,從特效到演員演技再到故事,每個點都獲得了無數贊譽。

要說這部電影真好到沒有缺點,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但誰叫這是華夏人自己拍的科幻片呢?

大家都選擇性的忽略了缺點,抓著優點猛夸。

國外的網友們又不知道內情,只知道這部電影在華夏影迷嘴里是完美的,而且如此龐大的好評量,看起來也不像是假的。

“真該死,我們在白宮的請愿都有好幾百人署名了,但根本沒有被關注到!”

“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嘿,不如我們將這部電影的影評和剪輯視頻,轉發到一些科幻影迷的群里吧?”

“好來塢已經很久沒出現優秀的硬科幻電影了,我相信很多科幻影迷們,也在等待一部好電影出現!”

“他們的人數,可比我們多太多了。”

幾個聰明的群友提出了一個非常棒的建議。

并不是所有的天文愛好者、宇宙學愛好者,都會是科幻影迷。

同樣,科幻影迷們也不一定都會是天文愛好者。

實際上大部分科幻影迷,都只是愛看科幻電影而已,并不會在日常生活里真的去關注天文、宇宙、航空航天方面的東西,更不可能加入這種同好者論壇或者群聊了。

“凱文的點子很棒!”

“我知道一個科幻影迷的論壇,我這就去發帖子!”

“還有我,我有一個網友是一個科幻電影愛好者,他應該有很多發聲渠道!”

“該死,我不認識什么科幻電影愛好者,但我可以現在去找論壇!”

就這樣,這個不過幾十人的小群體里有許多人發動起了自己的人脈關系,在北美互聯網上想辦法宣傳起了《地心引力》。

根據六度空間理論,世界上任何兩人之間,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聯系起來。

這也是為什么會有電視劇、電影、歌曲在官方沒宣傳的情況下,能夠靠著“自來水”迅速爆火的原因。

特別是在互聯網這個拉進人類交流的產物出現之后。

訊息的傳遞速度是非常快的。

不過半天的工夫,北美各大電影論壇上,就都出現了《地心引力》的宣傳介紹,都是精心制作的英文字幕預告。

很多一直以來都沒聽說過這部電影的任何消息(好來塢不會去宣傳一部華夏電影)的影迷們,這才第一次聽說《地心引力》這部電影。

這聽起來似乎很荒誕,一部在大洋彼岸火到小孩子都知道的電影,在太平洋對面卻毫無名氣。

但這才是現實,各國媒體喉舌永遠都是掌握在一小戳人手上,他們想要讓大眾知道什么,大眾才會知道什么。

不過,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這一信息繭房。

在各國互聯網還沒出現統治力級別的巨頭,在推特、臉書等平臺還沒像實體傳媒集團那樣,壟斷一切互聯網發聲渠道的當下,互聯網真正發揮了其誕生之初的作用。

讓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遞更加迅速。

通過大量的電影論壇和社交平臺,《地心引力》這部來自華夏的硬科幻電影,很快就在北美影迷群體里爆火了。

制作精良的預告片,真實到讓人驚呼的特效太空場景,緊張刺激的太空危機,這一切都勾起了北美影迷的興趣。

作為科幻電影的最大票倉,北美的影迷都很愛科幻片!

而最近幾年,好來塢確實是沒出現多少優秀的硬科幻電影,《指環王》《哈利波特》和《加勒比海盜》這三個魔幻、奇幻大IP,引領了最近十年的好來塢奇幻風。

也就去年《變形金剛》的出現,才稍微重振了一些科幻大片的影響力。

現在一部已經在亞洲經歷過市場檢驗,被交口稱贊,票房口碑雙豐收,導演又是他們熟悉的吳淵所拍攝的硬科幻電影《地心引力》就放在眼前,他們怎么會不想看?

《地心引力》的出現,也是剛剛好撞上了這個北美急缺科幻大片,影迷們渴望看到科幻電影的絕佳時機!

要不然等到明年,《阿凡達》《2012》《第九區》三部科幻電影席卷全球,北美影迷可就一點都不缺科幻電影看了,更不可能對一部華夏科幻電影感興趣。

只能說吳淵選擇的上映時間,確實太巧妙了!

天時和人和《地心引力》都掌握了,差的也就是地利。

而這差的地利,北美影迷正在努力補上!

白房子網站上那個請愿引進《地心引力》在美國上映的帖子,本來半個月才獲得了數百回帖,可在《地心引力》電影消息在美國影迷群體中傳開后,這個帖子的回帖量就爆炸了。

一千、五千、一萬、兩萬、三萬、五萬!

不過三天的工夫,帖子的回復量就破了五萬,大量北美影迷都在其中呼吁盡快引進《地心引力》,他們需要這部電影!

環球影業總部,會議室內。

“真是該死的互聯網!”

“自從有了互聯網后,民眾太容易被調動起來了!”

環球的一位執行副總裁,憤怒的拍著桌子。

他對網絡上突然竄出的這波要看《地心引力》的聲浪,很是不滿。

事情鬧得這么大,好來塢六大也不能當做沒看到了。

甚至他們連個拒絕引進《地心引力》的合適理由都沒有。

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就是一部單純的太空災難片,不摻雜任何政治、種族等敏感問題,只是電影是華夏人拍的而已。

難倒他們能以“這是華夏電影,所以不能引進”為理由拒絕美國影迷的呼聲嗎?

這樣只會引來影迷們更大的不滿和憤怒!

伸手揉了揉鼻根,這位副總裁有些頭疼的說道:“去,派人聯系華夏那邊。”

“我們可以引進《地心引力》,但最多只會有500家電影院會上映這部電影。”

“告訴Daniel,這個數字已經是能給出的極限了。”

“他是個聰明人,會明白我的意思。”(本章完)

請:wap.ishuquge千禧大導演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