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兒的田園生活

第二百七十章、麥收

子晴收拾東西,要和沈氏一同去白塘村看看,林康平自然不放心,要一同跟去。

次日一早,兩人放下手里的事情,把家里交給小青小藍,書彥已經有五個多月了,能吃點米糊蛋羹,還有羊奶等,書睿更不用操心。子雨知道了也要跟去,因為有林康平,沈氏也同意了,不過也要子雨穿上了家常舊衣服。

因為著急,就沒安州那邊的大路,林興把馬車趕到了半路上一個叫許家的村子,再過去就是小溪,田埂路和山路,過不了馬車,只能步行,子晴有很多年沒這條路了,倒是還記得那年子喜從獨輪車上摔到田里的事情,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山還是這山,田還是這田,到田埂上的小丫頭,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媽了,子晴想不感慨都不行。

幾人趕到村子里,何氏在沈建水家住著,沈建水住的房子是子晴的外公離世前蓋的,沈建山住的是祖宅,何氏愿意守著丈夫離世時的屋子,沈建山也沒法,好在兩家只是前后屋,倒也便利。

沈建水家只有沈金福一家留在身邊種地,子晴幾個到的時候,只有子晴的二舅娘趙氏和三媳婦在家,一個在煎,一個看著兩個孩子,其他人都下地了,趕著插秧。

何氏在屋子里躺著,屋子本來就黑,老房子那么小的窗戶,還是那種用木棍撐開的木扇窗戶,又是老式的拔步床,即便大銅鉤鉤住了帳子,也看不清何氏的眉眼,只見一具躺著的身軀,子晴的淚倒先落了下來。

“晴兒,你怎么來了?”何氏倒是先認出了子晴,撐著要靠起身子,子晴幾個忙上前扶了何氏躺好。

“沒事,你們怎么都來了?我就是沒照顧好自己。傷寒而已,我把他們幾個都攆了出去,該做事做事去,養幾天就好了。誰多事通知的你們?”何氏說道。

子晴聽著老人的喉嚨,似乎有些喘,忙問:“外婆,大夫怎么說?要緊嗎?”

這時,沈金福的妻子羅氏正端著進來,說道:“阿婆的煎好了。是我爹和大爹從安州請來的大夫開的方子,又從安州抓的。吃了兩天了,就是見效不大。”

沈氏接過,親自喂何氏喝下,剛要說話,許氏過來了,見到沈氏幾個,忙問道:“妹妹幾時來的?”

沈氏上前問過好,子晴幾個也問好。許氏坐到何氏床沿,問道:“娘覺得今日好些了嗎?有沒有想吃的?”

何氏搖了搖頭,許氏說道:“不如。讓三兒去釣幾條鯽魚,喝點魚湯?”

“會不會耽誤事?”何氏問道。

“看娘說的,只要娘想吃,就不怕,能有多大的功夫?”許氏說完起身。

“妹妹,我先吩咐萬福去幾條鯽魚,你們先坐著,回頭上我家吃飯去,我準備準備,你二嫂子事多。孫子小,一天天的還要給娘煎。”許氏對沈氏說道。

沈氏說道:“大嫂快忙去,一會我們過去看看,大哥也下地了吧?”

“可不,一會我去找他回來。”許氏說完就了。

子晴坐在了床沿上,何氏靠著大枕頭。說道:“沒什么大事,你們放心吧,你大舅娘天天送兩碗菜過來,你二舅娘天天煎,我身邊也有人候。”

沈氏也坐了過來,拉著何氏的手,說道:“娘要覺得好些了,我就來接你,還去我那方便些。娘還幫著我看看,小三也要成親了。”

“好,等我好些了就去。晴兒,要是有那個蜜糖,還給我送些來。”

子晴一聽,忙道:“外婆,知道了,回頭打發人給你送些來,還想吃什么?”

這次子晴和沈氏過來,只給何氏帶了些喧軟的糕點,一籃子鴨蛋,一塊豬,還有些紅棗桂圓等物,剛才見何氏想喝鯽魚湯,子晴就想著打發人送些來。

子晴見外面的太陽還不錯,便想扶著何氏出來曬曬太陽,就便把屋子通通氣,林康平把何氏抱了出來,子晴在墻根下預備了個靠椅,鋪上了一層褥子,沈氏在太陽下幫何氏梳頭,用篦子一下一下地幫何氏通頭,這一幕母慈孝圖,在子晴的心里久久沒有散去。

