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賦

第五十四回:卑躬屈膝求權勢 問心有愧望娛親

一路未停,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在辰時之前走及余翠城外,清晨輝輝燭霞日,薄暮耿耿和煙埃,好一副霞蔚云蒸景。

蕭梧亭不禁道“不曾到上元節,竟已有這樣及春之景,想必今年是個好年成。”

忽聽遠處馬跑之聲不一,又有塵土飛揚煙霧朦朧。

浣蓮先能明白,急忙勒馬躲到一邊,那蕭梧亭見罷雖不明就里,卻也隨他一道,拉了韁繩翻下馬來。

“蓮兄弟如何倏然停了下來?前面的路便就是有人走,也不該專程停下來讓他。”

浣蓮掩嘴笑道“蕭公子你這話便有些不通世故了,你許是不知,前面走著的是個不小的官兒,你我身份不及,自然該讓一讓的。”

蕭梧亭聽罷更生好奇,伸了腦袋向那馬隊張望,只覺雖是旗幡整齊,隊伍嚴肅,卻看不出是什么人物。

“蓮兄弟如何看出這是個大官兒?在下眼拙,只覺得雖是煞有架勢,可終究沒甚么了不得的。”

“那是公子你好人物見多了,故而花了眼呢!”浣蓮笑道,“富家公子與王孫貴胄終究還是比不得的,通身的氣度,更多了些貴氣呢!”

浣蓮言語之間,不乏有向往之情,又見他忽而低了頭,似是想到什么,嘴角微微上揚,再不多言什么。

便就算他這樣說,蕭梧亭依然不能明白,卻又再無興趣打聽,只望這車馬隊伍快些過去,好不耽誤行程。

等了不多時,只見這車隊竟愈發慢了,最終竟停了下來。馬蹄踏出的煙塵也漸然消散,二人便能把那頂轎子看清楚了。

果不其然,這轎子竟是頂輿轎,唯皇室王公能用。

蕭梧亭慌然道“唉!我明白了,蓮兄弟好眼力,這轎子該是鶴林王的!”

那浣蓮聽罷看去,一眼便認出了隨轎的小子,也點頭道“也該是他了,除了他還有誰能有這樣的勢力?”

那蕭梧亭聽了他這話,便欲上前施禮,浣蓮急忙問道“公子哪里去?”

“自然是去施禮,既然遇見了,哪有不聞不問之理?日后若是提及了,怪罪下來可怎好?”

浣蓮卻攔住他道“公子又不知理了,此一時更是不能去見了。”

蕭梧亭不解問道“這話又有什么道理?”

浣蓮笑道“蕭公子,此時上前你我該說什么?便就是說上話了,隨著那車隊你我該位于甚么位置?況且不曾準備得當,有些事兒到時候就慌亂了。”

聞聽浣蓮說得正經,蕭梧亭益發服氣,只覺得這戲子該是精通人情世故的,逢了事總有些常人不及的縝密心思。

“蓮兄弟,那依你的意思呢?”

“不如我們擇他路,快馬過去,早他一步到辭鳳樓。等他到時,你我也該妥當了。”

蕭梧亭點了點頭,便應了他的意思。卻還不曾上馬,便見遠遠的又來了一隊人馬。

他細看去,那起頭戴玉冠的老爺,竟是自己的父親蕭景愁。

浣蓮在一旁道“原是蕭老爺親自來了,也是個忠心耿耿的人。”

蕭梧亭不便多言,他自知父親不是忠心耿耿的主,他不過是個趨炎附勢之人。不過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在爾虞我詐里謀得一席地位。

只見這蕭景愁馬不及轎前,便翻身而下,提了衣擺疾步上前跪下道“蕭景愁來遲了!”

那隨轎的下人將轎簾掀開,便見里面坐著一位身著孤云野鶴銀絲圓領袍,圍著攢珠銀帶,帶著鑲玉束發冠,面如傅粉,眉清目秀,俊美異常。

只見他微微抬手道“蕭老爺何須客氣,你我是舊相識,便不需說這么些禮節了。”

那蕭景愁笑道“這綱不可亂,禮不可失,朝上大臣以君為綱,像我等草民自然是以王爺為綱了。”

那鶴林王聽罷微微笑道“蕭老爺,你這是有事想來求我呀!”

“王爺這話可是折煞小民了,便就是借我幾個膽子,也不敢向王爺討事兒。”

“也罷,見你素來忠心,改日我替你謀個官兒來,也讓你過過當官兒的癮!”

此話正中蕭景愁心意,他自然大喜,急忙又磕了幾個頭道“小民幾生修來的福氣,得了王爺厚愛,此生愿效犬馬之勞!”

鶴林王不曾理他這句,只與隨轎下人使了眼色,那下人便將轎簾放下,喊道“起轎!”

蕭景愁聽罷著自己的馬隊讓到一邊,低頭候著。待鶴林王過去,方才上馬跟著隊伍。

蕭梧亭將這一切俱看在眼里,心里甚是百感交集。

想來都說威權隆重,門庭赫奕的人家眼里,從來都不會有尋常人,便就算是父親在余翠城有著一方勢力,可未免與這皇室后人鶴林王相形見絀,他那樣奴顏婢膝,卻又能討來幾分好臉色呢!竟把一張老臉都不要了。

浣蓮似是看尋常了,不將這些放在心上。見鶴林王走遠了,便喚蕭梧亭一同上路,卻連喊了幾聲都不得回應,向他看去,只見他直著一雙眼,蹙眉悲戚。

“公子好端端的,這是怎么了?”

聞聽浣蓮問道,他方才回了神,只嘆息一聲道“也……也不曾怎么了,不過是心疼父親,年過半百卻還要費這些心思。我常勸他不如尋個僻靜安享天年,可他非不聽,硬是要逞這份能……”

浣蓮聽罷有些明白,心內以為好笑,不想這隨著蕭景愁見過不少大世面的蕭梧亭,竟是個木訥不通人情世故的主。

也是心疼蕭梧亭一份孝心,不曾把話說重了,只淡然道“公子的心意蓮某人以為蕭老爺自是明白,可若真讓他享清福,他許還不能樂意,逆了他的心思,豈不也算是不孝之子了?”

蕭梧亭不曾言語,將一雙眼垂下,靜了些時抬頭勉強笑道“蓮兄弟說的是,是在下不懂事兒了。”

浣蓮聽了,只道他是藏了委屈,也知一時半會兒不能說通他,便只道“還是早些上路的好,莫要誤了事兒。”

蕭梧亭點頭,翻身上馬又與浣蓮一同疾行而去。

暮雨梧山淚滿襟,皇天珍重意尤深。

一時瞽瞍蒸蒸刈,萬古人間慈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