從白塘村回來,子晴三天兩頭打發人去送東西,問好,直到何氏在十來天后能下地了,子晴方罷。

何氏的病好了,康莊的麥子也要熟了,林康平說,還有個三五天就可以收了。

子晴聽了非要去看看,說實在的,她早就惦記著麥種的改良,雜交肯定是不會,不過,子晴記得麥子和水稻都是頂端作物,只需把麥穗最長的麥子挑出來,留作種子,慢慢地也能改良,這個子晴就記不清從哪里看到的,反正玉米種子子晴就挑那些又大又飽滿的留種,去年的產量就比前年高一些,今年子晴還打算種一茬夏玉米試試。

林康平帶著子晴進了康莊,那一大片的金黃的麥田,在微風中搖曳,雖不像子晴上世見過的稻穗似的壓彎了腰,就算今年的產量低一些,有二百斤麥子,那也有四萬斤的小麥,也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數字。

子晴仔細觀察了下,的確是有的麥穗長,有的短,還有田埂上也有不小心遺落的麥種也長出了麥穗,這種麥稈不長,有的麥穗還不短,子晴跟林康平說了要先采種,怎么采種,林康平聽了吩咐林安,康莊十歲以下的小孩負責采種,采過種才開始收割。

子晴這才知道,康莊已建好了一個小磨坊,林康平說是工頭的意思,稻谷、麥子、玉米、以后的大豆,油菜籽、芝麻什么的都需要磨坊,莊子里吃不了的東西,可以開一個鋪子往外賣,賣成品怎么也比原料合適些,何況康莊本身也是需要吃的。

“對了,你不是說要做面條賣嗎?這不正好,莊里最大的孩子有十五歲了,讓黃婆子帶著幾個娃做,娃子太重的活也干不了。”林康平說道。

“可不,這回可是你想到我前頭去了,莊子里現在有多少人了?”子晴問道。

林康平看了一眼林安,林安說道:“刨去奶奶家的兩房表哥,有三十二人,除去四個工頭,兩個婆子,剩下二十六人,男子十六人,最大十八歲,最小的八歲,子十人,最大的十五歲,最小的六歲。”

“麥收能忙得過來嗎?是不是還需要雇人?”子晴問道。

“工頭說先干著,不行把林山林風抽來,還有林興林旺,都會做農活。到時后實在忙不過來再雇也是一樣的。”林安答道,他也知道奶奶的規矩,單做活給單做活的工錢,不想便宜了外人。

林康平想了想說道:“不如把王鐵山叫來,我看他一人頂你們好幾個,林安也有的是力氣,可以搭把手。”

“有偷懶耍滑的,好生敲打一番,敲打不行的,攆了出去,或發賣了,總之,不能因為一兩個人壞了規矩。”子晴說道。

“奶奶,就是有一件事,想跟奶奶說說,那個十八歲的小后生,叫吳大牛,想娶十五歲的阿桃,奶奶看這事?”林安問道。

“雖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也要人家姑娘樂意,強摁的牛不飲水,這事要先問阿桃的意思,即便阿桃同意了,也要滿了十六歲方可成親。”子晴說道。

“這個自然,大家在一起熟慣了,自然知道誰的品,回頭我問問阿桃的意思。”林安答道。

“還有,成親后,自己一家做飯吃,大米和青菜從莊子里領,每人每月定量,剩下的一人補貼一串錢。”子晴說完了問林康平可有補充的。

“一時想不起來,什么想到了也是一樣的,又不是這一兩日就成親。”林康平說道。

林安見沒他什么事了,就去吩咐小丫頭和小小子準備籃子采種。

子晴從麥地拐到水田那,想看看那幾畝的茭白長的如何,葉子已經長得很長了,有幾分像蘆葦,比蘆葦的葉子寬一些,根部已經看得出來粗壯部位,看來,用不了多久應該可以采摘了。

“咱們的康莊基本能實現自給自足了,除了不能織布,不能制鹽,調料什么的可以自己種,以后,只要沒有戰亂,大家就能過安穩的日子了。”

林康平聽了緊緊地握著子晴的手,說道:“可不,我們所求的也只不過八個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夫妻兩回到家,正遇上寶鳳的娘孫婆子過來領中午的食材,孫婆子試用了兩天,小青小藍她們都說好,雖然比不上王婆子做的,可王婆子畢竟是做小灶的,致的吃食,以前他們的飯食都半是小紫做,小紫的大鍋飯做起來還不如孫婆子,所以大家吃的還算滿意。

子晴看到她,想起寶鳳來,問道:“寶鳳家的當家忙什么呢?”

“這幾天去安州城里找短工,這不,寶鳳也該生了,手里總該有幾個錢?”孫婆子說道。

“既如此,我家三日開始麥收,不如請他過來幫著收麥子,一日三十文工錢,管三頓飯。”子晴問道,主要是覺得二百多畝的麥子,就靠十來個好勞力,要干到什么時候去?

孫婆子千恩萬謝地了。()

第一溫馨提示您: